崔奥飞:百丈怀海的禅学思想与《禅门规式》的思想形成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崔奥飞:百丈怀海的禅学思想与《禅门规式》的思想形成

编者按: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化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中国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佛教第二故乡。佛教中国化是综合的、立体的、深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凤凰网佛教特别策划专题《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大家谈》,分别从佛教义理、佛教制度、佛教艺术、佛教教育、佛教生活等方面阐述佛教的中国化传承与发展。本文为2011年8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崔奥飞在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百丈怀海的禅学思想与“禅门规式”》的论文,从怀海的禅学思想中追溯《禅门规式》的思想形成的内在原因。以下为论文节选: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崔奥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崔奥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百丈怀海的《禅门规式》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怀海的禅学思想中追溯《禅门规式》的思想形成的内在原因。

一、《禅门规式》大要

唐中叶之后,能够直接体现佛法真精神的禅宗,信仰人数日益增多。禅宗作为一种独特的佛教派别有其特殊的形式,大小乘戒律皆不能完全适应禅宗发展的需要。怀海从自身对佛法的理解出发,应时代需要,大胆革新,制定了一套新的规制来规范僧人的行为,处理各种关系,从而保障僧团的和合。怀海创制规范,目的即是为了禅宗能够适应具体发展的需要。从原则上说,则是不局大小乘,适应机宜。在内容上看,有如下特点:

首先,《禅门规式》凸显出禅寺精神领袖“长老”的作用。

其次,《禅门规式》制定了以法堂为中心的日常修行规范。

最后,作为维持禅寺正常运行的规范,《禅门规式》特别对于不修行的假僧人制定了惩罚的办法。由上可见,《禅门规式》建立了以僧团首脑“长老”为活佛法的代言人,以法堂作为禅寺传法的中心活动场所,以普请法作为禅寺生活来源的重要保障,同时保证僧人饮食、休息、正常修行等多项内容的修行体系制度。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实价值,不仅突出了禅寺修行本身的重要性,更突显出禅寺修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二、有罪无罪,事在当人

从行乞的方式到结居集体修行与劳作,这是一项重大变革,体现了僧人在修行方面对外在的依赖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必定体现在修行方式的改变上。比如,怀海普请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事农业生产以保证生存所需。而进行农业生产就必定要开垦荒地,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本是农民之所作,现在则由僧人自己来做。这样,首先即涉及到是否破戒的问题。怀海的回答是以心的存在状态来判别是否有罪报,这显然是心生万法思想在解释戒律上的体现。“心如虚空,亦莫作虚空想”,这即是一种近似于无思无虑,但又非绝言绝虑的自然状态。怀海的这种虚空之心无罪之说可谓高妙,这种解释可以为一切以虚空之心的破戒行为作无罪辩护。然而,对于修行之人,对于有佛的觉悟的怀海来说,生存的需要使得斩草伐木开拓荒地、掘地垦土播种庄稼成为迫不得已之作,成为修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怀海在回答弟子疑问之时,没有采取不受报的激进说法,而是采用较为保守的折衷讲法,目的在于启迪弟子不要在思考上执着于是否受恶报的问题,而应该关注到自己是否觉悟,是否可以心如虚空,也不做虚空想,是否可以不贪着一切法,对之亦不存有取舍之心。

另一方面,弟子的这种疑问并非没有意义。这即从反面说明了怀海倡导自给自足的农禅制度的重要价值与开创性意义。在创造性地对待戒律方面,怀海无疑是有勇亦有谋,对禅宗的生活方式做出大胆创新,这与其以“心如虚空,亦莫作虚空想”的态度对待戒律不无关系。这不仅解决了修行生活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而且也把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打成一片,又无不显示出怀海对佛法精神领悟之精之深。作为一代禅宗大师的怀海若没有对佛法的这些彻悟,也绝不可能特立独行地将自给自足的修行方式制度化,从而改变了佛教的命运,改变了禅宗的命运。

三、一切言教,祇如治病

怀海之所以可以提出禅宗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革,与其继承禅宗对佛法的根本精神的理解息息相关。如果执着于佛言教的语言文字,就永远不会有斩草伐木、掘地垦土的农禅行为。这样,禅宗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发展壮大,以及五家七宗的繁荣。怀海秉承禅宗的直接领悟佛的精髓,纯粹以佛的觉悟为根本,这样便可以达到对一切佛的言教的圆融无碍的理解。任何对立的矛盾的思想都可以在其体系当中化解。怀海本着禅宗的基本精神,主张要破除对一切言教的执着。

佛的言教虽然句句为真理,然而关键在于修行人如何理解佛法的大义。也就是说,佛的言教都是药,关键看能不能医到修行人的病。即在理解佛法大义之前,不可先盲目地抱有成见,以此种见解否定其他见解。怀海进而强调要除去一切知见、贪求,求佛求法也是一样。怀海的这种见解就是要人不为法缚,不求法脱,对佛法灵活理解与运用,针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求治所适应的最佳办法。

四、生死因断,去住自由

如果说对佛法的灵活把握以及对精髓的理解使怀海可以施方便法门,是对禅林制度予以重大革新的思想根本之所在,那么,做无求人,自由人的境界,在生活方式上也自然要求这种独立自主的丛林制度。当然,怀海所说的“自由”根本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纯粹自由。

百丈怀海的《禅门规式》,在其深邃的禅学思想指导下,发挥出其继往开来的独特作用,为禅宗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禅宗在佛教受到普遍打击的时代仍然能够站稳脚跟,从而使禅宗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怀海的禅学思想为其《禅门规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从而使得丛林制度与禅学思想相得益彰,由此开创了后代禅宗持续的辉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怀海的思想也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其身上的一种体现。怀海“倡导并身体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似有墨子遗风;制规立式,杖罚摈逐,恩威并施,颇具法家铁腕;博约折中,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无异儒家‘时中’原则;居常自卑,善不近名,好尚幽隐,栖止云松,形似道家气象。在百丈怀海身上,积淀着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