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下的沉思:12位佛门大咖省思生死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疫境下的沉思:12位佛门大咖省思生死

如果你读过以下文章,你一定曾被这些智者们的某些言语所震撼到过!

“最大的能量不是原子弹,而是大慈大悲”,宽运法师演讲,全程高能!

香港法师演讲,不打鸡血,不灌鸡汤,全程高能!

诺奖提名科学家召集6000多人念佛49天:相信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议

名校教授谈佛法:世界上没有好运这回事,都是因果效应

这些文章的内容均出自“2020第六届香港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

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23日,宽运法师、净因法师、演慈法师、衍空法师、潘宗光教授、陈剑锽教授、吴有能教授、学愚教授、李焯芬教授、骆慧瑛博士、杨勋先生、高锡年医生十二位讲者,透过他们平常修佛学佛的方法、体悟及思考,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以及我们或长或短的生涯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系列讲座已经结束,12位讲者的智慧思考已经结集成书出版,书名为《疫境下的沉思》。

《疫境下的沉思》这本书从讲座开始到结集出版,前后不过90天的时间。讲座完成了,新书也出来了,一切的因由是从宽运法师而起,宽运法师推动了讲座,也推动了书的出版。

《疫境下的沉思》新书发布会(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疫境下的沉思》新书发布会(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在新书发布会上,宽运法师谈到:

这次的佛教文化系列讲座,有法师、有教授、有商界人士、有医生,这样的因缘不容易。

大家就是菩萨,感谢曾瀞漪女士,感谢凤凰团队的视频制作,也感谢菩提义工团队帮忙配字幕,也要感谢凤凰网把它出街(推广),有440万次浏览量,有5000多万人次的曝光,我相信这是佛教的一个记录,而且这个记录真是众缘和合。

我一直强调要治“未病”,有时间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多看看这些视频和书籍。我们是花了一番心血的,这代表我们佛教愿意担当,用契理契机的佛教回应这个时代,也回应当下,让大家能从这里面得到启示,得到启发。

宽运法师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宽运法师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出席新书发布会的香港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毛永波先生说:

《疫境下的沉思——慈悲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把佛法和当今众生的生活状态互相结合的产物,因理而生,应运而起。在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疫情的情况下,这个“理”就是佛法,那“机”呢?是疫情。所以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在疫境下发挥菩萨道的精神?如何在疫境下有正面的思维?如何处理人和环境的关系?如何去践行家庭的和谐之道?这里面都是用佛法精神响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提问。

我们的佛家弟子、佛学思想是探讨人心,探讨人心的觉悟之道,考虑的是利己、利他、利益众生。所以“众生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贯穿全书的,贯穿到细致而微的各个生活层面。

香港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毛永波先生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香港商务印书馆的总编辑毛永波先生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十二位讲者之一的骆慧瑛博士也出席了新书发布会,她表示:

我们怎样解决自己情绪的问题?怎样解决和家人、和朋友相处的问题?同一屋檐下如何安然相处?如何和大自然相处?不要说“天人合一”,就算是和大自然和平共处,这些都是由个人心灵到身体、到小区、到社会、到国家,到国与国之间,这些国际社会大事,我们在这本书里面都有牵涉到。所以这本书是应时应机的良药,里面有十二个不同配方。

十二位讲者之一的骆慧瑛博士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十二位讲者之一的骆慧瑛博士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新书在香港出版,很多内地的朋友无法购买阅读,凤凰网佛教对系列讲座做了全程报道,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凤凰专题《“疫”境佛子当自强》,一览佛教大家们的精彩演讲。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大咖们讲座中的部分金句,细细品读,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视频版金句集锦在此,可点击观看:

自动播放

宽运法师:

我认为现在最大的能量不是原子弹、 也不是氢弹、也不是导弹,最大的能量就是爱、最大的能量就是慈悲、最大的能量就是大慈大悲。

首先,遇到困难,要“自调”,自己调节自己;另外一点,要“自度”,自己度化自己;第三点,就是“自净”,自净其意,把心慢慢平静下来。

宽运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宽运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净因法师:

我们一般人为什么有很多烦恼呢?佛家认为就是因为你有了“常”见。

真正佛家做的是用无常来破除我们的常见!

以平常心观不平常的事,则事事平常。

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无时不乐,无时无忧。

净因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净因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演慈法师:

修行,是修改自己的行为。

在佛教里面,修行是告诉我们,不好的我们要改善它,令它变好,所以用佛教常用的一个词汇来说改恶修善是修行,但是好的行为也要去把它提升起来,让它更好、更优化。

佛陀告诉我们人生是苦,并不是叫我们消极,而是叫我们明白清楚这种现象。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没什么,人生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要不断地解决很多问题。

戒杀并不是迷信,是尊重生命,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人的生命,也尊重众生的生命,所以我们提倡素食。

演慈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演慈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衍空法师:

在“疫”境之中如果大家感觉到担忧、恐惧、不快乐、烦恼、孤独、寂寞、无奈,你是一个人,一个正常人,在“疫”境之中怎能够安安乐乐呢?

因为不快乐是正常,所以首先我希望,你觉得你的不快乐、担忧、无奈、不自在是正常的。

月亮的阴晴圆缺,没有选择,但是我们怎样去看圆缺的月亮,可以选择。

我们看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个大的理论和框架做指导,就会随境而转,这是危险的。随境而转,就是喜欢就上,不喜欢就打。这是一种无方向性、无理论指导的兽性反应。

希望大家抱着一些信心,因为你是有佛性的,你可以更新你对人生的看法。

衍空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衍空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潘宗光教授:

正向思维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疾病等问题,亦有利脑创伤疾病的康复。

你可能说是迷信,但没有关系,反正我们就相信同时、同心、同愿的共振力量不可思议!

社会上其实也有很多实践菩萨道的人,有赖他们的默默耕耘,才能完成许多伟大壮举。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的一面,那种大爱精神、无私奉献、慈悲心、让大家同样得到幸福快乐。

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认真修行,便可以产生愿力共振的不可思议力量,帮助改善社会共业,疫情逆境早日迎刃而解。

潘宗光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潘宗光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陈剑锽教授:

“随缘”是你要在因上努力,而在果上随缘,而不是说什么都不做。

菩萨看到的是一个缘起缘灭的东西,但是我们众生总是在看高矮胖瘦、贫富贵贱、对错等等这样二元对立的事情。因为我们在二元对立的思维当中,所以我们陷入了痛苦,我们执着了。

所谓的菩提心简单一句话就是:对自己以外的他者是毫无条件地对人家,我们今天对别人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算计,没有任何的目的,那个才叫作菩提心。

陈剑锽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陈剑锽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吴有能教授:

要处理环境,必须要处理我们的心灵环境,这才是根本。

因缘和合才构成我们所看到的现在的疫情,这种思考是佛教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它是一种整体的把握、它是一种全面的理解。相反,假如我们只从人类得病去理解,那就会产生偏狭的理解,理解偏狭,回应就有限。

佛教有很重要的智慧,提醒我们不要单线思维,而是要不止知道因果的关系,也要知道因果的复杂性。

吴有能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吴有能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学愚教授:

疫情不是天谴、不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亦不是世界末日的到来,但亦非无缘无故。新冠肺炎有其自身的缘起因果,当然也一定会消亡。因此,正确树立佛教缘起观念,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新冠肺炎、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佛教已为当前的抗疫工作开出药方:客观正见疫情——不恐惧、不抱怨、不轻视、不推诿。找出其根源,制定和采取有效的抗疫方针和方法,最终消灭疫情,从疫境中解脱出来,这就是佛教“四圣谛”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学愚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学愚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

你不要把观音菩萨当作“临急抱佛脚”的一个对象,不要有问题就去求他,我们要当他是一个老师。

家里是个小道场,我们在疫情之下如何让身心灵增强环保意识,我觉得最重要就是面对自己的弱点。

骆慧瑛博士(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骆慧瑛博士(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杨勋居士:

首先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做人一定要相信“因果”,因为我们是没有办法脱离“因果”的。不管你是佛教徒也好,不是佛教徒也好,“因果”是没有人可以回避的。

释迦牟尼佛为了帮助世人积福,在修行时号召他的弟子们、出家人去讨饭。讨饭的意思是让世人有机会去布施,有机会(为下一世)存钱,就是这个道理。他讲的东西很多,其实很简单的,问题是我们相不相信这一套的东西。

杨勋先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杨勋先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高锡年医生:

要知道,地球或者人类面对的大问题,我们面对问题,很多时候取决于人性。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把人性放在后面,所以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讲法不是很正确的,“成功乃成功之母”才是最恰当的。

高锡年医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高锡年医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李焯芬教授:

其实所谓“活在当下”,跟“心无挂碍”是同一回事,就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你能做到“活在当下”,你就能做到“心无挂碍”。

“因缘观”,教我们世间万事万物背后都有它的原因,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有它的原因。

我们面对逆境,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要面对它、要接受它、要处理好它,做好以后就把它放下。

在苦难中不要太悲观,要努力去改善它,这种苦难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李焯芬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李焯芬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