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芬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度一切苦厄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李焯芬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度一切苦厄

编者按: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23日,由香港孔教学院、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道教联合会支持,香港宝莲禅寺、香港西方寺、香港菩提学会、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香港观音讲堂协办,凤凰网佛教、凤凰网国学媒体协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在香港葵涌观音堂举行。佛教文化讲座的主题为“慈悲的力量 ‘疫’境当自强”。2021年1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前副校长李焯芬教授登坛开讲,这是香港第六届观音文化节系列讲座佛教文化讲座的第十二场演讲。李焯芬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如何在“疫”境中度一切苦厄》。

自动播放

李焯芬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度一切苦厄》(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李焯芬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度一切苦厄》(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主持人曾瀞漪:大家好!我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曾瀞漪,欢迎来到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第十二场“如何在疫境中度一切苦厄”。我们知道人生都是苦的,但是在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当中,人们感受到各种不同层次的苦。有担心被传染之后死亡的恐惧的苦,有担心自己确诊之后传染给别人的害怕的压力的苦,还有因为疫情影响了工作,口停手停、手停口停这样带来的,如何度过眼前困境的苦?这种身苦和心苦在这次疫情当中特别特别的明显。

新冠疫情的爆发到现在已经整整长达一年的时间,过去三百多天以来,我们在生活当中遭遇到最大的威胁,就是新冠病毒对人类的生命还有生活带来的困扰。虽然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遭遇到各种不同的天地灾害,还有疫情,但是我们在一次一次度过的同时,人类却是善忘的。而这次的疫情对我们来说,人类究竟记得些什么?又如何度一切苦厄?现在我们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前副校长、讲座教授李焯芬先生,为我们今天主讲的是“如何在疫境中度一切苦厄”,有请校长。

李焯芬教授:大家好!新年好!2020年刚过去,好多朋友都感到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对整个世界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非常大的灾难。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2000年,这种病毒、这种疫情偶然也会发生。像我们现在看到这本书,瘟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里面就有很详细的统计,大家能看到在过去2000年,经常有各种瘟疫、各种疫情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像古罗马的时代,麻疹、天花就令差不多500万人遇难,你还能看到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欧洲到拉丁美洲,到我们中国,乃至到全世界,不同的历史年代都有这种瘟疫的影响。病毒可能是跟麻疹、天花有关,可能跟伤寒有关,也可能跟鼠疫有关,也可能跟流感病毒有关。

去年主要是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大家看看这个图表的(右边),每次遇难的人数都不少,有的是几百万人,有的是几千万人,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瘟疫也是不时发生的。我们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瘟疫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天灾,像大家熟知的地震就是了。

大家看看我们这个图表,地震也是影响蛮大的,所以在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年代,在中东乃至到中国,乃至到南美洲的秘鲁,东南亚等等,也是影响蛮厉害的,每次遇难的人数都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瘟疫跟地震这种天灾,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瘟疫不是一天两天就过去的。以我们眼前的这个新冠病毒(为例),大家受到影响的时间非常长,差不多一年过去了。那地震呢,它来的很凶,不过它一般就是一下子就过去,当然它的影响(很严重),重建过程需要时间。

不过这种天灾,像地震它的影响时间相对疫情就比较少一些。讲起天灾,除了地震以外,大家也知道我们人类社会经常有水灾的出现,这个也是从古罗马帝国开始就有水灾。我们中国黄河、长江的水灾也是经常有的,其他国家也经常有水灾,水灾的影响也是很厉害的。有一些水灾引起好几万人遇难,有一些是几百万人受到影响都有的。水灾也是时间比较短的,一般可能几个星期、一个月就过去,当然重建的过程还是比较长的,不过它不像瘟疫拉的时间就更长了。

我们讲了这些瘟疫、地震、水灾这些灾难,我们人类社会怎么去面对这些灾难?怎么去防治这些灾难呢?我们看一下有关这个瘟疫疫情,一般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去研发疫苗,把这个疫苗开发出来,然后广泛应用。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疫苗广泛应用了,就能起到防止感染传播的一个效果。

回顾一下有关瘟疫的疫苗,大家看到,天花大概是1796年面市的,霍乱是1879年(面市),其他像伤寒、鼠疫、麻疹。如果大家看一下这个疫苗开发的时间,其实也是过去大概200年多一点才出现的,这个是时代医学,或是现代医学的发展。

我们有了这些疫苗以后,就广泛应用了,天花、霍乱、白喉、伤寒、鼠疫威胁就慢慢地减少了。也不是完全归零,不过都能受到控制。今天我们不太担心天花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因为我们有好的疫苗,其他的疫情也是这样。

现代医学为控制这些瘟疫做了很大的贡献,不过这也是过去两百多年的事了。我们面对现在的新冠病毒,大家都知道过去好几个礼拜,不同的国家都努力开发这个疫苗,然后广泛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非常重视这个疫苗的开发,主要是由于新冠病毒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严重影响,如果不马上广泛应用这个疫苗,那就更不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情况。

最初使用疫苗的、应用疫苗的,大家都知道是英国。英国是首先使用这个疫苗,现在差不多用了好几个礼拜了。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说每个星期都有100万人以上接种了疫苗,那其他国家当然也是一样了。我们看到俄罗斯、美国,中东、拉丁美洲都广泛应用了,连美国的副总统、候任总统都已经接种疫苗了。

医学界的专家期待疫苗使用之后,我们的生活能慢慢恢复正常,这个就是我们一线专家的意见。像香港大学的医学院教授,他们估计大概今年下半年,疫苗广泛应用以后,疫情就慢慢地受到控制。还不能马上归零,不过大部分都可以受到控制,生活慢慢就能变得正常了。可能再过一年,情况就有很大的改善了。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偶然发生的疫情。

我们国家在疫苗开发也做了不少努力,现在中国的疫苗不单在中国广泛应用,在世界好多国家都非常抢手,有几十万人,好多人已经接种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染的情况,(广泛接种疫苗)对未来生活慢慢变得正常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回头看看,我们香港怎么样了?(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陈局长说,希望下半年能让香港市民广泛接种疫苗,也准备免费为全体香港市民接种新冠疫苗,估计下半年情况会慢慢改善,社会能慢慢恢复正常,明年就更好了。

我刚才讲了一下新冠病毒的情况,也提到其他的天灾。其他天灾我们怎么应对呢?像刚才提到的地震,像汶川地震、唐山地震,这些对人类、对国家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应该如实地跟大家讲,如果你问我,下一个地震哪天在哪个地方发生?其实我们都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那是不是说,我不知道下次地震在什么地方发生,震幅有多大,那我就坐着什么都不干呢?也不是这样。

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去减少地震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影响,怎么去减呢了?这种工作叫减灾防灾,减少它的灾害。尽管我们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来临,但我们可以把房子、各种建筑物加固好,加固就是地震来的时候让它不要垮下来。尽管地震影响还是有的,不过它不会垮下来,就是说我们把房子加固好,提高它的抗震标准,那这样就能减少它的灾害。

现在好多在地震区的房子,地震区在哪呢?日本,中国唐山和西北,美国加州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加固房子,这里有一些具体的例子,这个是抗震建筑设计的一些方法,其实有好几个方法的,我们抗震的工作,有一个可以让我们把房子设计得弹性比较大,它比较有弹性,它可以在地震时摇来摇去,不过它不会垮下来,这是一种方法,叫“耐震”,就是它能承受这个地震。

第二个叫做“制震”。制震就是控制地震,用钢条、用各种的加固的方法,把震幅控制下来,这也是一种设计的方案。另外一种方案就是叫“免震”,免震是什么意思?就是它那个地基、基础,把地震震波的震能集纳进来,有点(像)开车,车有一个控制震动的设备,我们也把这种设备放在建筑基础上面,也可以减少震幅。就是我不能准确预报地震什么时候会发生,但我可以把地震的影响减少到最少,不让它酿成大的灾难,是这个意思。

大家都知道香港没多少地震,香港不是地震区,虽然没有地震,但有山崩。在香港山崩叫“山泥倾泻”,山泥倾泻在内地叫“滑坡”。滑坡、泥石流都是指同一件事,就是山坡滑下来了,像1972年在香港大学旁边宝珊道有一个大滑坡,大滑坡滑下来的时候,把一栋大楼也带着冲下来,又碰到下面一栋大楼的一部分。你想想,这个灾难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当时就有67人因此遇难,(史称)618灾难。同一天,除了宝珊道的山泥倾泻滑波,九龙的秀茂坪也有一个大滑坡,当时是下了大雨,秀茂坪大滑坡死了71人,两个加起来差不多140人遇难,这种灾难,当年在香港也是经常发生的。

90年代中叶,香港大学有个团队,我负责这个工作,我们研发一种把山坡加固、稳固方法,用的方法叫土钉加固方法。土钉,英语叫“soil nai”,当时我们有好几个博士研究生从事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一些是室内的研究,也有一些是在野外做各种现场试验。我们在马鞍山一条公路的边坡上做了很多试验,也在新界农村附近的嘉道理农场,也做了一些野外土钉加固边坡的一些试验,保证这个土钉加固方法是管用的、是可以用的。我们做好这方面的研究以后,土钉加固的方法就广泛使用了。

怎么做呢?先在山坡打一个孔,把一根钢条放在里面,然后钻孔在周边的空间灌水泥,然后在每一个土钉上面打一个土钉头,做好土钉加固以后,我把整个山坡都捆在一起了。这个山坡的土、岩石都捆在一起了,就起了加固的作用,这个山坡就不会滑下来了。它加固以后,它捆在一起就不会滑下来。我还可以在边坡的外边种草、种树,我有一个安全的边坡,加固以后它安全了。同时我种草、种树还有个环保的效用,你在外面看,你只能看到我的草、我的树,你看不到我的土钉,就是又安全又环保的意思,这个也是香港的一个创建。

过去二十多年来,我们在香港广泛地使用这种土钉加固的方法。在所有的边坡上把土钉打进去,这个就是土钉加固的方法,这个就是整套工具。过去大概二十年来,香港数以万计的边坡都采用这个方法来加固,加固以后,(边坡)样子就是长这样。你就看到草,你就看到树,你看不到我的土钉,因为土钉是打在里面的,看不到的。没有用这个方法以前,我们临时就把一些水泥浆打在边坡上面,把雨水分隔开来,不过这个(方法)看起来非常不环保,八十年代的时候,好多人写信给报纸,说这个方法不环保。后来我们采用土钉再绿化这个方式,就变成(右边)那个样子。

现在香港数以万计的边坡,都是用土钉(加固)在上面种草、种树,到处都是这样做,这个是过去二十多年的工作,到处都有采用这个方法以后,我想如果你回忆一下,早年香港经常有滑坡导致人命伤亡的事件。过去十几年来,你很少听到这种事情,就是你没听说什么山泥倾泻有多少人遇难,这个故事已经很少听到,基本上是没有。过去十几年来,基本上已经没有由于滑坡,由于山泥倾泻导致人命伤亡的事情。就是这个方法还是比较管用的,这个方法是在香港最早研发的。现在在中国内地,在其他国家像英国、加拿大到处都用这种土钉加固的方法,再种草、种树这种环保的方法。就是说,香港过去山泥倾泻、滑坡的灾难,现在我们透过这个土钉加固,透过这个又安全、又环保的方法,基本上可以把这个问题控制下来,基本上是解决了。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自然灾害就是水灾。中国过去经常有水灾,是一个水洼大国,黄河的水灾、长江的水灾在历史里面非常之多。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国为什么经常有水灾?其实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就是暴雨成灾,就是下大雨。2020年夏天的7月、8月,中国南部地区下了好几个星期的暴雨,这个是暴雨成灾。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千百年来我们由于建房子的需要,需要很多木材,老百姓建一间房子需要木材,皇帝建房子他也需要很多木材。秦始皇修“阿房宫”,你看看杜牧的诗怎么写的?“阿房出,蜀山秃”就是光秃秃的“秃”。就是你修一个秦始皇的“阿房宫”,把四川的山(上的树)都砍光了,砍光了又没有再种,那这个山坡就变得光秃秃了。那光秃秃了,植被没了,如果下一点雨,雨水就会把山坡上的泥沙都冲进下面的河川去了。冲进河川去了以后,水在河川的上游一般流速比较高,就是流得很快,流得很快,泥沙就不会沉淀。

到了中下游,长江到了中下游是湖北的江汉平原,到华东的江淮平原,黄河到了中下游就是华北平原。平原地区水的流速比较低,流得很慢,泥沙就会沉淀下来。泥沙沉淀下来了,就把黄河、长江的河道淤塞,泥沙堆在河床,慢慢就把这个河床抬高了,抬高以后,比周边还高。

回头我们再看一下,比周边的黄河有些地方高了十几米,长江又高了比周边可能5到7米左右,(造成)河道瘀塞,河床高悬,由于这个原因,就经常有水灾。因为河床高,暴雨(来临)时,河道的水位漫过河堤,周边又来次大水灾,可能每次都受影响。可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的遇难的情况,我们怎么去面对这种水灾的威胁呢?

我们不能避免暴雨的来临,就是老天要下雨你也没办法,他还是要下的,但我们可以用水利工程来控制、调节河流的流量,这个是可以做到的。举个例子,去年7月、8月,整个南方地区,特别是四川,两三天下了差不多一年的雨量,不单是“巴山夜雨涨秋池”了,整个四川所有河道都是水涨得很厉害,但我们可以透过水利工程的三峡大坝,把长江上游、四川川江河道的水位调节一下。

透过这个三峡工程,我们不让洪水一下子涌进下游的江汉平原。江汉平原有什么呢?有武汉、荆州,都在一个平原上,如果这个洪水一下来那就不得了了,就会令好几千万的人受到影响。我们透过这些水利工程,透过三峡大坝把(洪水)流量控制,就是不让它马上冲下来,要挡它一下,然后慢慢放。慢慢放的时候,就(在)控制的条件下把流量控制。

以前我有很多朋友住在武汉,在1998年华中大水灾,差不多有100万人要到武汉的河堤上去护堤,这个护堤也不单是一般老百姓了,连书记市长都要上去,总理下来也去帮忙,这些情况大家都听说了。去年尽管四川下了好几个礼拜暴雨,水位蛮高,有很多洪峰,不过洪峰也受到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控制影响,它一步步慢慢这样放,我住在武汉的朋友他也在江边,不过他是在江边乘凉,他没有做什么护堤的工作,就是这个水利工程还是可以管用的,还是可以让洪峰安全度过。

更重要的一个工作,我们国家过去做的就是,自从98年华中水灾以后,我们重建中国西部山区,就是黄河长江上游的植被林区,重建植被就(能)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河流的泥沙,就能改善生态环境。我回头再跟大家讲,刚才提到千百年来由于建房的需要,由于冬天取暖的需要,我们经常到山上去砍树,砍了以后也没有再种,结果山坡的植被没了,表土就露在地表上了,下雨了就把泥沙冲到河床里面去了。

那砍树的结果呢?把西部山区的树都差不多砍光了,以前你到黄土高原去旅行,你会看到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就是这个样子。泥沙冲到河道里面去了,河流的含沙量就比较高了。黄河就更厉害了,为什么它叫黄河?其实中国很多江河都有泥沙量比较高的这种情况,像红水河、祈水河、红河。为什么叫它红、叫它黄?就是它的含沙量特别高的原因。

我刚才提到,泥沙冲到河道去就把河床抬高了,黄河的河床比周边的地面高了13米,这个就是黄河在河南,在开封段。开封有个著名的开封铁塔,你看这个河床比周边高了10多米,这种情况我们叫“悬河”。就是那条河挂在天上,悬挂在天上的意思。

长江也好不了多少,这个是长江中游,在荆州附近的一个情况,你看到荆州就全在上面,有个荆州大堤,下面是房子,当地的人的说法是“人在江底走,水在头上流”。这个叫“荆江悬河”,荆江就是长江在湖北的名称。长江在四川叫川江,在湖北叫荆江,其实都是长江。你看到这个情况,荆州段在哪?你看到旁边的地头,就是长江的中游,过了街道了,基本上就是平原地区了。

你可以想想,这条河川在你的头上,如果下大雨水位高了,水漫过河堤,那肯定又是一场大水灾,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你看看明清时代的一些记载,经常有这种大水灾,(受)影响的人以千万计,这个是南北剖面图,(最右边)是长江,这个地形图红色那段是以公里算的,另外一个是以米算的,以公尺算的,而且有点变形。不过你也可以看到,长江就是靠一个河堤来防护,长江的河床比周边高了大概五、六米。

长江在华中的最大支流汉水也一样,汉水的支流东荆河也一样,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大江、大河,河床一般都比周边高,都是悬河,每次下大雨了就有水灾的威胁。就是这个原因,建国以后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像长江的三峡工程,像黄河的小浪底工程,基本上都能起到控制流量、调节流量这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洪峰来的时候,它把流量控制好,不让洪水一下子泄到下游的大平原去。

98年华中水灾以后,当时是朱镕基总理的年代,他跟大家商讨了一下,怎么长治久安地解决中国的水灾威胁,当时他采纳了工程院好几位院士的建议,当时我也参加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当时就建议,以后不要在黄河、长江中上游砍树了,要重建中西部的植被,重建中西部山区上的林区。

98年以后,黄河长江中上游启动植被重建工程,植被重建工程是文字上的,我们一般把这个叫做“绿色长征”,就是一代一代这样重建我们山区的树,二十多年来在西部山区,包括黄土高原、内蒙高原,很多荒漠、沙漠重新再种树。如果你今天去黄土高原,会看到好多地方都种了树,跟以前不一样了。

种了树以后,水土流失的问题就慢慢减少了,山坡上有树把泥沙都拉住,泥沙就不会流到河床去了,就减少了水土流失。黄河输沙量,黄河水里面含沙量,过去二、三十年就大幅度下降,主要就是种了树,有了树以后,水土流失减少了。

如果你今天去黄河旅游,假定我们今天能回去,你去壶口瀑布看一下,黄河水清多了。长江也一样,含沙量大幅度下降,这个是在长江中下游的一个水文站看到,年输沙量明显地大幅减少。

我刚才说过去几十年来,做这个“绿色长征”到处种树,包括在沙漠地区、黄土高原等,如果你看一下全国森林覆盖率,从建国时代的8%到今天大概是23%左右,这是翻了三倍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种了树以后,整个生态环境都慢慢地改善了。现在按联合国的统计,中国森林面积年增值是全世界第一的,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赶不上中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速度,这个工作是非常了不起的。当然是多代人不断努力的成果,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明确的。

刚才讲了瘟疫,讲了地震,讲了山崩,讲了水灾,这些我们叫自然灾害,现在还不断有这种自然灾害出现。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家园,我们周边的大自然很美,但大自然也好、地球也好,它也有它的一个无常的故事。如果我们回顾历史,每次灾难、每次瘟疫过后,我们人类都是历劫而生,经一事长一智,回顾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灾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面对灾难、面对疫情,我们需要做不少的减灾防灾的工作、抗疫的工作。这个主要是靠科学上控制这个瘟疫,主要是靠现代医学。我们在这个“疫”境之中,像过去漫长的一段时间,作为人,我们难免感到焦虑不安,因此除了做好防疫、减灾防灾的工作以外,还有很一个很重要的安心需求,如何去让我们比较坦然地面对这些灾难,这个就是安心的需求。

但我们如何能在一个劫难、一个疫情当中让大家安心呢?我这里建议可以去借用一下,我们东方文明中的一些宗教哲理与人文关怀。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去年那个灾难以前,大家可能记得,大概二十年前,不是有个亚洲金融风暴吗?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当时的社会影响也蛮大的。我们举这个例子吧,如果你看当年的香港报纸就有这种新闻,什么大股灾爆发了,造成好多商店都不能再经营下去了,有很多人变了负资产。什么叫“负资产”?就是我借了钱,去银行贷款买房子,我那个房子买回来可能是1000万,银行可能借我700万。亚洲金融风暴来的时候,那个房子的价钱可能跌到500万,那我卖了房子的钱还不够银行还贷700万,变(成)了我的一个负资产,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人由于看不开,自寻短见,都有的这种情况。

大家可能还记得,面对当时这个逆境,我们有一位老先生,当时90多岁的饶宗颐国学大师,饶老他就知道当时香港社会好多人都非常不快乐,他为了让大家安心,为大家送上一份祝福,他就用他的方法。他是一个大学问家,同时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社长,他就用书法写了260个字的《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个字都蛮大的你看到。当时他写好以后就挂在墙上,每个字都写这么大,他让我们帮他把这个260字的《心经》,刻在三十八条木条上,就放在大屿山昂坪的“心经简林”。现在我们去昂坪就会看到“心经简林”,“心经简林”就是这样来的。

“心经简林”建好的时候饶老也去看了,他为什么要写这个《心经》的书法呢?饶老感到你要让人家心安,不能口边说两句,人家就心安的。最好就是我们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好好研习一下。像《心经》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佛经,从佛经的智慧里面,你就能让自己安心,这个是饶老当时的想法。

为什么这样讲呢?这个《心经》有什么法宝呢?我这里再给大家补充说明一下,《心经》其实一点都不长,它分两段。头一段其实就是那么几个字,很短的。头一段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用文言文写的,好像不容易理解。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讲,大概是这样的,用白话它的意思就是“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是谁呢?观自在菩萨就是代表旁边的“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他叫观自在菩萨,又叫观世音菩萨呢?

其实很简单,佛教的菩萨是慈悲与智慧双修的,又修慈悲又修智能,用佛教的语言说,这个叫“悲智双运”,慈悲与智慧同时修,同时用于我们的生活里面。菩萨他如果修慈悲的时候,像观世音菩萨他修慈悲就是救苦救难,哪里需要他就帮忙,他就去帮你解决眼前的困难。就是闻声救苦,听闻你需要他,他就过来帮你,这个(是)闻声救苦。因此他修慈悲的时候,我们就叫他观世音菩萨。就是他闻声救苦,现慈悲相的时候,我们就叫他观世音菩萨。

他除了修慈悲以外,还修智能。怎么去修智慧呢?他修智慧就是在甚深禅定来修,就是他透过禅定,甚深的禅定,在禅定之中他就能观察到世间的万事万物,每一件事它的出现、它的发生其实都是有它的原因的、有它的成因的、有它的因缘的。就是每一件事都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背后都有他的原因,不会无缘无故的。他看到这个道理,他体会到这个道理,他感悟到这个道理。由于感悟到这个道理,他就能清楚地找出每件事背后的成因,还有他能体会到每件事背后的原因,也是有个因缘生灭的过程。就是如果这个原因存在,这件事就会发生;如果这个原因不存在,这个事就不会发生了。

我举个例子,不要说这个疫情那么严重的事。现在冬天了,再过两个月就到新春,春天,春天怎么了?春暖花开嘛!你看到一棵树花长出来,花为什么长出来呢?就是春天来了。有阳光、雨露、有太阳和土壤,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春天气温比较暖和,也有雨水,在这个条件下,我们眼前的树就长花了,可能是一个桃花。我们过年就喜欢桃花,看到桃花就在那段时间出来。

为什么现在隆冬腊月它不出来呢?就是隆冬腊月不具备它开花的条件。过了两个月春天来了,春暖花开就是具备开花的条件。就是每一件事,包括树的开花也有它的条件,有了条件它就会开花,没有条件就不会开花。当然我可以搞个温室,那就是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简单的一件事,像开花,它都需要开花的条件,开花的条件就是阳光、雨露等就会开花,过了这个条件就没有了。

因此说“因缘生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条件具备它就开花,条件不具备它就不开花,就那么简单。疫情也一样啊!一个条件让疫情出现,它就会在。地震天灾都是一样啊!天灾也有它的原因,条件改了,它就不一定再有。那你明白每件事背后都有它的原因、有它的因缘,那你可能就比较坦然地面对它。

比方说我是一个学生,我考试成绩不好,那我肯定很苦恼。不(好)可能也有个原因。为什么我考试成绩不好呢?没考上我心仪的大学呢?原因之一就是我可能不用功,或者是我念书不得其法,就是英语说的“I didn't study smart”我不能很有效(率)地念好我的书,你念书没搞好,你不用功,都是你考不上大学,考不上你心仪大学的一个原因。

你找到原因以后你就明白了,明白也不是要你就老坐在那里不动,你想想,我原来没有用功好,那我下次就应该好好用功了。我用功好了,我改善这个条件,我把这个因缘条件改善好,那我下次再用功一点,我就能考上我心仪的大学了。就是说你明白每件事背后的原因,你把这个条件改善了,你就能做到更好,是这个原因。

如果我们明白每一个情况,每一个疫情、疫境,我们明白它背后的原因,找出它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我们就能比较坦然地面对它,你心里面比较坦然,你就不会太苦恼了,你就能渡过难关。“度一切苦厄”的意思,就是度过这个难关。度过这个难关,不是坐在那里不动,你是(要)找出问题所在,想办法把它解决好。解决好,你就能度过难关了。这是《心经》短短的头一段,可能才20多、30多个字,就把佛教最重要的一个道理“因缘”,我们称这个叫“因缘观”,就把这个“因缘观”写出来了。

如果你回头看这几句话,才25个字。这25个字里面就包括了,告诉你每个苦难背后都有它的原因、有它的条件,你把这个条件改过来,你就能解决问题,你就能“度一切苦厄了”,就是这个意思。

我刚才说这个是佛教的“因缘观”,相传是释迦牟尼当年在菩提树下证悟的两个道理之一,头一个叫“因缘观”,就是我刚才讲的《心经》头一段讲的道理。第二个,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道理叫“四谛观”。我这里介绍一下“四谛观”。“四谛”用佛教的语言讲就是苦、集、灭、道。如果用我们现代的语言讲,什么叫“苦”呢?苦就是有问题出现了,有麻烦来了,让你感到很痛苦,感到很不开心,这个就是“苦”。

“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建议你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想办法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好好冷静地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出现呢?找出这问题的根源所在。像我刚才举例,我考试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让我非常痛苦、非常烦恼,这个是“苦”了。“集”呢,找出问题的根源,问题的根源就是我没用功好,我念书的方法不得其法,这些都是,这是问题的根源。要找出这个“集”来。

找出“集”来还不够呢,还要走第三步,就是“灭”。“灭”就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知道我的成绩不好,主要原因就是没用功,我老是打机没念好书,这个是问题所在。我找出根源以后,知道如果我要争取更好的成绩,那我只能再努力用功一点。那找出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更用功,努力念好我的书,这个就是“灭”了,就是减少这个问题了。

“道”的意思,就是把这个(方法)贯彻下来、坚持下来,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以后要努力念书,不过不是说了算,还要认真落实,要坚持下去才能争取好的成绩。苦、集、灭、道,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四步曲”;就是先把问题找出来,找出它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认真贯彻落实解决的方法,就是苦、集、灭、道。

无论人生路上你碰到什么问题,你都可以用这个“四步曲”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我们是做科学工作的,这个也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基本步骤,应用到我刚才讲的那些天灾、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带来很大的痛苦,大概有9万多人遇难,这个是一个很大的痛苦,怎么用“苦、集、灭、道”的“四谛观”来解决呢?

地震是“苦”,我找出它的根源。根源就是由于四川中部龙门山大断裂,就是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那边的断层经常错动、经常有位移,位移就造成了地震。刚才讲了,我们也不能知道什么时候下一次再来一次地震,不过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抗震标准,搞好建筑加固工程,能减少它的破坏,减少灾难;这个就是苦、集、灭、道的一个过程。

地震是这样,海啸是这样,你找出原因,想办法去解决。水灾也一样,我刚才给大家报告说水灾的根源就是我们砍树,又下大雨,水土流失什么的;那我们现在要重建植被,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个就是防治的方法,也是灭、道的方法。就是每一个灾难、每一个问题都能找到一些解决的方法。

多年前我们有个SARS,我们也是用一种防疫的方法,就是找到这个SARS的(致病)原因,就是有一个非冠状病毒什么的。现在新冠也一样,你找到根源,想办法去找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开发疫苗这些方法。每一个问题找出它的根源,找出它解决的方法,想办法去落实这个方法就是这样。

人如果要安心,头一件事是你先(要)有智慧,《心经》的头一段就是这样讲,你要“照见五蕴皆空”,你才能“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的意思,就是你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明白每件事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如果你能这样有智慧,你就能把心安下来,你就能活好当下,能活在当下。

佛教里面经常讲“活在当下”这句话,它的意思其实是什么呢?就是你能安心,你就能专心做好你眼前,就是当下你需要做的事。比方说我是教书的,我是一个老师,我专心做好老师的工作,教好我的书。如果我生活在新冠疫情之中,像过去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生活在疫情之中,我专心做好防疫的工作,做好我的本份,戴好我的口罩,我就做好隔离的工作等等,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做的,这个就是“活在当下”的意思。

如果我运气不好,我染病了,那我还是要专心做好病人的本份,配合医疗人员的治疗方案等等,就是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当下你都有需要做好的工作,那你专心做好它就行了。如果我们能专心做好眼前的工作,那我们就不会旁骛了,就不会胡思乱想。如果我们不会旁骛,自然我们就心无挂碍。

因此,其实所谓“活在当下”,跟“心无挂碍”是同一回事,就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你能做到“活在当下”,你就能做到“心无挂碍”,就是这个意思。做完一件事,就像你手边的计算机按“clear”清除,把它清除掉,不要老想着。已经做好的事就过去了,让他过去,那你就能专心做下一个工作。如果你能这样做,尽管你每天有干不完的事,你都能做到人忙心不忙,每一件事做好了,就把它放下,就是这个意思。

重复一下这个“因缘观”,教我们世间万事万物背后都有它的原因,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有它的原因。就是很风光的时候,我们拿了很多荣誉当然也有它的原因,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也有它的原因,困难也有个因缘生灭的过程。条件具备它会出现,条件没了它也不会有。条件存在有,条件没了就不会有,这是会变的。

所谓变就是无常,无常好像让人有点担心,不过如果你认真想想,正因为有无常,你才有改善的机会。就是我在疫境当中,现在非常困难的新冠疫情中,由于疫苗的开发,我有改善的机会,它不会永远不变的,是这个意思。

我们面对逆境,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要面对它、要接受它、要处理好它,做好以后就把它放下,这个也是与我刚才讲的苦、集、灭、道“四部曲”同一个道理,做完了就把它放下。有个小故事,马云有一次他跑步的时候,有一个粉丝跟他说:“你经过很多难熬的日子,才有今天这个成就。我如果是你呢,经过那么多的困难,我早就疯了!”马云说:“苦日子也不难过,因为你明白苦日子也是无常的,它也会变的,你可以积极这样改善环境,让它变为好日子啊!”

在苦难中不要太悲观,要努力去改善它,这种苦难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我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小故事就是说,在美国的西部的一个农庄,农庄有一个农庄主人,他种小麦,在美国是种小麦的。他除了是一个农夫以外,他还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教徒,每天晚上对他的神祷告,祷告就是每天祈祷。作为农夫,你觉得他祈祷是要求什么呢?当然是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这个是一般农夫都会讲的,他也是讲。

他的神就感到我这个信徒还是非常虔诚的,我就答应你明年让你风调雨顺,没有风伤虫害什么的,让你能拿个丰收。那个农夫很高兴,就把小麦种子种下去了。春天种下去,夏天看到它成长得好,到秋天收割的时候,把这个麦子的谷打下来,蛮开心的等待一个丰收。打开这个麦子的谷以后,他看到麦子的里面是空空如也的,有很多是没有这个麦子在谷子的里面。

怎么一回事呢?你想想作为一个农夫期待丰收,又碰到这个情况,当然很不开心。就跟他的神再祈祷了,希望神给他看一下。(神一看)就明白了,对他说:“你要知道你种下去的麦子,麦子是植物,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个自然的过程,包括阳光普照的日子,也包括风伤虫害的日子,风伤虫害其实是它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没有了(风伤虫害),它的成长过程就不完整了。成长过程不完整了,小麦的成长也长不完整,因此你这个小麦长不了谷子。”

当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不过大家要明白,在小麦的成长过程中,风伤与虫害这种磨难是它的一部分。我们人生中也一样,我们碰到各种挑战、各种困难,让我们更坚强,更能坦然面对这些困难、这些磨难,它让我们更有能力面对更大的挑战,将来就有可能更成功了。因此我们说磨难是人类社会的成长基因之一。由于有这个磨难,我们会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坚强,将来就会有更成功的条件。

我最后想讲,这个疫情反映了我们跟大自然之间,还没有一个最理想和谐的关系,往前看,我们应该更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习近平主席前不久讲,他说:“人类不能再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这条老路。”就是你不能老是欺负大自然,你不能老是拿大自然的好处,你应该回馈大自然。

我多年前听饶宗颐老师他也讲一个概念,就是叫“天人互益”,就是大家互相照顾好大家,就是大自然给你好多好处,你也要回馈大自然,做一些对大自然好的事。英语说这个叫“mutually beneficial”大家要互相帮助才好,如果我们能这样做了,慢慢呢,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这些问题就慢慢会减少了。我今天的报告就到这里结束,非常感恩大家的耐心聆听,感恩大家,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