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愚教授:只有认识到苦,才能真正地解决苦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学愚教授:只有认识到苦,才能真正地解决苦

编者按:2021年1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学“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宗教伦理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愚教授登坛开讲,这是香港第六届观音文化节系列讲座佛教文化讲座的第十一场演讲。学愚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学愚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只有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的苦,你才能够有动力去离苦,才能真正的找到方法,或者真正的用心去找到方法。所以在佛法当中,苦难当中学佛,它是一个真理,而且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

自动播放

悲是什么呢?悲就是对治“害”。就是害人、想杀害别人、想嗔恨。这里面有一种在早期佛教里面,在“四梵住”里面,叫慈、悲、喜、舍。四梵住里面的“悲”呢,就是一种怜悯心、同情心。“慈”是一种给人以快乐的心,那么“悲”是把别人痛苦消除掉那种心。到大乘佛教不但要有这种心,更有这种行,那就是所谓的“大悲”。当然修“悲”在上座部佛教里面也是有次第的,首先要向那些值得,就是可“悲”的人修“悲”。如果一个人比你好,或者他没有什么可悲之处,你这个悲心是生不起来的。所以佛陀在早期的佛教经典里面,非常强调“悲”的次第修行。

换句话讲,第一个要向那些可怜的、丑恶的、逆境艰难的,在逆境当中的、恶运当中的人,穷人、贫困人、孤独人,这些人和(有)疾病的人向他们生起悲悯之心,然后逐渐地由外向内。那些作恶的人当然是受了法律惩罚,但是我们不能够幸灾乐祸,而是要有一种悲悯他受了惩罚,所以这个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机会,能够生起我们的悲心。然后就是亲爱者,然后(是)中立者,最后才是怨敌。所以生起悲心,最后才是怨敌,所以有次第。

大乘佛教讲“大慈大悲”,重在行动。早期佛教重视意念,大乘佛教重视行动,所以讲“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此“无缘大慈”就是众生平等,没有你我之分,没有任何丑恶的、美好的之分。就是“毕竟空”,在一个空的角度,或者空就是空去所有的分别心,这样的一个程度上面来探讨、来说这个所谓的“无缘慈”。

“无缘慈”就是要通过自乐乐他,从自己到众生,乃至到所谓法的平等,到空的平等,所以这个角度、这样子最后达到一种所谓的无缘,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一种众生平等的。对所有人都采取一种“慈”,就是能够给他们一种快乐。就是通过自己,因为什么呢?等一会儿我讲。

因为我们自己希望快乐,所以我们要把这种希望快乐的心念传授给别人,或者也希望别人快乐。“同体大悲”就是由人及己,就是看到别人痛苦,我要想方设法来拯救他,就是看到别人痛苦,我自己也痛苦。这个等一会儿我要讲,就是看到别人生病,我自己也病;这个就是菩萨精神,就是所谓的“同体大悲”。

大乘佛教讲悲心、菩提,讲成佛,把“悲”提高到最高层次。在早期佛教就像这样禅修,后来到了大乘佛教就讲“悲”,悲成为了菩提心,要拯救众生的心。换句话讲,你要想成佛就要有悲心,你就要救护众生,所以上求佛道也可以是智慧,下化众生就是慈悲。智慧和慈悲是一体的,就是下化即是上求,上求即是下化,这个里面是一个非常辨证的。

所以在佛教里面,就是大乘佛教里面,我们现在有很多人祈求佛陀的智慧,祈求佛陀的慈悲,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看大乘早期经典,就是我们要学佛陀的智慧;学佛的智慧就是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慈悲,这个等一会儿我们下面来讲。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第二个大问题,就是“疫”境当中好学佛。为什么说“疫”境当中好学佛?平时当中我们能不能学佛?中国有句古话“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其实这句话说得非常中肯。我们中国人的宗教情感非常大,因为我们受儒家的影响,非常淡化的,就是有了事以后,我们就求神佛保佑。但有了事求神佛保佑,这也是非常难的,就怕有的时候不求神佛保佑,或者把神佛放在一边,这个是可悲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了事以后就能够反省,反省以后就能够认识未来怎么做。所以我认为当前的“疫”境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佛机会,就是使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

我刚才说了,现在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局,人类必须反思。那么过去人类太忙碌,都忙着赚钱,都忙着勾心斗角,那么现在我们有这个机会,或者看到这件事,我们来反思到底(要)怎么做,能够使我们人类更好一点。所以过去因为太忙,忘了自己,忘记了己心,不审自己的行为,所以自然灾害、天灾人祸是必然的。

人类又是善忘的,我们人类一直在苦难当中,有的大苦、有的中苦、有的小苦,但是我们已经麻木了,所以这个疫情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当然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来讲,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使我们不断地反省自己,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过去,正视我们现在的行为。

我们认识了过去,正视了我们现在行为以后,我们的未来就一定会好。佛教不讲果,就是未来怎么样,我们当下怎么样。当下应该怎么去做,就是反省和重新认识,所以疫情可以成为增上缘。学佛也需要缘,没有缘很难学佛,我们有很多的缘,但是我们都不注意,或是我们都习以为常,这就是这么回事,没有特别去认识它。

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疫情之下,再加上佛法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个疫情是怎么产生的,它应该怎么去解决,我们人类要怎么做。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逆增上缘或者增上缘来讲,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学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知道,就是说重新认识自己,在这个世界当中的位置。

过去我们人类非常地自傲,特别在有情中,把人类看成是主宰这个世界的一个主体,或者就是人是上帝委托来管理,或者来统治这个世界的。但是现在这个理论,或者说也做了很多(解释)重新来认识,佛教不认为。佛教认为我们这个人,刚才讲从缘起的角度来讲,或者慈悲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个人只不过是这个世界众生,或者宇宙众生的一个。一个而已,一类众生而已。地球只不过是宇宙当中一个微粒而已,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必须和其他的众生,不单是人类众生,还有其他的法界众生,应该是所谓的同命运,只要认识这一点以后,要重新认识自己和其他众生的关系,而且要能够主动承担,像菩萨一样拯救其他的众生。

我们自己有苦,是的。但其他众生也有苦,那么如何解决?解决这个苦。疫情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苦难,是的。我们一定要自救,然后才能救他,就像菩萨一样,首先自救、救他,自救和救他并行。

有很多大乘佛教经典里面,到处都是关于菩萨智慧和慈悲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还有《维摩诘经》里面“人病己病”,这个可能大家都知道。维摩诘生病了,佛陀派他的弟子们去看他,文殊师利菩萨带着很多的人去看望、探病。文殊师利菩萨就问维摩诘居士,他说:“你生了什么病啊?”维摩诘居士就说:“我没有病,我病因为众生病,因为众生病了以后我才有病。所以我病了以后你们才来看我,但是很多人来看,所以我就会给他们讲经弘法,这样子就能够度化众生。”所以这就是菩萨的慈悲,这就是菩萨的智慧。

那么苦难当中好修行,只有你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的苦,你才能够有这个动力去离苦,你才能真正的找到这个方法,或者真正的用心去找到方法。所以在佛法当中,苦难当中学佛,过去的我们为什么有苦行啊?实际上就是真正地在“苦”的当中认识佛法。它确实是一个真理,而且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

在这儿讲个小故事。我们知道在公元12世纪,有一个日本人,就是道元禅师,当时有很多的遣唐使,或者到中国来求学的日本和尚,他是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日本和尚。后来回到日本以后,创造了日本的“曹洞宗”,把中国的“曹洞宗”传到日本,所以是日本“曹洞宗”的初祖,在日本非常著名的。他到中国来以后就到处游学,参访东南西北,有一天他在路上经过一个小的寺庙,看到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和尚,在烈日下晒辣椒。我们知道夏天在烈日下晒辣椒,这个味道非常呛的,而且又热有太阳,道元法师就对这个老和尚说,他说:“老和尚你这么大年纪了,现在天气这么恶劣,这么热,你为什么在这么热的天气之下晒辣椒啊?”

这个老和尚回了一句:“此时不晒更待何时?”因为只有在烈日之下晒辣椒,青椒变熟了以后才能够储存起来。所以正好是当时,换句话讲虽然是最苦难的,也是最好的时机。道元法师恍然大悟,是的,要当下去修!当下就是最好的机会。当然,当下如果有一个外缘,不管是天气也好,不管是天灾、人祸也好,能够增加我们学佛的动力或者因缘。那么下面呢,就是刚才讲的“疫”境当中好学佛。

第三个就是我们从实际上面来讲,具体地来讲一讲,佛教的病理学和我们疫情的关系,从佛教的病理学(来说),我们现在的疫情是一种苦,肯定是的。没人说我们喜欢这个疫情的吧?除非是疯子是吧。所以“苦”,疫情带来的苦,这个苦是过去行为的结果,你无法改变的,积累有了因,必然有果。

当然这个有因、有缘、有果,这“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你要改变这个果,你必须要再创造因,既然成了果以后,成为一种事实以后,你很难改变它,你只能够接受它。承认它、接受它、了解它,最好解决它,所以佛教就是这样。苦你要承认它,既不悲观、逃避,也不乐观、轻视,而是客观地找出解决的方法。

在这儿怎么来解决?这个当然需要科学。我们要承认科学,佛学和科学是并不违背的,而是一致的,特别是科学的理论。当然科学有科学理论和科学的方法,佛教研究科学理论,研究科学的方法,所以人性决定世界本性的苦。所以只有认识这个苦,然后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个苦。我们很多人都希望这个世界没有苦多好啊,这是一种理想,是不可能的。只要还是人,还是在娑婆世界当中的一个世间的人,就肯定有苦。

如果没有苦只能够修行,其实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虽然外界是有苦,但是我的内心,佛教讲心的修行,如果外界是苦,这个世界是苦,但是我的内心是一种充满了慈、充满了悲、充满了喜、充满了乐,那么这个苦就不能影响你。

所以修行很重要,但是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你只能改变自己。你改变自己以后,每个人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也可以改变。所以对于一般众生来讲,都希望逃离、避免或者逃避这个“苦”,因为苦啊!我们就害怕苦,有了苦我们就恼了,所以才会这么苦恼,所以这个就是佛教的“苦苦”。

佛教讲的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三苦里面第一个就是“苦苦”,本来是苦,你还恼怒它就苦上加苦,所以这个叫“苦苦”。佛教讲,你不要恼怒它,你要承认它、解决它,你不要老是嫌苦,老是回避它。或者老是说为什么是我苦,这个不是一种解决方法,会越想越苦。

对于智者而言,苦是果,必有因,而且承认是自己所造,一旦苦成如影随身。离苦必须从因着手,就是改变你的因。那么苦也是无常的;苦是无常的,所以不要悲观。我们这个新冠肺炎终有一天 ,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因为新冠肺炎也是因缘所生,它不是上帝的诅咒,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现在有生、住、异、灭,有它的生成,生成当中也是一种缘起,也是一个过程。

“异”就是变异,现在也变大,新冠肺炎的变异,就是另外一种新的肺炎出来了,最后有赖医药或者仁心的医治,然后逐渐消失掉。这是承认它的苦,那么我们要找到它的因,刚才所说的,“因”是很复杂的,因为没有一个唯一的因,有很多“因”。

在佛教里面“因”也是“缘”,因为它没有一个“第一因”,没有一个最主要的因,也没有一个是上帝的因。所以“因”就是“缘”,佛教不讲“因起”而讲“缘起”,因为“缘”是有很多的,可能从因,那么就是一个是吧?上帝之因对吧?

那佛教讲“缘起”,很多缘和合而成的,所谓的新冠肺炎,或者我们承认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们知道,从理论上面我们都能明白,肯定是有因,或者可能是有缘,那到底什么因、什么缘?从“事”上面来讲是很难明白的。那么只有所谓那些科学家,他们科学家去探讨,我们只能够从理论上讲,就是与我们人类有关系这就可以了,不必要追求所谓“第一因”,而且“第一因”是找不到的。

不要等到发现第一因以后才治疗,这个在佛教的《箭喻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所以要明白,我们什么样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果)。从理论上讲,我们要避免这些行为,那么在佛教讲的就是贪、瞋、痴的行为,我们这个疫情从很大程度上,不管是鸟类或者其他的动物传给我们的,还是我们人类传给我们自己的,都是由我们的贪、瞋、痴,或者特别是我们的贪或者痴,贪心和愚痴这两个方面所造成的。

那么既然承认了它,理解了它、明白了它,那我们现在不是就放在那边不做了,而是要解决它。怎么来解决呢?这就是佛教“道”的问题。实际上佛教的“道”,中国的“道”是很讲究,很有意思的。“道”既可以是《道德经》的道,就是最高真理;道也可以说是道路的道,是方法。所以中国的哲学里面,方法和终极关怀是一致的,这也是佛教里面的。当然在这儿我们只讲方法,因为终极关怀或者所谓的佛教“涅槃”,那个是一种形而上的理念,只有圣人才能证到的。

主要是科学方法和佛教方法,科学方法,当然现在有疫苗和怎么防疫!这个是佛教徒也必须遵守的。第二个就是佛教方法,就是要身心不再造这个因,没有疫因,就没有这个疫果,重新开始落实于行动,通过智慧、通过慈悲,逐渐消除这种行为以后,这个世界就逐渐朝好的方向去发展了。

最后一个“灭”,就是疫情之后怎么办?因为在佛教里面生、住、异、灭;“灭”以后就是“寂灭”,佛教讲“寂灭”就是涅槃了,就是再也没有痛苦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新冠肺炎结束以后,另外一种肺炎或者其他的肺炎还会出现,这是人类的悲剧,等一会儿我们会讨论人类的悲剧。

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如何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在佛教里面,只有修所谓的“八正道”,最后能够真正地从心不再造这个业,不再造这种行为。没有这个行为,也就没有这个结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