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愚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学愚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

编者按: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23日,由香港孔教学院、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道教联合会支持,香港宝莲禅寺、香港西方寺、香港菩提学会、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香港观音讲堂协办,凤凰网佛教、凤凰网国学媒体协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在香港葵涌观音堂举行。佛教文化讲座的主题为“慈悲的力量 ‘疫’境当自强”。2021年1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学“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宗教伦理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愚教授登坛开讲,这是香港第六届观音文化节系列讲座佛教文化讲座的第十一场演讲。学愚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

自动播放

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为方便网友阅读查找,凤凰网佛教编辑根据演讲内容添加了引导小标题)

主持人曾瀞漪:大家好!我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曾瀞漪,欢迎来到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第十一场,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今天的主讲嘉宾是学愚教授,他曾经就读于中国佛学院,在斯里兰卡、日本还有美国也都曾经就读过;他也在欧洲,比如说德国和法国都讲过学。现在担任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宗教伦理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学愚教授现在正在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传播、佛教禅修理论与实践,以及口述佛教史等领域的研究,现在我们就有请学愚教授谈谈,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有请。

学愚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学愚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学愚教授:心病则世界病,心净则世界安

一年多来,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人心惶惶、社会不安、世界动荡,深深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联合抗疫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头等大事!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未来!各行各业都在群策群力参与抗疫,宗教也不例外。佛教及佛教徒如何面对疫情、为抗疫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贡献?

佛教即教育,即觉悟生命的教育。佛学即医学,可以医治生命中诸多苦病——包括当前的新冠肺炎。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当前,科学技术已为战胜疫情迎来曙光。但是科学重在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发,任何疫情的最终消除,都离不开心灵治疗和人心的改变。佛教重在心灵的探索和觉悟,佛学与科学相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对治疫情,防止类似疾病的再次出现。

从佛教理念来观察,新冠肺炎等疫情的出现,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即是人类行为的结果。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心,因此医治和防范疫情必须从医治人心-Mind and Heart开始:心病则世界病,心净则世界安。

疫情不是天谴、不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亦不是世界末日的到来,但亦非无缘无故——新冠肺炎有其自身的缘起因果,当然也一定会消亡。因此,正确树立佛教缘起观念,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新冠肺炎、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从病理学方面来看,新冠肺炎是缘起,故亦无常,亦将消失。人们能做的、应做的、或必须要做的就是同心协力、创造使疫情消失的增上缘。这就是佛陀教导的四谛法门——苦、集、灭、道,佛教病理学原理。

佛教已为当前的抗疫工作开出药方:客观正见疫情——不恐惧、不抱怨、不轻视、不推诿。找出其根源,制定和采取有效的抗疫方针和方法,最终消灭疫情,从疫境中解脱出来,这就是佛教“四圣谛”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佛陀是大医王、佛法(缘起法、四圣谛等)是佛陀开出的药方,人们若能按佛法药方,依教奉行,人类的生死问题都可以解决,何况新冠肺炎病疫呢。

下面我就把我对当前的新冠肺炎,和佛教的慈悲精神及智慧理念相结合,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么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个从智慧和慈悲两个方面来认识佛教;第二个就是疫情当中好学佛。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就等于人有两足,或者就是鸟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所以佛陀称为“两足尊”,他是人中最尊的。那么人中最尊贵的两个是什么呢?就是智慧和慈悲,所以佛陀称为“两足尊”,“两足”也就是慈悲和智慧。

智慧是什么?智慧在佛教里面就是缘起、就是因果。慈悲就是予乐拔苦,到了大乘佛教就是大慈大悲。所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么在当前的疫情当中如何体现佛教的慈悲和智慧?这个就是我今天想要讲的重点。所以疫情可以成为我们学佛的增上缘,也就是可以成为我们真正体悟佛教的智慧,和实践佛教慈悲的最好时机。在这个下面呢,我们就当前的疫情,和我个人对佛教的一些体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佛教的智慧。佛教的智慧实际上就是“缘起法”。什么叫“缘起法”?实际上很简单,最初的“缘起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在佛陀时代,我们知道佛陀有一个侍者叫阿难陀,他曾经问佛陀,他说:“佛陀你讲的佛法非常博大精深,很多人都不理解,你可不可以用一言以贯之,就是有一句话就能够把你的佛法贯穿起来。”佛陀就说:“缘起法。”

阿难陀一听,啊!缘起法很简单嘛!“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佛陀说不是的,非常复杂。他说能见“缘起法”者就见佛,见佛者就能够成佛、就能够觉悟。那么我们只能够从理念上面,“此”和“彼”之间肯定是有关系,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关系,只有觉者才能彻底地觉悟。我们只能够从理论上面,我和你有关系,我和你有佛缘,我和你在过去可能见过面,但到底怎么样见面呢?或是在什么样情况下见面,只有佛陀,或者只有觉者才能知道。

所以“缘起法”是非常深奥的,就是世间的一个真理。“缘起法”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理论从最初所谓的“十二因缘”。就是早期佛教的“十二因缘”,到大乘佛教所谓的“八不缘起”、“阿赖耶识缘起”、“法界缘起”和“如来藏缘起”,都在一种不断地变化当中。它理论在变,但是它那个(真)理是不变的。所以就佛教的“缘起观”来讲,或者就佛教的智慧来讲,我们要从“缘”,或者“因”和“缘”的角度,来认识一个世界、认识一个人,而不是从是非和善恶。

所以从缘起的角度来讲,看这个世界就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只有因和缘,或者换句话讲,有善缘和恶缘,没有善人和恶人之分。所以这个就是佛用智慧来看待这个世界,如果用这个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就可能会减少很多纷争。

另外一个,缘起重在“缘”,为什么?为何佛教不讲“因起”呢?因为因也是缘,因也是缘造成的、而造就的。所以佛教不讲“第一因”,没有第一因。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新冠肺炎,你要找到第一因是找不出来的,因为因上有因,它是一个循环的。所以在这个循环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找到第一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个方面,如果我们按照缘起的角度,不管他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要怎么来做,这就是佛教的智慧。

从佛教“缘起”角度来讲,世界是有缘起的,那么人生是有因果规律,因果规律是缘起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缘起当中,在缘起当中是怎么样运作的?就是有因和果,通过“缘”作为一种外在的条件而产生的果。所以因缘或者缘起,把我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把它紧密地结合成为一体。所谓的“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同利害共命运的,一损俱损,这个我在后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那么在这个方面,缘起也说明了“彼”和“此”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我和你、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一个关系也是一种缘起,也是前与后之间的一个因果关系,内和外、你和我之间的一个内在联系,前和后之间的一个因果关系。

万事万物之中任何一件事情,它都由因缘而生。任何一件事情做了以后,它都有必然的结果。但是结果不是上帝来规定一个什么结果,而是因和缘本身已经决定了这个结果,是一种自然的,这个就是佛教的“缘起”。所以前因与后果之间,我们人,我们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之间,这个都在缘起和因果之间讲得非常清楚,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讲。

那么智慧观缘起当中,佛教里面最重视的或者最突出的一个,就是“四谛”,就是苦、集、灭、道,从这个“四谛”就可以看到过去、现在、未来,三十二重因果之间的关系。那么苦、集、灭、道实际上就是佛教的,我认为就是佛教的病理学。

“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不可否认它。我们人生是苦,人生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一种苦,所以说是客观的存在。那么“苦”的原因是什么?从理论上面来讲,它的贪、瞋、痴到底是一个什么原因?只有佛陀知道。刚才已经说了,从“理”上面来讲,我们都清楚,但从“事”上面来讲,我们很难明白。只有真正修行的人,或许才能够知道我们过去是什么?我们过去生是什么?

因为苦,我们真正要知道这个苦的原因,然后要采取最根本的,就是要采取方法、采取措施来消灭这个苦,而达到一种不苦,就是“灭”的一种境界。所以佛陀曾经告诉他的弟子们,他一生当中只讲了两件事情,一件就是“苦”,就是要叫人承认这个世界是苦。很多人都不承认,很多人到现在还不承认这个疫情对人类的灾害。佛就是说要承认这个苦,你只有承认它、接受它、你才能够面对它。你不承认、不接受,你老是回避它,它还是存在。所以呢,在这儿一定要承认它,然后就解决它,解决这个苦。

所以佛说他只讲了两件事,一件就是“苦”,第二个就是“苦灭”,就是怎么来解决这个苦。这是两个问题。所以佛讲所谓的“四谛”、“八正道”;所谓的“八正道”就开出了很多的法门,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在为一个目的,就是如何解决人生的痛苦的问题,这是“智慧”。

第二个要慈悲,“慈悲”实际上在早期佛教里面,慈和悲是分开来的,有“慈”、有“悲”,所谓“四梵住”叫慈、悲、喜、舍。但慈、悲、喜、舍是一种禅修的方法,所以大乘佛教把慈和悲分开来。有所谓“大慈大悲”,这个就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慈、悲、喜、舍里面的“慈”主要是讲什么呢?主要是讲每一个人都要有予人为乐的心,要(有)慈心。予人以乐这个意念,来祈福人类众生能够得到快乐,就是给人予快乐是一种禅修的方法。这个禅修的方法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地是不可思议的,就是在你坐禅的时候,你要把你的慈心,就是予人为乐的心发出来,希望大家快乐、希望全世界人都快乐,乃至希望一切众生都快乐,那么这就是“慈”的修行方法。

当然这个里面非常详细的,那么“慈”的修行,在早期佛教里面它也是有次第的。首先要对自己慈悲,要慈。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很难爱别人的,这是佛教的,但这不是自私,这是佛陀以人性观察出来的一个真理。

在这里讲一个小插曲,就是佛陀时代有很多国王是皈依佛陀的,其中有一个国王叫波斯匿王,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和皇后关系非常好、非常恩爱。有一个十五的夜晚,他们在共同赏月的时候,国王突然动起念头,就问皇后,他说:“你的最爱是谁?”皇后思索了一会儿,她说:“你是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国王说:“我是想听真话。”皇后就说:“我的最爱是我自己。”国王听了以后,当然也是不怎么开心,他很希望皇后说她的最爱是他,所以他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着他的卫队来到佛陀跟前,他把昨天的事情告诉佛陀,他就请佛陀来评评理。他说:“我这么爱我的皇后,但是皇后她爱她自己,最爱的是她自己!”佛陀就对波斯匿王说:“皇后的说法是对的。”

那么屏幕上的这句话就是“以心遍察一切方向,不见有比自己更可爱的,他人都是爱他自己,爱自己者不伤害他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修慈心,都要从自己开始,因为我们的最爱是我们自己。这是人性所决定的,所以佛陀是看透了人性以后,再从人性的基础上来讲佛法。要对症下药,然后逐渐地把你这个慈心扩展到你所爱的人,你的父母亲、你的妻子、朋友,然后陌生人,就是你不认识的人,然后你的冤亲债主,你的对头,你不喜欢的人。最后要把这个慈心普遍扩散到一切众生,推广到一切众生。

所谓的平等、普遍、圆满一切众生,如母爱子,就像母亲爱他的独生子女一样,来爱一切众生。所以十方三世、四维上下的众生都要平等地给予,这个就是一个圣者所修行的。一般的人都要从次第,先爱自己然后修行,所以佛教是非常讲次第的。

当然“慈”要对治瞋恨,瞋恨能焚烧我们的功德,就是我们做好事的功德,它都可以一下子把它焚烧掉。所以“慈”是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乃至对于我们的修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南传佛教里面有一部经典叫《Metta Sutra》或者叫《Karaniya Metta Sutra》(《慈经》),这个经非常popular(流行),受了上座部佛教(影响),家喻户晓,每天早上他们广播、电视台都要播送《Metta Sutra》,《Metta Sutra》是怎么一回事呢?就是叫人怎么来,每天你哪怕坐在那儿,就是由心念祈愿,自己和世界上的一切众生都能够快乐。你如果有这种慈心,你就能够受到保护。“慈”就像一个铠甲一样,我们过去有武士,你有铠甲就能够防止箭、刀剑(伤害),所以你如果能够生起这个慈心,你就不受外界妖魔鬼怪的侵害。

在这里有一个典故,就是为什么佛陀讲这部经?当初有五百个比丘在深山老林里修行,非常荒野,有很多的动物,乃至有很多树神、精灵来打扰他们,就是在他们坐禅的时候不得安宁。这五百比丘只好一起到佛陀跟前请问,怎么来修行?就是我们现在在深山老林里面,我们怎么来修行(让)我们的心定下来,那么佛陀就给他们说了这部经,叫《慈经》。

回去以后,五百比丘就按照佛陀所说的,使自己在坐禅当中。“慈”是一种禅定的方法,把自己的心念集中起来,然后忆念其他众生,发愿我要自己快乐,要使其他众生快乐。那么这样不断地修行、不断地忆念以后,其他的妖魔鬼怪或者其他动物都不会侵犯。

所以修“慈”非常重要,它能化解怨敌,所以佛教讲“慈无怨敌”,就是你如果是一个慈悲的人,你不会有怨敌。我们为什么有怨?就是我们心中有怨,其实外面的人他存在不存在?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中有怨,我们就认为他是存在的。如果用我们的慈心,或者“慈”来充满我们心灵的话,那这个“怨”就不会存在。“怨”不会存在,你就没有敌人。所以修这个“慈”,在早期佛教和上座部佛教里面非常重要。

修慈有十一种功德,这也是佛陀在这部经典里面所说的。其中有非人喜欢。就是其他的众生,当然包括天人、包括妖魔鬼怪。然后天人护佑,就是天人可以保佑你。然后不受火、毒、武器伤害,这个就是“慈”的功德。

学愚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学愚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学愚教授:只有认识到苦,才能真正地解决苦

悲是什么呢?悲就是对治“害”。就是害人、想杀害别人、想嗔恨。这里面有一种在早期佛教里面,在“四梵住”里面,叫慈、悲、喜、舍。四梵住里面的“悲”呢,就是一种怜悯心、同情心。“慈”是一种给人以快乐的心,那么“悲”是把别人痛苦消除掉那种心。到大乘佛教不但要有这种心,更有这种行,那就是所谓的“大悲”。当然修“悲”在上座部佛教里面也是有次第的,首先要向那些值得,就是可“悲”的人修“悲”。如果一个人比你好,或者他没有什么可悲之处,你这个悲心是生不起来的。所以佛陀在早期的佛教经典里面,非常强调“悲”的次第修行。

换句话讲,第一个要向那些可怜的、丑恶的、逆境艰难的,在逆境当中的、恶运当中的人,穷人、贫困人、孤独人,这些人和(有)疾病的人向他们生起悲悯之心,然后逐渐地由外向内。那些作恶的人当然是受了法律惩罚,但是我们不能够幸灾乐祸,而是要有一种悲悯他受了惩罚,所以这个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机会,能够生起我们的悲心。然后就是亲爱者,然后(是)中立者,最后才是怨敌。所以生起悲心,最后才是怨敌,所以有次第。

大乘佛教讲“大慈大悲”,重在行动。早期佛教重视意念,大乘佛教重视行动,所以讲“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此“无缘大慈”就是众生平等,没有你我之分,没有任何丑恶的、美好的之分。就是“毕竟空”,在一个空的角度,或者空就是空去所有的分别心,这样的一个程度上面来探讨、来说这个所谓的“无缘慈”。

“无缘慈”就是要通过自乐乐他,从自己到众生,乃至到所谓法的平等,到空的平等,所以这个角度、这样子最后达到一种所谓的无缘,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一种众生平等的。对所有人都采取一种“慈”,就是能够给他们一种快乐。就是通过自己,因为什么呢?等一会儿我讲。

因为我们自己希望快乐,所以我们要把这种希望快乐的心念传授给别人,或者也希望别人快乐。“同体大悲”就是由人及己,就是看到别人痛苦,我要想方设法来拯救他,就是看到别人痛苦,我自己也痛苦。这个等一会儿我要讲,就是看到别人生病,我自己也病;这个就是菩萨精神,就是所谓的“同体大悲”。

大乘佛教讲悲心、菩提,讲成佛,把“悲”提高到最高层次。在早期佛教就像这样禅修,后来到了大乘佛教就讲“悲”,悲成为了菩提心,要拯救众生的心。换句话讲,你要想成佛就要有悲心,你就要救护众生,所以上求佛道也可以是智慧,下化众生就是慈悲。智慧和慈悲是一体的,就是下化即是上求,上求即是下化,这个里面是一个非常辨证的。

所以在佛教里面,就是大乘佛教里面,我们现在有很多人祈求佛陀的智慧,祈求佛陀的慈悲,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看大乘早期经典,就是我们要学佛陀的智慧;学佛的智慧就是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慈悲,这个等一会儿我们下面来讲。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第二个大问题,就是“疫”境当中好学佛。为什么说“疫”境当中好学佛?平时当中我们能不能学佛?中国有句古话“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其实这句话说得非常中肯。我们中国人的宗教情感非常大,因为我们受儒家的影响,非常淡化的,就是有了事以后,我们就求神佛保佑。但有了事求神佛保佑,这也是非常难的,就怕有的时候不求神佛保佑,或者把神佛放在一边,这个是可悲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了事以后就能够反省,反省以后就能够认识未来怎么做。所以我认为当前的“疫”境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佛机会,就是使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

我刚才说了,现在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局,人类必须反思。那么过去人类太忙碌,都忙着赚钱,都忙着勾心斗角,那么现在我们有这个机会,或者看到这件事,我们来反思到底(要)怎么做,能够使我们人类更好一点。所以过去因为太忙,忘了自己,忘记了己心,不审自己的行为,所以自然灾害、天灾人祸是必然的。

人类又是善忘的,我们人类一直在苦难当中,有的大苦、有的中苦、有的小苦,但是我们已经麻木了,所以这个疫情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当然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来讲,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使我们不断地反省自己,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过去,正视我们现在的行为。

我们认识了过去,正视了我们现在行为以后,我们的未来就一定会好。佛教不讲果,就是未来怎么样,我们当下怎么样。当下应该怎么去做,就是反省和重新认识,所以疫情可以成为增上缘。学佛也需要缘,没有缘很难学佛,我们有很多的缘,但是我们都不注意,或是我们都习以为常,这就是这么回事,没有特别去认识它。

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疫情之下,再加上佛法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个疫情是怎么产生的,它应该怎么去解决,我们人类要怎么做。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逆增上缘或者增上缘来讲,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学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知道,就是说重新认识自己,在这个世界当中的位置。

过去我们人类非常地自傲,特别在有情中,把人类看成是主宰这个世界的一个主体,或者就是人是上帝委托来管理,或者来统治这个世界的。但是现在这个理论,或者说也做了很多(解释)重新来认识,佛教不认为。佛教认为我们这个人,刚才讲从缘起的角度来讲,或者慈悲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个人只不过是这个世界众生,或者宇宙众生的一个。一个而已,一类众生而已。地球只不过是宇宙当中一个微粒而已,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必须和其他的众生,不单是人类众生,还有其他的法界众生,应该是所谓的同命运,只要认识这一点以后,要重新认识自己和其他众生的关系,而且要能够主动承担,像菩萨一样拯救其他的众生。

我们自己有苦,是的。但其他众生也有苦,那么如何解决?解决这个苦。疫情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苦难,是的。我们一定要自救,然后才能救他,就像菩萨一样,首先自救、救他,自救和救他并行。

有很多大乘佛教经典里面,到处都是关于菩萨智慧和慈悲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还有《维摩诘经》里面“人病己病”,这个可能大家都知道。维摩诘生病了,佛陀派他的弟子们去看他,文殊师利菩萨带着很多的人去看望、探病。文殊师利菩萨就问维摩诘居士,他说:“你生了什么病啊?”维摩诘居士就说:“我没有病,我病因为众生病,因为众生病了以后我才有病。所以我病了以后你们才来看我,但是很多人来看,所以我就会给他们讲经弘法,这样子就能够度化众生。”所以这就是菩萨的慈悲,这就是菩萨的智慧。

那么苦难当中好修行,只有你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的苦,你才能够有这个动力去离苦,你才能真正的找到这个方法,或者真正的用心去找到方法。所以在佛法当中,苦难当中学佛,过去的我们为什么有苦行啊?实际上就是真正地在“苦”的当中认识佛法。它确实是一个真理,而且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

在这儿讲个小故事。我们知道在公元12世纪,有一个日本人,就是道元禅师,当时有很多的遣唐使,或者到中国来求学的日本和尚,他是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日本和尚。后来回到日本以后,创造了日本的“曹洞宗”,把中国的“曹洞宗”传到日本,所以是日本“曹洞宗”的初祖,在日本非常著名的。他到中国来以后就到处游学,参访东南西北,有一天他在路上经过一个小的寺庙,看到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和尚,在烈日下晒辣椒。我们知道夏天在烈日下晒辣椒,这个味道非常呛的,而且又热有太阳,道元法师就对这个老和尚说,他说:“老和尚你这么大年纪了,现在天气这么恶劣,这么热,你为什么在这么热的天气之下晒辣椒啊?”

这个老和尚回了一句:“此时不晒更待何时?”因为只有在烈日之下晒辣椒,青椒变熟了以后才能够储存起来。所以正好是当时,换句话讲虽然是最苦难的,也是最好的时机。道元法师恍然大悟,是的,要当下去修!当下就是最好的机会。当然,当下如果有一个外缘,不管是天气也好,不管是天灾、人祸也好,能够增加我们学佛的动力或者因缘。那么下面呢,就是刚才讲的“疫”境当中好学佛。

第三个就是我们从实际上面来讲,具体地来讲一讲,佛教的病理学和我们疫情的关系,从佛教的病理学(来说),我们现在的疫情是一种苦,肯定是的。没人说我们喜欢这个疫情的吧?除非是疯子是吧。所以“苦”,疫情带来的苦,这个苦是过去行为的结果,你无法改变的,积累有了因,必然有果。

当然这个有因、有缘、有果,这“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你要改变这个果,你必须要再创造因,既然成了果以后,成为一种事实以后,你很难改变它,你只能够接受它。承认它、接受它、了解它,最好解决它,所以佛教就是这样。苦你要承认它,既不悲观、逃避,也不乐观、轻视,而是客观地找出解决的方法。

在这儿怎么来解决?这个当然需要科学。我们要承认科学,佛学和科学是并不违背的,而是一致的,特别是科学的理论。当然科学有科学理论和科学的方法,佛教研究科学理论,研究科学的方法,所以人性决定世界本性的苦。所以只有认识这个苦,然后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个苦。我们很多人都希望这个世界没有苦多好啊,这是一种理想,是不可能的。只要还是人,还是在娑婆世界当中的一个世间的人,就肯定有苦。

如果没有苦只能够修行,其实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虽然外界是有苦,但是我的内心,佛教讲心的修行,如果外界是苦,这个世界是苦,但是我的内心是一种充满了慈、充满了悲、充满了喜、充满了乐,那么这个苦就不能影响你。

所以修行很重要,但是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你只能改变自己。你改变自己以后,每个人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也可以改变。所以对于一般众生来讲,都希望逃离、避免或者逃避这个“苦”,因为苦啊!我们就害怕苦,有了苦我们就恼了,所以才会这么苦恼,所以这个就是佛教的“苦苦”。

佛教讲的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三苦里面第一个就是“苦苦”,本来是苦,你还恼怒它就苦上加苦,所以这个叫“苦苦”。佛教讲,你不要恼怒它,你要承认它、解决它,你不要老是嫌苦,老是回避它。或者老是说为什么是我苦,这个不是一种解决方法,会越想越苦。

对于智者而言,苦是果,必有因,而且承认是自己所造,一旦苦成如影随身。离苦必须从因着手,就是改变你的因。那么苦也是无常的;苦是无常的,所以不要悲观。我们这个新冠肺炎终有一天 ,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因为新冠肺炎也是因缘所生,它不是上帝的诅咒,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现在有生、住、异、灭,有它的生成,生成当中也是一种缘起,也是一个过程。

“异”就是变异,现在也变大,新冠肺炎的变异,就是另外一种新的肺炎出来了,最后有赖医药或者仁心的医治,然后逐渐消失掉。这是承认它的苦,那么我们要找到它的因,刚才所说的,“因”是很复杂的,因为没有一个唯一的因,有很多“因”。

在佛教里面“因”也是“缘”,因为它没有一个“第一因”,没有一个最主要的因,也没有一个是上帝的因。所以“因”就是“缘”,佛教不讲“因起”而讲“缘起”,因为“缘”是有很多的,可能从因,那么就是一个是吧?上帝之因对吧?

那佛教讲“缘起”,很多缘和合而成的,所谓的新冠肺炎,或者我们承认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们知道,从理论上面我们都能明白,肯定是有因,或者可能是有缘,那到底什么因、什么缘?从“事”上面来讲是很难明白的。那么只有所谓那些科学家,他们科学家去探讨,我们只能够从理论上讲,就是与我们人类有关系这就可以了,不必要追求所谓“第一因”,而且“第一因”是找不到的。

不要等到发现第一因以后才治疗,这个在佛教的《箭喻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所以要明白,我们什么样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果)。从理论上讲,我们要避免这些行为,那么在佛教讲的就是贪、瞋、痴的行为,我们这个疫情从很大程度上,不管是鸟类或者其他的动物传给我们的,还是我们人类传给我们自己的,都是由我们的贪、瞋、痴,或者特别是我们的贪或者痴,贪心和愚痴这两个方面所造成的。

那么既然承认了它,理解了它、明白了它,那我们现在不是就放在那边不做了,而是要解决它。怎么来解决呢?这就是佛教“道”的问题。实际上佛教的“道”,中国的“道”是很讲究,很有意思的。“道”既可以是《道德经》的道,就是最高真理;道也可以说是道路的道,是方法。所以中国的哲学里面,方法和终极关怀是一致的,这也是佛教里面的。当然在这儿我们只讲方法,因为终极关怀或者所谓的佛教“涅槃”,那个是一种形而上的理念,只有圣人才能证到的。

主要是科学方法和佛教方法,科学方法,当然现在有疫苗和怎么防疫!这个是佛教徒也必须遵守的。第二个就是佛教方法,就是要身心不再造这个因,没有疫因,就没有这个疫果,重新开始落实于行动,通过智慧、通过慈悲,逐渐消除这种行为以后,这个世界就逐渐朝好的方向去发展了。

最后一个“灭”,就是疫情之后怎么办?因为在佛教里面生、住、异、灭;“灭”以后就是“寂灭”,佛教讲“寂灭”就是涅槃了,就是再也没有痛苦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新冠肺炎结束以后,另外一种肺炎或者其他的肺炎还会出现,这是人类的悲剧,等一会儿我们会讨论人类的悲剧。

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如何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在佛教里面,只有修所谓的“八正道”,最后能够真正地从心不再造这个业,不再造这种行为。没有这个行为,也就没有这个结果。

学愚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学愚教授演讲《如何在“疫”境中学佛——缘起共生、慈悲相护》(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学愚教授:佛不是万能的,求佛不如求己

怎么来慈悲护众生的问题,这里就是很多人都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慈悲? 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但也是一个非常实在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我慈悲对我有什么好处?你这么坏,我为什么对你还要慈悲?或者我和你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对你慈悲?

所以正因为这样子,我们很多人都不懂慈悲,都不愿意慈悲。为什么他不愿意慈悲?他不懂慈悲,为什么我要这么做?我有100块钱我对自己好,我为什么要给你?他不知道这里面有一个什么内在联系,一种缘起、一种因缘,或者因果的关系在里面。但其他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一种说法,那佛教怎么认为?

佛教,刚才已经(说了),自己和其他众生是同体的,命运的共同体,都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要说我在这儿和我的一个朋友,或者我不认识的,在美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你要知道,第一个,我们是同样的人类。第二个,我们在同样的地球上面。所以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这个呢,过去我们很难理解,现在科学发达有一个模拟测试,就是“蝴蝶效应”,我们每一个人的呼吸,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众生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正好是佛教里面,特别是大乘佛教“华严思想”的所谓“因陀罗网”当中的“众生命运共同体”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世界是一个网络,这个网络把我们每一个人都联系在一起,一动百动。你一个动了以后,所有的都要动。因为你一动了以后,其他整体都变了,整体变了以后,每一个都变。所以这个就是佛教所谓的,我认为就是佛教“法界命运共同体”。

每一个众生,我们是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怕死,都喜欢快乐。我喜欢快乐,我怕死,我要把自己的感受推(及)到别人。不伤害别人,也给别人快乐,这就是佛教的,别人怕死,我怕死,所以不能杀生。我祈求慈悲,祈求佛菩萨的慈悲,我也把慈悲传给别人,这个就是所谓的同体和共生,(是)自利和利他的关系。就是我希望别人来帮助我,所以我要帮助别人。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唯有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地帮助自己,这里面有一个辨证的关系。为什么这样子?很多人可能在这个方面,就是我帮助别人是我自己的损失,好像我给你钱我损失了,我给你100块钱,我损失100块钱。其实不是的,因为这个钱是有所行为,但是佛教讲功德,功德是一种无限的,或者无形的,所以你把这种外在有形的东西送出去以后,或者给予,给人一种快乐以后,你回馈过来的那是功德。是无限的、是无量的。所以不是等于说是浪费的,这个就是佛教的自利。刚才我们讲的,菩萨要成佛一定要利他,只有利他才能成佛,这个就是自利和利他。我们如果把成佛看成自利的话,你不利他,你就无法达到最终的自利,这就是菩萨道。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当下承担,我们行菩萨道,如何行菩萨道?那就是一个当下承担的问题。不怨天尤人,很多人都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但有些人感染到了,他会问为什么是我?我和你一样,或者我和你同样在路上走,为什么我感染到,你没感染到?

在这儿呢,我对这个问题也非常关心,就是很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痛苦的时候,或者遇到困境的时候,很多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住在埃瓦,是美国龙卷风最密集的地方,到夏天龙卷风非常多,龙卷风一经过的路段,什么东西都被摧毁掉,但是旁边十几米,哪(怕)是几米的地方,他可能安然无恙。

有一个基督教徒,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家就是在一次龙卷风经过的时候,他的整个家都被摧毁掉了,他后来接受电视采访,他非常地痛苦。他说我是信仰上帝的,Why me? 为什么是我呀?而旁边不信上帝的,他的家里好好的,为什么这样子?他好像就有一种抱怨。后来有一个接受采访的神父,神父就说 Why not me? 为什么不是我呢?

“为什么是我”和“为什么不是我”,到底中间有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或者绝对的一个答案在哪里?没有的。有,但是你很难看出来。佛教认为,这个“为什么是我”或“为什么不是我”,不是上帝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的行为,或者你再从因缘上,你就在此时此地这个地方。而此时此刻这个地方,肯定有很多的因缘所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以你就要接受这个事实。

因为你无法改变,无法改变以后你还想改变,只能够唯一的一条路什么?痛苦。所以只能接受它、承认它,承认这个和我自己有关系,承认是因缘所生,这样子才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然后逐渐改造它,再造房子是吧!

第二个,当下承担就是人间事人人有责,不管是好、坏;人间事人人有责。我们香港的事,每个香港人有责任。我们是地球人,地球上的事,每个地球人有责任。所以人类世界的演变,都与人类的行为有关系。如果大家去看一看,佛教里面有非常好的经典,佛教里面有很多好的经典,但是被人忽视掉了。

《长阿含经》里面有一部叫《起世经》,(讲)我们人类是从其他星球过来的,光音天,从其他星球过来的。到了地球以后,对地球不断地演变。演变,换句话叫不断地恶化,《起世经》讲得非常地详细。这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我们人类的行为,贪、瞋、痴有密切的联系。最后人类贪到什么地步?把这个世界几乎毁灭掉了,只留下几个人到森林里面,然后他们自己反省,就是我们本来一个好好的地球,我们为什么把它破坏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现在人类残杀,我们只剩下这么一点点人。所以他们反省,逐渐地再从五戒、十善修起,所以人类再重新发展起来。

这一点就是说,《起世经》告诉我们,人类的行为和我们的周边环境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够以破坏环境来满足我们的欲望。你破坏环境就是在破坏你自己,最后就是你与环境一同毁灭,所以大劫之后的反省,就在《起世经》里面讲得非常明确。

另外一个刚讲的,我们每个人与其他人有关系,这个在佛教里面讲,有所谓的别业和共业。就是我自己的业力和我周围人的业力,或者整个人类的业力,它们之间有一个千丝万缕,正报和依报。“正报”就是我自己,“依报”就是这个山河大地,那正报和依报之间又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这样子理解以后,你就能够真正地认识到我的行为。首先对我自己负责任,然后对其他人,乃至对周围的环境负责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我们就非常好。

怎么做到这一点?当然刚才就说,用“缘起”的角度来看。第二点,就是要慈悲,所以应该慈悲。那么慈悲和智慧,我们一般的人都说要学佛,那学佛学什么呢?就是学慈悲和智慧。实际上就是“两足尊”,就是两件事情,一个是慈悲,一个智慧。

但里面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把慈悲和智慧总结而成,就是大乘佛教可以讲(是)慈悲、智慧。学佛(要)怎么学佛?佛是大医王,法是治病的药方。刚才说的,佛菩萨不是神仙、上帝,他不是救世主,佛不是救世主。佛不是万能的,他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很多时候他的弟子们不听他的话,他就自己到深山老林里去禅修。他也遇到很多当时社会的民众对他的反对,他也安然地接受,因为他无法改变这些人,因为他不是上帝。上帝可以用一种magic或者一种神法,或者就是用一种暴力,要叫你皈依或者叫你听我的话。但是佛陀不会这样,佛陀(是)我只能把法教给你,至于怎么来做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佛他是医生。佛是医生,他把治病的药方告诉你,治病最后能不能治(好)病,还要靠你自己。

换句话讲,你能不能接受?接受以后,你能不能实践?这个要看你自己。所以佛是大医王,法是药方。我们如果能够要学佛,其实不是学佛怎么样,而是学他给予我们的法。换句话讲,佛就是法,法就是佛。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他们给我们的方法。什么方法?离苦得乐的方法。怎么离苦得乐?就是缘起的智慧和利益的慈悲。

那么学佛,一般人理解学佛是什么?有两个,第一个保佑,求佛保佑,临时抱佛脚,烧香、拜佛。这个无可厚非,这个在佛教传统呢,历代,特别到了中国以后,这个是佛教传统之一,这应该值得肯定的。刚才已经说了,就怕临时还不抱佛脚,死不改悔,这些人可能是不可挽救。但是能够真正有这个因缘来抱佛脚的,他一定能够逐渐地进入佛门。乃至于从求佛进入到学佛。

所以在这个方面,从佛教角度来讲,求佛能够受到佛陀的保佑,而这里面(有)所谓的一个“感应道交”的问题。在大乘佛教经典里面就是有这个,因为菩萨他要成佛,他必须发大愿,他的大愿就是救护众生。那么大愿和我们祈祷的这个心,心心相印以后产生一种感应,这就是拯救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虽然现在科学还无法证明,但是我们可以从所谓的遥感效应,比如说我们过去可能很难理解。

举个例子,空调一开,没有线,但是就是遥感,为什么?你这里发动以后,那里能够引发它。所以呢,“自利”,自己希望拯救的心,和菩萨拯救别人的心产生了感应以后,就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救护力,这个在佛教经典里面有很多。但是佛教经典里面也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有很多人说我祈求了很多,我也很虔诚,但是佛菩萨不保佑我。那这个到底是什么问题?

当然这个可能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因为佛教讲缘起。从佛教角度来讲,不是佛陀这个愿力不行,而是我们的方法,或者我们这个起心动念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希望求什么得到什么东西的话,那可能不是学佛了,可能就学其他宗教去了。

所以佛教里面,你祈求佛,在什么样情况之下必须要你有因和缘才能够(成功)。不是你祈求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你必须还要因缘具足以后,和你现在这个心产生一种增上缘以后,产生一个效应以后才能产生效果。所以最终,是求佛不如求己!因为求佛,实际上,你求佛菩萨保佑,菩萨只能保佑一时,但是不能保佑你一生,也不能保佑你生生世世是吧!生生世世或者一生,要靠你自己去把握。所以学佛可以求佛,求佛不如行佛。行佛就是学习佛法,就是学法。

那么第一步是求佛,第二步就是学佛。那么学佛什么?向佛陀学习。向佛陀学习行菩萨道,行佛陀之所行。就是从求智慧、求慈悲,到觉悟智慧,行菩萨道。那么觉悟智慧就是什么呢?用“缘起”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这个是智慧。

那么慈悲呢?就是用佛教里面的拔苦予乐,就是从求智慧、求慈悲,到给予智慧、给予慈悲。最后我来讲一个关于佛教里面的智能和慈悲,到底怎么来应用的问题。在这里讲一个小故事,在佛陀时代有很多杂技,我们现在也有,在北京,清末民初的时候也有很多杂技,那现在也可能在电视里面(看到),就是杂技演员他把一个柱子绑在身体上面,然后这个柱子上面有很多人在表演。

那么如何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我认为在当前的疫情当中非常重要,这部经典怎么说呢?这个老师傅对他徒弟说:“你保护我,我保护你;我在下面撑着,你在上面表演,两个要配合,这样才能够保护。”这个徒弟就说:“不是的!可能就是说我保护我自己,你保护你自己,你只要保护了你自己,我保护了我自己,我们两个人才能够相对安全。”

所以自护护他,护他自护,这个是一个相对辨证。这个呢,我说就是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你必须有一种智慧才能保护自己,你保护了自己才能保护他人,保护他人就是慈悲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佛教的慈悲和智慧,都可以确实地应用到当前的疫情防疫、防治工作当中去。

所以最后我要讲一讲的就是,从新冠肺炎给我们人类的启示当中,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要去落实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忏悔”。人类需要忏悔,人类对我们过去的行为忏悔,对人类所造成的结果都需要一个(忏悔)。忏悔就是反思,“忏”就是忏其前愆,“悔”就是悔其后过。就是把过去所做的不要再做了,那么已经做了,这个过失就把它消除掉。这样子有这种心态,才能够不断地改造自己,不断地改造世界,最后达到所谓的人间净土的出现。好!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