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高锡年医生:改变认知和行为,你就可以改变情绪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对话高锡年医生:改变认知和行为,你就可以改变情绪

编者按: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9日,由香港孔教学院、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道教联合会支持,香港宝莲禅寺、香港西方寺、香港菩提学会、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香港观音讲堂协办,凤凰网佛教、凤凰网国学媒体协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在香港葵涌观音堂举行。佛教文化讲座的主题为“慈悲的力量 ‘疫’境当自强”。2021年1月9日,精神科医生、佛学居士高锡年登坛开讲,这是香港第六届观音文化节系列讲座佛教文化讲座的第十场演讲。高锡年医生演讲的主题为《如何在“疫”境中提升自我效能》。在主题演讲之后,高锡年医生与主持人曾瀞漪进行了对话。

自动播放

曾瀞漪对话高锡年医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曾瀞漪对话高锡年医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以下为对话文字实录:

主持人曾瀞漪:非常谢谢高医生,刚才非常简短,但是很有用的一个演讲,我自己在台下听起来都觉得很乐观。您刚刚说乐观是很重要的,思想的乐观是特别重要的,但是有些人天生是乐观,有些人天生是悲观。这个问题如何是好,因为如果他遗传是悲观,怎样帮助他呢?

高锡年医生:悲观并不是没有用,悲观也有用的,最重要是你要认识自己,即是你认识到自己乐观。乐观也不一定是好的,如果你炒股票经常乐观,就会成为大闸蟹(被套牢)。你悲观虽然赚不到大钱,但是永远不会做大闸蟹。所以最重要是认识自己的性格,如果你性格悲观,就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如果乐观,目标就定得低一些。你要了解自己,所以刚才有一项就是讲,你要诚实地去evaluate(评估)appraisal(评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识了自己,自然就能应付问题。

主持人曾瀞漪:所以前提就是保持清醒很重要,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

高锡年医生:察觉。有时不一定清醒,有时你也可能很情绪化,但是你察觉自己是对某种东西有情绪,所以为何佛教建议你打坐就是这个原因。打坐或者叫静观减压,其实是让自己认识自己。譬如你一紧张就知道我现在正在紧张,是要你慢慢训练出来的,并不是只有乐观、悲观就算,你要察觉的。

主持人曾瀞漪:察觉在佛教称为“观照”。

高锡年医生:哈佛大学近几十年内已经研究出一套系统,称为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中文译名为静观减压。但并不只是减压那么简单,而是要训练你察觉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的症状、身体的情况,你了解后就可以去慢慢改变自己。但是很多人不清楚,即是不了解自己。有些人情绪化,但不觉得自己情绪化。但如果你情绪化,知道自己情绪化,那也不代表没问题,只是你知道怎样去解决那个问题。

主持人曾瀞漪:知道自己的情况是很重要的。这段时间因为疫情关系,疫情至今已经一年了,疫情之中有没有因此增加了精神病人。

高锡年医生:症状肯定有增加。但是是否达到精神病发作,就要观察许多其他因素,譬如自杀率是否上升,自杀率上升就证明精神病增加,但我们没见到自杀率上升。现在虽然有冠状病毒,但是美国发觉这个influenza即是感冒,流感下跌98.5%,Common Cold(普通感冒)以及上呼吸道发炎也近乎绝迹了。一方面(新冠肺炎)压力增大,但另一方面(流感)压力减小了,所以要整合,见到数字后才会知道(精神病人)是否多了,当然症状一定多了。

不开心,闷,整天留在家中甚至跟家人吵架都会发生,但是不等于你有精神病。其实你工作时跟同事也有(机会)吵架,但是你现在work at home(在家工作)可能好一些,你在家工作就没有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很难说(精神病人)是否增加了。但是最重要都是我刚才讲的,你要知道你自己是怎样(性格)。现在有一个situtation(情况),即是有不同的环境,你的反应是怎样和你如何去应付,这个就因应你自己了。好像美国近来发生的事情,你会觉得很奇怪,为何一个有文化的国家会做出一些这样的事情,这个就有很大问题。

主持人曾瀞漪:这段时间大家的生活和之前有很大不同,这个落差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调整,如果突然有需要,不知道该找哪个医生帮我,这样会否造成很多人的问题会更严重?

高锡年医生:其实你可以去看家庭医生,不一定要看精神科。因为很多人都怕看精神科,他觉得自己并不是精神病,你叫我看精神科就是侮辱我。可以先看家庭医生或者见社工,又或者看临床心理学家,或看谘询员Professional Counselor(专业谘询师)。这些Counselor一来收费比较便宜,二来他们也有很丰富的这方面知识,香港有Professional Counselling Association(香港专业辅导协会),可以先找这类人士聊一聊。

这个和跟普通朋友聊天有什么不同呢?朋友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这些人受过专业训练,他的水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好一些。第二,家里人可能是你的问题之一,所以你找家里人聊,你就是在和问题聊天,不行的。

主持人曾瀞漪:高医生,有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佛教也讲,有些时候你批评其他人是造口业。但是我们在这一段时间内,如果精神不好(人与人之间)摩擦增多,我们骂人,批评人,这个是不是就是造口业?如果这样,我去找其他人聊这些问题,我算不算是造口业?

高锡年医生:不算。因为你去找其他人聊,是为了少骂人(少造口业),其实你骂人也未必就是错。骂人也可以是对的,但是人身攻击就不对。所谓对事不对人,就是对个人进行攻击就不对。但是如果你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他自己会去反省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效果)是不同的,这些不算造口业。如果你批评这件事,现在很多人经常在互联网上人身攻击,这个人做了这件事,这个人就是坏人,这个逻辑不通的。

主持人曾瀞漪:现在很多时间在家里,上网时间很多很方便,我们上网时会写出个人的心情,或者对某件事一些不喜欢的看法,之后还会看网友的feedback(回馈),大家会在互联网上骂来骂去,自己的精神会越变越差,看到互联网上的相互批评,心情会变得很差,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

高锡年医生:佛教的五戒,杀、盗、淫、妄、酒,我们最容易犯的就是妄语。妄语包括很广泛,比如别人寄给我的邮件,我不检查就转发给别人,其实已经犯了妄语(戒),你乱发一轮,其实就是妄语。有时候我们jump to conclusion(直接下定论),听到很少的资讯,就觉得是这样,没有proof(证据),这些也都是妄语。

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态度,就是不要有那么多意见。因为你还没有足够多的资讯,怎么可以有意见呢。所以,我通常都不会有太多意见的。如果有人说那个人是坏人,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有些人乱来,在街上骂人,说谁谁没戴口罩,如果这个人有精神问题呢?所以我们要想想,这个人是不是有精神问题,所以会这样(不戴口罩)呢。我们要有点慈悲心,不要动不动就把全世界都当成坏人。可是现在人们看待事情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坏人就是好人,还要(把人)分成不同颜色,这样就乱套了。

主持人曾瀞漪:现在这个世界真是个碎片化的世界,可能看到网上五分钟的视频,就觉得这些人怎么会这样?可是这五分钟视频之外,他们其实不是这样的,但如果没有看到那五分钟和人吵架的视频,大家就攻击他。

高锡年医生:我们佛教有讲“贪瞋痴”,“贪”就是你喜欢的东西就想拿更多;“瞋”就是你不喜欢的就推开它,你不喜欢别人这样说 就认为他很差,那个不一定对;“痴”就是我们的妄想,甚至是轻度的思觉失调。思失调,觉失调,有错觉,有妄想,我们基于这些妄想就去说别人。就像你刚才说的,我们看了那五分钟视频,是人家特地剪辑给你看的,令到你产生错觉,我们就中招了,所以我们不要有那么多意见反而是好的。你可以和别人说我不会看,我没有意见、没有看法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很多人对于所有事物都有意见,问他任何事情他都有意见,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曾瀞漪:现在这个时代,手机、电脑很方便,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看到其他人的生活,也是一种“窥视”。“哇!我能看到其他人的生活”。你自己做为一个精神科医生,你怎么看这个世界?你会不会去看这些视频?去看别人稀奇古怪的事情?

高锡年医生:人都是好奇的,都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生活的,但你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刚才也提到互联网是一个知识的大buffet(自助餐),一般人去吃自助餐,都懂得去找贵的食物吃(才划算)。如果只是想吃萝卜、生菜,你还去吃自助餐干什麽呢?但是人们在互联网上,似乎专喜欢挑垃圾来看,这个就像身处知识盛宴中,你要懂得选择。如果你选择的是对自己无益的,看它做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看两分钟那个视频,就已经了解是否言之有物,马上可以中止或者换别的看,有些更是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假的了,所以不需要浪费时间看那些。

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被网路所影响,不会分析,这个是个大问题。其实智能电话并没有增加我们的智能,反而增加了我们的愚蠢和白痴,同时因为我们看的东西太多,过多的资讯让你无法分析。第二,看完后我们经常把它当真了,又转发给别人,那就更严重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想着看手机,其实有时候真的要把手机放下几个小时,然后想一下自己想学什么?想看什么?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就是你同手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诚实地去明白这个关係,然后你要知道如何使用手机。我要关掉手机几个小时,或者即便手机响我也不看,我知道谁打给我,我稍后回复他,有一些电话是不需要回复的,反而利用这三个小时读一本有用的书,看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个很重要。

手机里很多资讯很有用,但看似很闷,你看很多讲佛学的视频,一个多小时,没什么人看,只有几百点击量,你就知道(网上)也有有用的东西,但是没有人看,你自己要明白这一点。比如你的子女有手机,你要教他,你和他讨论,为什么你要看这些内容,不是不给你看,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看,对你自己有没有什么增长?你教会他这一点,最重要。

其实网上很多资讯内容未经check(核实)乱编的,当然乱编的也不一定完全错,就像钟坏了也还有两个点是对的,可是准确率太低了,所以你要教他如何用手机,而不是不许他用。如果是打游戏,越打越上进那还好,如果是消磨时间,那就糟了。时间那么珍贵,你消磨时光,不是不行,而是你要明白自己正在消磨时间。你退休了没事做,天天对着手机,无所谓。但是时间也可以花在去帮助别人,探望老人院的老人,自己也可以学点东西。尤其是我们佛教徒相信有来世,现在退了休,可以读下一辈子的书,如果能带到下一世,不是很好吗。

主持人曾瀞漪:现在谈到手机的问题,确实要和手机保持距离,这个距离是指时间的距离,不理它。但是年轻人很难的,在您的病人当中,年轻人的情况怎么样?

高锡年医生:离开手机其实也是智慧的一部分,我们佛教经常说到两句话:福慧双修,悲智双运。悲智的“智”加福慧的“慧”,就是“智慧”,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智慧的宗教。佛法也是,这些都属于智慧。如果我们刷手机,看来看去都是无聊的内容,就证明这个人不那么聪明。你想不想聪明些呢?那么你就要教他,其实这些是智慧,佛教很讲求智慧,为什么我们刚才说这么多呢,都是希望大家能够增长一点智慧,如果刚才你听完这个讲座,能够有几点(收获)带回家,那已经很好了,你的智慧已经增长了。所以“福慧双修 悲智双运”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曾瀞漪:要做到这些,我们需要身心都健康。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心理健康了才会增加身体的健康,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效能的提升,才能够进一步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高锡年医生:但是现在很多广告正在影响你。比如看到炸鸡广告,你一看炸鸡很好吃,立刻过去吃了。但是请记住,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告诉大家的,有什么东西正在影响你呢?你受什么样的影响比较多呢?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怎么看思考问题的方法?其实我们的通识科路线搞错了,通识科在教关于我们社会的事情,可是社会的事情是很难分对错的。反而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有一个学科叫做“你如何得到知识”,英文叫做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论),就是你为什么相信这个,而不相信那个,这个很重要。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信,这个比知道小巴应不应该加价或者比哪一款的手机好更重要。

主持人曾瀞漪:在知识的结构里面决定了你如何认识。

高锡年医生:第一,你为什么会信,有些东西我们相信,不过是假的。有些东西我们不相信,但却是真的。我们该如何分辨?我们相信的那些如果是真的,那才是知识。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相信的却是假的,有些真的东西告诉我们,我们却不信。比如减肥,很多人讲的话题,有些人说要用完全不吃东西的方法,断食才能减十几二十磅,结果有些人真的去断食,差点没命,可是为什么你会相信这个呢?如果一个小孩或者年轻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信那件事,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他知道如何去找knowledge(知识)。如何去believe(相信)英文叫信念belief,To form the belief,如何成就自己的信念,这个非常重要。明白这些比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要重要得多,一世受用。就像古人说,给你一条鱼不如教会你钓鱼,就像我告诉你这个是对的,和我告诉你如何得到相关的知识,后者更重要。

主持人曾瀞漪:现在有个凤凰网的网友在问:您是精神科医生,抑郁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社会功能的降低,疫情可能是一个很重要诱发抑郁症的因素,请问抑郁症的患者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

高锡年医生:抑郁症如果很严重,一定要服药。如果不是很严重,你要写下来引起自己抑郁的事情。抑郁是一种情绪,但是在这个情绪出现时,你会有思想,会想一些事情,你写下来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引发抑郁的症状,要看看当时正在想些什么,如果能够改变你当时所想,就能够改变结果,这个是一个因缘业果的问题。

其实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是个悲观的人,如果遇到冠状病毒,令到你不能外出,不能外出时你在想什么,而引起你的抑郁呢?比如我现在感觉很辛苦,我最喜欢旅游,但无法旅游,觉得很惨。比如在互联网上你也可以游历,你想去哪里都可以。

Youtube有很多影片,你可以看。如果你说你准备去哪里(旅行),(现在去不了)从好的方面看你省了不少钱,你还节省了很多时间、很多东西。那么你如何利用这些多出来的金钱和时间呢?其实你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我们叫做“认知”,对事情的认知。你改变认知和行为,你就可以改变情绪,这个最重要。所以我没法回答这位观众,这么general(广泛)的问题。

所以一个人如果有什么情绪或是不开心,他需要回想一下整个情形,看看能做些什么。如果他自己做不到,就要寻求帮助,就是找Counselor(专业谘询师)或social worker (社工)甚至是心理学家或者找老师帮助他。

主持人曾瀞漪:网友说:自我效能的提升跟情绪关系是很大的,在危机面前如何调整情绪,让自己更加积极。

高锡年医生:这个问题很general(广泛),怕回答不了,不过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做运动。有研究证明,做运动对改善情绪有帮助,所以做运动会令自己更加积极。如果整天只是坐在那里或者睡觉,只是想着吃,吃多了又发胖,人家叫你减肥,你又减不下来,很多一连串事情会让自己不开心。但是你做运动会好些,先做运动,然后如我刚才所讲,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运动是改变行为,认知就是改变想法,这样就能够影响情绪。

主持人曾瀞漪:这段时间变种病毒已经在全球(蔓延),又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有一些人无法回到他原来生活的地方,觉得很沮丧甚至有一种被抛弃的念头。我们怎么看疫情之下人们觉得被抛弃,没有办法达到他的愿望,您怎么给这些人一些鼓励?

高锡年医生:如果你自己能应付就应付,如果无法应付就寻求帮助,就好似我刚才最后一张slide(演讲稿)讲到要寻求帮助,如果你自己应付不了的话。如果自己能应付那就ok,就是你自己可以去跑步。读书就可以了。说来说去,我们在说的都是应付问题的办法,我知道潘校长也讲了很多方法,我就不重複讲他讲过的。就是你自己能不能够解决问题?能解决就ok,不能解决就要找人帮助。但是不要自怜,自己可怜自己、“啊呀,我好惨啊,我回不了家……”(既然)环境有变化,你也应该有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我不会煮饭,可是现在又不能出门用餐,那么你就要学习怎么煮饭,一定要有新的方法去应付(问题),不要害怕这些。

主持人曾瀞漪:作为朋友,看到我朋友不开心,是不是应该时常打电话问候他、鼓励他,或者不要打扰他才好呢?

高锡年医生:要和他聊聊天,现在我们讲的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离),词语用错了,应是physical distancing(物理距离)。就像我和你现在距离约两米,是physical(物理的)距离,是可以聊天的,不是社交保持距离,所以用错了字眼。社交上我们应该多鼓励,但是我们的物理距离,就要注意。就是我无法去他家里劝他,但是可以打电话,尤其是现在,人人都有手提电话,多方便。

主持人曾瀞漪:所以高医生讲的,用电话,不是用在看那些垃圾资讯,我们可以用电话常常去问候朋友,鼓励朋友。

高锡年医生:是的,没错。

主持人曾瀞漪:虽然疫情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保持了身体上的、物理的距离,但是我们心理的距离,跟朋友、跟家人,跟我们需要帮助的人,距离不会减少的,反而应该因此更拉近,多谢高医生!听高医生的讲话,每一个问答都让我们感觉到,将提升自我效能的能量放到这个地方了,很重要!谢谢您!

高锡年医生:是的,很重要!其实佛教讲的“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是无一、无常、无主宰、无我。不要整天不想变,人是不想有变化的,但是在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中,我们就要变。如果我们越变越好,可以变好,可以变坏,所以不是一定会变坏的。就算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两年就过去了,死了很多人,大约五千万人死亡。你想想,我们现在也过去一年了,可能再需要一年半载就过去了,我们(思想)要保持乐观,但是行动要悲观,要戴口罩、要保持身体距离才行,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曾瀞漪:要多点防护,其实这个防护也不一定是悲观,它就是一个保险,更加地保险,但是思想上要一直保持乐观,我们很快就可以走出这个疫情。多谢高医生!也谢谢朋友们,谢谢!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