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勋先生演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杨勋先生演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

编者按:2020年11月7日至2021年1月9日,由香港孔教学院、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道教联合会支持,香港宝莲禅寺、香港西方寺、香港菩提学会、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香港观音讲堂协办,凤凰网佛教、凤凰网国学媒体协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在香港葵涌观音堂举行。佛教文化讲座的主题为“慈悲的力量,‘疫’境当自强”。12月26日,旭日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先生登坛开讲,这是香港第六届观音文化节系列讲座佛教文化讲座的第八场演讲。杨勋先生演讲的主题为《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

自动播放

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为方便网友阅读查找,凤凰网编辑根据演讲内容添加了引导小标题)

杨勋先生演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杨勋先生演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杨勋先生:每个人都离不开这六样东西

主持人曾瀞漪:大家好,我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曾瀞漪。欢迎来到第六届观音文化节佛教文化讲座,今天是第八场了。我们的主讲嘉宾是杨勋先生,大家看到他的头衔是旭日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来我们想请他谈谈“疫”境当中的企业应对之道,但是他特别想谈的是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原因是他认为在“疫”境当中,很多人还没有看到或者是还没有认识到夫妻在疫情当中受到的冲击,这个关系是需要值得关注的,所以他今天要提醒并且分享他的一些看法。而因为疫情严峻的关系,因香港疫情的关系,所以他在内地给我们做视频联线,我们先请杨勋先生做主题演讲。

杨勋先生: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各位网友们大家好,很感恩主办单位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的主题是《在“疫”境怎么践行夫妻和谐》,最近这一年,新冠(肺炎)病毒传染,令整个世界到现在为止整整一年的时间还没有脱离(疫情)或者受到控制。可以说有记录以来,在我的印象里、资料里(这种蔓延)全世界的疫情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影响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空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分享会,感谢主办单位给我(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一些经历,在这里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这个主题,因为在座大部分都是佛教徒,(虽然)有些是没有皈依的,我相信大家都想在这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佛教是怎么去看这些问题的呢?所以今天我选了释迦牟尼佛讲的《善生经》,跟大家一起分享。

很多人,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他们觉得佛教很神秘、很深奥,这其实有一个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在我们佛教徒里面都有讲的(佛教徒都知道),佛陀在两千多年前已经预言,现在这个年代是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讲的道理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在社会的影响会比较低、比较少。所以说是末,始末的末,末法时期。因为这样的情况不光是信众,就是很多传播者都有误区,因为大家是“讲法”,很多时候应该要把一些道理给大家去讲。但现在大部分人讲的(佛经)为了吸引听众,讲的都是一些名牌的(佛)经。不光现在生活里(有人)要追求名牌,在讲经上也有这样一个分别。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讲《金刚经》这些经中之王,《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地藏经》都是一些很厉害、顶级的(佛)经,(这些佛经)里面的道理比较深奥,如果你不了解佛教的一些基本功,去听这些(佛)经会觉得比较难理解。甚至有时候也因为经(文)里边有很多(地方)不可以用言语去表达,很多时候会用一句话“不可思议”。实际上现在很多东西是不可以用言语去表达的,很多事我们去讲,也解释不清楚的,等于与现在的科学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经历过)工业社会和现在的信息社会,现在的信息在五十年前(不可思议),我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我进内地的时候要打电话,当时(打)电话已经觉得很厉害,但是打电话的难度有多大呢?曾经我们一讲话整个办公室的人,大概一千平米、甚至三千平米(范围内)的人都听见在讲话,就是在喊,那不是在讲,在喊。但是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变成了好像是换新款衣服一样,每年都换,甚至一个人有几部手机。所以,这是一个什么年代?为什么会这样?那只是现在的信息,等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只是现在科学发现了其内在的东西,用一个方法把它们连起来。其实现在每一个人,佛陀讲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等于我们的名字,我们听到这个声音,甚至听到这个信息,我们就会有反应,这些东西在五十年前是不可思议。

但是几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宇宙里面一切的规律,他都发现了,因为知道我们现在的人太愚昧,所以他(佛陀)发现这些问题讲给我们大家听。讲宇宙的现象相当地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甚至该用什么方法?没有出现的该怎么去防备?出现了该怎么去处理?(了解这些)令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能够活得相对好一点。

然后讲“死”,其实佛教不讲“死”,叫“往生”。其实人是不会死的,我们灵魂是不会死的,应该是有过去。我们的身体只是一件衣服,在这一辈子穿了这件衣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以前(前世),所以今生我们穿了(这件)衣服。用现代人来比较(比喻),我们穿的这件衣服,但是(相对)昨天(前世),我们只是衣服换了,人没有换,并不会改变的。所以,就算明天我们又换了另外一件衣服,等于我们这一辈子穿了这件衣服,下一辈子又穿另外一件衣服,只是时间改变的问题。

其实一个人的灵魂是不会死的,所以我们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就一定要明白,知道这个规律该怎么去做,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我们就应该怎么样去面对它?这样才是有用的。

很多时候,人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就因为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这些道理就会只跟着我们现有的知识,(也就是)现在西方这套科学知识把我们引导到另外一些地方去。因为现代人离不开两样东西,有两样的东西是需要的,一个是我们要生存,离不开物质。我们人要生存,离不开物质。如果没有东西吃,我们活不了。但是很多人把时间精力都放在追求物质上,所以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们用技术、知识帮我们(容易获取物质),特别是过去这几百年,在工业文明以来,现在发展到信息文明,帮我们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但是因为我们人有另外一种需求就是精神,精神上的需求。人类生存是要靠物质,(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精神(需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感觉。一个人活得好不好、高不高兴就是一个感觉。

(假如)我们被人骂,讲个简单理由(例子)。你被人家骂,你的感觉会不好受,但是用另外一个方法去理解,等于欠债还钱。因为你骂了人,自然就会被人回骂你,你觉得这是应该的,你就不会生气了。

举一个例子,我们借了人家的钱,就要还钱。人家来追债,向你讨债,你会不高兴。如果你觉得是欠人家的债,你来还债,你就不会不高兴,甚至是不能够不高兴,是吧?如果是这样,你的心态不就好一点了吗。因为我们太少去研究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我们这方面的知识就太匮乏了。

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现代社会的人是物质的附庸。有钱人,用我们现在的语言讲,物质上我们是富翁、有钱人。但是精神上我们匮乏得很,就是一个贫穷的人。我们觉得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因为我们没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你能够花时间去研究这些东西,如果你能够明白这些道理,那么你在精神上、你的感觉就不会不高兴了。

我们在生活里不断产生这些问题,举一个例子就能令我们明白。这边的人看这个杯子有没有把手?有的。这边的人看这个杯子有没有把手的?没有。他们讲(有的)对还是不对?是对的。你们也会讲,他们讲没有也是对的,但是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不一样呢?是因为大家的角度不一样,因为角度不全面。

同样,再举一个例子,我们为什么要这个杯子?因为要喝水,所以要这个杯子。为什么(杯里)有茶?是因为想味道好,所以有茶的出现。为什么会用瓷器去做这个杯子呢?想好看。因为想好看,所以用瓷器去做这个杯子。那为什么会叫杯子呢?因为要分别。你看它的原因就是我们要分别,所以要给它一个名字。那为什么会有杯子呢?因为我们有眼睛。我们闭上眼睛,你就看不见这个杯子了,睁开眼睛就有杯子。

这个杯子本身就存在这里了,问题在于,我们有眼睛所以看见它、我们有耳朵听到声音、我们有鼻子闻到东西、我们有舌头尝到东西、我们有身体感受到东西、我们有意识想东西,这就是佛教经常讲的眼、耳、鼻、舌、身、意。有这六根就产生了六尘,就有色,有眼睛(看见)物体叫色。声,有耳朵听到声音、有鼻子闻到香味、有舌头尝到味道、有身体感受到接触的东西、有意识想到东西,所以就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有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佛教在几千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就已经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是人,就离不开这六样东西,有这六样东西就产生了六个“果”,所以这就带出很多很多的问题,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杨勋先生演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杨勋先生演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杨勋先生:夫妻之间做到这5点,一定会很和谐

首先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做人一定要相信“因果”,因为我们是没有办法脱离“因果”的。不管你是佛教徒也好,不是佛教徒也好,“因果”是没有人可以回避的。

刚刚我讲的,你的眼睛看到东西,这就是“因果”。不是因为你是佛教徒就看到东西,基督教徒他就看不见东西,不是。只是在佛教里面给它一个名词,这叫“因果”。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只要你是人,就是动物也一样的。只是人跟动物的区别,人有思想,动物的脑筋没这么灵活,所以“万物之灵”就是这样来的。植物也有生命,但是它没有灵魂,它有感觉,但是没有灵魂,不会转化的,所以人跟万物的区别就在这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我们(有)很多的问题,(所以)要跟大家讲这个是最基本的原理。如果大家都不明白这个原理,(就如同)跟一个小孩子讲东西,他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你怎么去跟他讲呢?他怎么能解决他的问题呢?那么只能够当他是一个小孩。(虽然)我们是成年人,但是在这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是小孩,基于这一点,只能够跟大家去讲这些基本的东西。所以今天为什么我要跟大家讲《善生经》。

《善生经》是一个很基本(的经典),释迦牟尼佛,佛教的起源人,他讲(经)讲了四十九年,通过他自己的实践讲了很多。不管是基本的、深奥的都讲过了,只是我们现代人因为要适应市场社会的需要,为了令更多人来听,而不是真正地为了现在社会上人们的需要,而去讲他们的方法。所以我就感觉到出现了这样一个误区,今天有幸有这个机会,我会从释迦牟尼佛讲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选了一段《善生经》跟大家去分享,看是不是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或帮助。

《善生经》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的经典),(释迦牟尼佛)他的修行除了为自己,更加要为众生,怎么样为众生呢?去讨饭,我们讲的讨饭,其实释迦牟尼佛(讨饭)作用是什么呢?因为他(释迦牟尼佛)修行得道,(知道)人是有“因果”。怎么样才能够积累我们的福报?就是我们的财富怎么才能够积累呢?就要从布施而来、从供养而来,你要有钱就一定要给钱别人。简单一个道理,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如果在银行里面没有存到钱,我们老跑去银行能不能拿到钱?是拿不到的。等于我们平时不管多努力,如果我们银行账户没有钱,天天跑银行也拿不到钱的。当然如果我们银行有钱在那里,不用去(银行)都能拿到钱。就是这一辈子(取决于)以前我在银行里有没有存到钱,这一辈子我有没有钱,就看以前有没有存钱。但是这一辈子是因为以前做的,我没有办法,所以希望下一辈子是不是可以好一点?做得好一点,希望下辈子多点钱,这一辈子你就要多点存钱。存钱的方法是什么?就叫布施、供养,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了帮助世人积福,在修行时号召他的弟子们、出家人去讨饭。讨饭的意思是让世人有机会去布施,有机会(为下一世)存钱,就是这个道理。他讲的东西很多,其实很简单的,问题是我们相不相信这一套的东西。

(释迦牟尼佛)他带着弟子在王舍城里,每天上午都要去讨饭,经过树林,他看见一个年轻人,每天在天亮以前都在那里磕头,向六方磕头,向东、南、西、北、上、下等六方磕头。他看到这个年轻人这么努力,他就有一个慈悲心,走过去问年轻人。他说年轻人,你为什么每天早上都在这里做这个动作?你叫什么名字?(年轻人)说他叫善生,是婆罗门族。婆罗门族在印度当年是贵族,家里有点钱,是他父亲传给他的。他父亲告诉他,孩子你有钱是要感恩,要有一个感恩的心,小孩子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在这里向六方磕头。但是他说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告诉他要感恩,要向六方磕头,所以他就照着做。因为他今天(拥有的一切)是父亲给他的,所以他就相信父亲的这一套东西、这样的道理。

释迦牟尼佛问年轻人想不想听听他的看法,善生因为年轻,听说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大长者、大智慧者,就说很好、感谢。(《善生经》)就是因为这样而来的。

《善生经》里就讲六方,佛说“云何为六方”,佛说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六种。六方(就代表)人世间相处,因为人们在世上相处,也是有六方:第一个,东方是父母。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有父母才有我们,这是东方。南方呢?师长是南方。我们的生活需要知识,要有老师教育我们才得到知识,老师是南方。另外,我们要生活,离不开要成家,妻妇是西方,结婚那就是西方。亲党为北方。朋友、兄弟姐妹,这叫北方。像他们这样的有钱人一般有下边的佣人,就是帮助你的佣人、僮仆是下方。另外还有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出家人领导,当年的沙门就是出家人,就是比丘,婆罗门就是贵族,诸高行者等是上方。这就是六方。

今天就选了妻妇,就是讲夫妻(关系),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就因为大家很多时候都觉得,我是中心,要听我的,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其实一个家庭是要有规矩的,没有规矩是不行的。当先生的要有先生的规矩、有方法、有制度,当太太的也要有制度,有了这些制度,才有标准,去怎么样把它做好,大家就容易相处了。

现在很多的问题,我发现就因为大家没有规矩,反正每一个人(都觉得),我就是领导,我说了就要算,很多不公平,所以在制度上有了标准,才知道你的规矩对不对,你这样(做)对不对。所以当年释迦牟尼佛是这么讲的,如果做夫妻有这样的规矩,我们家庭就会好了。

他说,丈夫怎么对妻子,要做到五样事情。第一相待以礼:对太太要有礼貌、要尊重太太;第二要威严不阙:你是一家之主,要像个丈夫,当时还是拥有一家之主,要听你的(观念);第三衣食随时:就是说家里边的经济你要负责,不能够家里面没饭吃,这是你做丈夫的责任;第四是庄严以时:就是说要像个丈夫,不能够什么都不管,什么都缺你也不管,这不行的。所以说庄严以时,还要委付家内,就是说家里的管理要听太太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彼此要互相尊重。要庄严、要威严,庄重威严,用现代的语言讲就是不能乱来。衣食随时,就应该(供)给家里的生活所需,就是(负责)经济,这叫负责。“庄严以时”是什么?女孩子喜欢打扮,涂个口红总要的,衣服穿得漂亮一点,首饰最基本要拥有的,也要供给。不能够一个戒指都没有,你都不能够满足她。这是丈夫的责任,这要做到的;第五,家中的事务要信任太太,让她去管,要尊重她。基本上把家里的权利、家里的一切安排,要赋予她的责任。这五样就是做丈夫的责任,在座的你们自己可以检讨一下,你们这五样东西做得怎么样?

如果一个家庭,丈夫能够做到这样,太太会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要检讨,很多的问题就因为我们老要求别人做,自己做不到,这样很多问题就来了。

做太太也有五样东西(要遵守),要怎么样对丈夫呢?第一要先起:早上起床要先起来,很多做太太的现在是不是能够做到的?第二要后坐:吃饭的时候要等先生坐好自己才坐(下),饭菜都端出来,自己后坐。第三要和言:就是要和气跟丈夫讲话,不要凶巴巴的。第四要敬顺:要顺从他,他有时候心情不好,明知他在发脾气,不要去跟他去吵架。第五要先意承旨,他有不开心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开导他?用现在的语言(来说):

第一、起床要比丈夫早,打扫家务。现在家里有佣人,但是也要起得早一点,比先生早点起床,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习惯。

第二、要尊重丈夫,待其先坐,什么事情都要先听他的或者他坐了自己才坐。什么东西让他先吃,这样去尊重他。这些道理很简单,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有没有这个习惯,相不相信这一套的东西。自己在做,凡事要先想到丈夫。首先好吃的东西有没有想到先生,他有没有吃到,是不是应该要带回去让他先吃。

第三、和言,与丈夫讲话要温柔和顺。用现代的语言讲叫温柔和顺,不要整天凶巴巴地跟丈夫讲话。(不要)不管怎么样,我今天不高兴了,你(丈夫)要听我的,(丈夫)又不理解我这样,遇到丈夫那天又有问题,工作又遇到这么多的压力,那你们肯定就吵架了。

第四、对丈夫要恭敬随顺,不要搞小动作,现在为什么离婚率这么高?很多东西就是这样来的,大家都不能够互相体谅,因为这样就发脾气,是不是要做给你看看,(除了)你我是不是没人要了?这样问题就来了。

第五、善解丈夫的心意,有时候工作的压力,为了去追求经济的效益,所以有很多的压力。他(丈夫)遇到困难是不是应该开解他,令他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这些问题都会有的。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要相信自己的自信心,要多点给他鼓励,很简单的道理。

这五样东西讲完了,在座的你们觉得是不是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就因为我们平时不注意,把精神都(放在)经济工作。其实夫妻的关系,如果大家都能够把这五样东西,不要说做到一百分,能够(做到)百分之七十、八十,夫妻一定不会离婚的、一定会和谐的。道理很简单,问题是不是能做到。我们平时没有这样去理解,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没注意这些方法,所以很简单的东西都做不到的原因就是这样。

因为今天的时间在讲夫妻之道,讲大家应该怎么去相处。其实要相处,特别是在疫情(当中),平时大家都为了工作,不管怎么样,回来已经累了,吃完饭了就睡觉了。相处的时间可能短一点、好一点、容易一点,用工作去打发(时间)。

其实夫妻要真正相处很好,是要有方法的,不是没有方法。大家以前太不注重这些方法,很多时候方法不对。我们经常讲方法总比问题多,(如果)困难比方法多,那肯定就有问题了。如果能够把它转过来换位思考多一点,既然大家要相处,没有什么比团结、相亲相爱更重要,互相体谅。这样的家庭生活、夫妻生活一定会和谐的、一定会好的。

你看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的东西,他那个时候已经讲这些东西,因为时间的问题,有机会的时候再跟大家去展开讲。

对于当父母的、当子女的该怎么做?其实道理很简单,我看完这本经感受颇深,就对照自己不断地检讨,自己做父母应该怎么去做?做子女该怎么去做?跟朋友应该怎么去相处?对师长、对下属、对一些修行人、对这些高人应该怎么去尊重?有机会可以继续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借着)这次机会,大家有什么问题,虽然我们不能够在现场跟大家一起分享,但还可以在网上提问题,等一下我们还会跟主持人做交流,有机会可以继续跟大家分享。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杨勋先生演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杨勋先生演讲《如何在“疫”境中践行夫妻和谐相处之道》(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