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佛教协会组织召开全山执事人员学习《民法典》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普陀山佛教协会组织召开全山执事人员学习《民法典》

浙江震舟律师事务所主任、普陀山佛教协会特聘律师邵汉军作《民法典与宗教法治》专题讲座(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普陀山佛教协会)

浙江震舟律师事务所主任、普陀山佛教协会特聘律师邵汉军作《民法典与宗教法治》专题讲座(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普陀山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普济禅寺方丈道慈大和尚参加学习会(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普陀山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普济禅寺方丈道慈大和尚参加学习会(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普陀山佛教协会)

学习会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普陀山佛教协会)

学习会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普陀山佛教协会)

2020年8月10日上午9时,普陀山佛教协会组织全山各寺院(单位)执事人员在普济禅寺大斋堂举行全山执事学习会,邀请浙江震舟律师事务所主任、普陀山佛教协会特聘律师邵汉军,为大家宣讲《民法典与宗教法治》。本次会议由教务办主任义住法师主持。

邵汉军从《民法典》的修订历史、框架构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解读。《民法典》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经历了四次审议过程,最终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法典》共7编、1260条: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及附则。民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法问题本质上又是民生问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对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作出规定、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民法典全面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形成更加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有利于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邵汉军例举出普陀山佛教对肖像权、名誉权等维权案例,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佛教的声誉。邵汉军深入浅出的解说使得大家对《民法典》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普济禅寺方丈道慈大和尚,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惟航法师、信光法师、智宗法师、会闲法师、定明法师,普陀山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沈小杨居士等佛教协会领导,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卢启良,普陀山佛教协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全山各寺院(单位)执事参加了本次会议。(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寂戒法师)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