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彝族村寨人民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日常生活与佛教也是息息相关,结夏安居节与解夏安居节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重要节日,直接影响着傣族人民的起居、生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左右,刚好夏种完毕,进入雨安居,雨安居终了,稻谷成熟,开始收割。安居期间,是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出家僧众修行最严格的时期,也是傣族民众净身修行,感恩佛、法、僧、父母、师长的最好阶段。
结夏安居:结夏安居节,也称“雨安居节”,傣语为“毫瓦萨”(Hao vassa)、“毫洼”、“进洼”。是云南傣族、布朗族和部分德昂族、佤族、彝族等信仰南传佛教的共同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于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时间一般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如果傣历有两个九月份;一般在傣历第二个九月十五日(在农历七月中旬),历时三个月。
“毫瓦萨”(Hao vassa)来源:在佛陀在世的时候,由于在当时印度雨季的时期,社会农民都在生产,种植,僧侣们去托钵,回来的时候身上到处是泥,又把人家的稻谷给踩了。所以有人向佛陀反映,佛陀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为了避免僧团游行乞食的困难,不受蛇类蚊虫的侵袭,以及避免伤害到草木虫蚁,踏坏百姓们的庄稼,佛陀便把佛徒们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外出托钵乞食,在佛寺好好修行,弘扬佛法,故而定制此规定。这就是“毫瓦萨”(关门节)的来源。由于傣族全民几乎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节日与傣文化民俗节日相结合,就形成了傣民族的重要节日“毫瓦萨”关门节。
“毫瓦萨”,一般分为三天,节前头天主要是打扫寨主周围环境,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做好丰富的菜饭,备下各种各样的水果,花样繁多,琳琅满目。僧人在这天清净佛寺,准备一些佛事活动。
清洁寺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节日第一天,清晨,各村寨的佛寺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吴巴索(男善信)、吴巴西嘎(女善信)齐集佛寺斋僧献佛,礼请比库长老加持祝福,举行三皈依、受持五戒、八戒、禅修、闻法、滴水做功德回向!
云南孟定下城中心佛寺善信受持五戒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中午13:00-15:00时,汇集中心佛寺(总佛寺),众长老、比库受持清静吴波萨塔巴帝摩卡进行自恣。这是为了折服无耻之人、善行比库的安住,为了防护现法诸漏、后世诸漏,为了未生信者生信、已生信者增长,为了正法住立、资益于律。 下午15:00-17:00“赕坦”(献经书)讲经,念经活动。晚上,在家信在佛寺进行“毫瓦萨”雨季安居仪式。年轻人男女,还有很多娱乐活动,如:敲象脚鼓,跳舞,唱歌等等。
“赕坦”(献佛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毫瓦萨”第二天,各佛寺全体僧侣举行“嘠拉洼甘朵苏玛”(行礼,示恭敬、孝敬、感恩之意)。先礼敬佛陀,后敬拜佛寺住持大长老,聆听尊者开示,再向佛陀忏悔,最后沙玛内拉受十戒。借着吉祥的日子,众人礼敬父母,忏悔过错,怀着恭敬的心继续前行。
甘朵苏玛僧团仪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毫瓦萨”第三天是庆祝欢乐。亲戚、朋友互相走访,团聚,年轻人向长辈“甘朵苏玛”行礼,示孝敬、感恩之意;长辈为儿女、子孙,念祝福经,赠吉祥语。
中国南传佛教结夏安居活动的基本过程:傣族地区结夏安居南传佛教活动的中心是“持戒”或称“禁戒”(Sila)。傣语称“敖信”(Ao sin),又称“赕星”(Dan sin)谓对持戒者的布施之意。出家僧人的职责只有两件:一是自修;二是讲经说法。自修即持戒修止观(帕瓦那),讲经说法:教育信徒持正见,守持五戒、行十善业、修止观等。
从“毫瓦萨”(Hao vassa)到“噢瓦萨”(Ovssa)整整三个月时间,出家僧众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除了僧团和信众必须严格遵守教规戒律以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在入夏期间,佛寺除了赕佛经、讲经、禅修外一般不举行全民性的隆重庆典活动。
傣族佛教徒把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时间平均划分为十三个七天,每七天举行一轮“赕星”(Dan sin)活动。结夏安居的第一个赕星日,即结夏安居开始的第一天,实际上是一次全民参加的以村寨为单位的祭祀先祖亡灵的民俗活动。
傣族信仰三宝:傣族人的信仰是佛法僧三宝,他们的习俗是不留坟墓,因而也就不需要占用土地,破坏森林。因为这样的习俗,人们不担心死后去哪里,色身都回归大自然了。有些寨子上千年都是用同一块地来火化寨子里往生的人,这样就不存在没钱买坟地的情况。
傣族人祭祀祖宗的方式是在自己家中做好一桌菜饭,然后拿到寺院做赕(供养),恭请僧团给予功德滴水回向,以此来报答感恩祖宗、父母、师长。一年中傣族人会在新年泼水节、入雨安居、出雨安居这三个日子为过往生的亲戚作祭祀,其他时间如果做了善事他们也会将功德滴水回向给自己的父母以及过往生的亲戚。
礼拜恭敬,聆听法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从毫瓦萨到噢瓦萨整整三个月中(傣历每个月的8日、15日、23日、30日)这四天为“宛信”(Wan sin)是入寺持戒的日子。守持五戒、八戒的吴巴索、吴巴西嘠傣族长者,村寨里50岁以上的男女老人沐浴穿上洁白的衣服,由子女带着行李来到佛寺住宿一天两夜,持戒礼佛、静心修行的那一天一夜,只吃一顿中午饭,下午忌食,佛寺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老人们和佛寺里的出家人一起拜佛、一起“帕瓦那”(静坐禅修)、听长老讲经说法,自觉地遵从佛陀教诲。年轻人也一样,每隔七天举行一次轮流布施做赕“贺信贺坦”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奉三宝和纳福老人。这段日子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结婚,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直至傣历12月15日解夏节(开门节)的到来。
结夏安居法会活动内容:结夏安居期间,傣族信众每七天举行一轮“赕星”(Dan sin)佛事活动。全体村民被编为若干小组,每一组的居民轮流担负一次斋僧布施,傣语称“贺信”(He sin),各村活动不一定统一。以户为单位,每家每户至少要赕一部佛经,多者不限。佛教徒认为,一切布施中,佛法布施最为殊胜。自后,南传佛教进入禅定修习的阶段。上座部佛教对于禅定修习是很认真的,南传佛教信徒在结夏安居期间的宗教生活之要旨就在于禅定修习。结夏安居法会是傣族地区南传佛教一年一度重要的佛教生活内容,而又往往是全民参加,成为全民性的宗教节日。除上述纯粹为佛教活动外,结夏居期间(在云南临沧)又插入一个庄严隆重、规模盛大的“苏坦弄”(念大经)祈福法会活动(每年傣历10月15月圆日举行)。
云南耿马总佛寺苏坦弄(念大经)供养僧团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结夏安居法会活动内容:(一)、皈依三宝 守持五戒
(1)皈依三宝:信仰南传佛教的吴巴索、吴巴西嘎到寺院去参加各种法事活动前都要跟随长老念: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第二次;第三次。然后又接着念:受持五戒。皈依三宝表示我们在信仰上接受了佛陀的教导,精神心灵上有了依上,归宿、庇护。三归依之后必然是受持五戒,这是不可分割的,是做为一名在家信徒最基本的要求。当我们受持了五戒,才有资格称为佛教的在家信徒即吴巴索、吴巴西嘎。戒的含义、行为、习惯、品质、本质、自然等义,通常是指道德规范,好品质,善良的行为、佛教的行为准则。戒的同义词学处即学习规则、戒条之义。
云南孟定下城中心佛寺信众皈依三宝(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2)守持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吸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律,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
(3)佛法讲座:在结夏安居节的三个月期间,各地周围信众都到佛寺里聆听僧团尊者们讲经是一项主要活动。比库僧侣讲授的内容少不了成佛者的故事,并以此来教化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立志成佛。
祜巴提卡达希长老在云南孟定上洞景佛寺向信众讲解南传佛教基本常识现场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4)赕佛(布施供养):每逢入雨安居、出雨安居佛事活动时,傣家村寨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彩色糯米饭和制作糕点,赕佛或馈赠亲友,备办宴席。届时,信众们带上食物、蜡条到佛寺供养三宝,聆听寺内高僧诵经,讲解教规、戒律、佛经故事。
(5)“赕坦”(献佛经):“赕坦”(献佛经)就是傣族佛教信徒向佛寺举行捐献佛经的一项重大法会活动,以传承佛法、续佛慧命。
(6)点燃蜡条、滴水回向:点燃蜡条,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法会活动一般常见的,这个是在要“滴水回向”的时候,信众们以水、火、地来见证他们的诚心祈福。
点燃腊条智慧明灯(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6)甘朵苏玛仪式:“甘朵苏玛”是傣族人民在每年一度的关门节期间,利用佛教节日举行的一种传承民间优秀的传统道德礼仪的活动。“甘朵苏玛”归纳为汉语意思为:“祝福、感恩、祈福和忏悔”的意思。他(她)们苏玛的对象,比较广,除了父母、师长、村里的老人、长辈,凡是帮助过对自己、对自己有恩和自己尊敬的人,都要进行“甘朵苏玛”。
(7)传慧灯法会:点燃心灯,离苦得乐。灯本身就是光明,光明象征着智慧,有了智慧就能破除愚痴的黑暗,“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慧能破万年愚。” 我们以灯、以光明来供佛,这是藉此因缘提醒我们自己点燃智慧心灯,借着佛的慧灯,照亮陷身痴迷的自我,以求智慧。
传慧灯法会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解夏安居:解夏安居节,傣语为“噢瓦萨”(Oao vassa)、“噢洼”、“出洼”,是我国信奉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布朗族等3个月安居期满之日,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解夏安居节,正遇每年傣历12月15日月圆日(也是傣族的重大节日)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农忙已过,庄稼已收割完毕,也是庆祝一年丰收的节日。关门节安居斋戒结束,所有禁忌全部解除,人们可以探亲访友,青年们可以谈情说爱谈婚论嫁,可以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当天清晨6时,天还未亮,佛寺里的僧侣击鼓为号,周围附近的信众听到鼓声后就来到佛寺大殿和僧侣一起上早殿、礼佛、诵经、滴水,祈愿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随着朝阳升起,四方男女老少信众身着节日盛装,精心准备好瓜果、糕点、糯米饭等传统食物和鲜花、蜡烛等供品前来佛寺供养三宝、受持五戒、八戒、禅修、闻法、滴水做功德回向。
中午13:00-15:00时,汇集中心佛寺(总佛寺),众长老、比库受持清净巴哇拉纳-吴波萨塔巴帝摩卡进行自恣。这是为了折服无耻之人、善行比库的安住,为了防护现法诸漏、后世诸漏,为了未生信者生信、已生信者增长,为了正法住立、资益于律。 下午15:00-17:00“赕坦”(献经书)讲经、念经、听经、放生等活动。
下午17时,阳光缓缓西下,四方信众又汇聚在佛寺大殿佛前点燃蜡条,安章全体村民在佛寺进行嘠拉哇甘朵苏玛“噢瓦萨”仪式,随后聆听长老现场讲经开示。
云南沧源金龙寺摆放好吉祥图案准备“噢瓦萨”点灯祈福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然后,开始举行“赕豪萨拉”仪式。“赕豪萨拉”是一种类似抽签祈福的活动,四方信众用心准备好各种随喜生活用品,写上祝福的话语。佛寺里的小沙弥把名字和吉祥的祝福在签条上写好,并把签条折叠好放在钵里,以便抽取。“赕豪萨拉”由佛寺住持主持,供养佛、供养法,让寺里的比库和小沙弥抽签条,抽到哪位信众的名字就念出来。“做赕”的人家就把供养的礼物亲自递到比库、小沙弥手中并接受美好的祝福。通过抽签的形式,长老、比库和小沙弥们都得到了相应的各种各样的供养物品。与诵经和滴水活动相比,“赕豪萨拉”要轻松和快乐许多。长老、比库和小和尚的脸上都充满着欢喜,这是大家都喜爱的一项供养活动,因为它的“不可知”和“有惊喜”。
随后,举行点灯祈福仪式。佛寺的空地上,早早就用蜡烛摆放成菩提树叶、莲花等寓意吉祥的造型,四方村寨的信众在长老和僧侣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列,每人手持两只点燃的莲花蜡烛,一边听闻念诵吉祥祝福的经文,一边环绕佛寺点灯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
点灯祈福完成之后,村民们开始燃放自制的傣族礼花和爆竹。礼花和爆竹点亮了黑沉沉的夜空,使黑夜也变得绚丽多彩起来。村民敲起象脚鼓,打起铓锣,载歌载舞,欢度着快乐的节日之夜。
最后,举行滴水仪式!祈愿佛、法、僧护佑大家“噢瓦萨”吉祥、快乐!愿人们生活和美,幸福安康。
云南沧源金龙寺信众滴水祈福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金龙寺)
以上是本人对中国南传佛教结夏安居与解夏安居的关系粗浅的一些观点,此内容是参考西双版纳总佛寺结夏安居文章结合临沧南传实际写的,若有不对或有欠缺之处,敬请谅解,仅供大家参考并提出批评指正。感恩一切因缘!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