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金玉忆隆莲老法师:巍巍功德莫能名

温金玉忆隆莲老法师:巍巍功德莫能名

编者按:2019年是当代第一比丘尼、中国佛教尼众教育开拓者、四川尼众佛学院创办者隆莲老法师诞辰110周年,为缅怀隆莲法师爱道高风,发扬其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佛教精神,凤凰网佛教推出特别策划《一朵红莲满池香——隆莲法师诞辰110周年纪念》。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温金玉的回忆文章《八敬遗规二部开 先人悲愿育英才——缅怀隆莲长老》。温金玉是当代著名佛教学者,他因五台山根通长老因缘,与隆莲老法师结缘,隆莲老法师的凛凛正气、落落大方,令温金玉印象深刻。在这篇文章中,温金玉以学者的严谨态度,讲述了隆莲老法师的部分生平事迹。

隆莲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四川尼众佛学院供图)

隆莲法师俗姓游,名永康,字德纯。清宣宗元年夏历三月十三日(1909年5月2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今为乐山市)上土桥街桂华寺(后为乐山县女子中学)对面的游氏世宅。1941年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出家,同年腊月初八受具足戒。1942年受聘为四川莲宗尼众部教务长,并自此开始佛教比丘尼教育事业。1984年,出任新中国第一所比丘尼教育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并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2006年11月9日(农历九月十九),隆莲法师在四川成都爱道堂安详示寂,享年97岁。

一、西蜀才女遁入空门

隆莲法师从小生长在一个书香盈门的家庭。父游辅国,是毕业于四川通省师范学校(即川大前身)的高材生,曾任四川省教育厅督学,古蔺、名山、靖化县县长及中学教师;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辉是位举人。游、易二家世代均以教书为业,门下出了不少英杰,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就曾是隆莲法师外祖父的学生。她生长在这样的诗书世家中,幼承家学,三岁学诵古诗;稍长自学高中数、理及文、史、哲知识;后来报名参加上海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语专业学习,又师从一位美籍牧师的妻子学英语;再跟西藏喇嘛学习藏文。法师工诗习画,古文功底扎实,诗词书法造诣深厚。年轻时曾钻研中医,并挂牌行医,悬壶济世。上世纪30年代还在成都县立女子中学讲授过数学课程。1931年参加四川省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名列第一,轰动一时。1936年于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职,再次参加四川省政府举行的县政人员考试,名列榜首,一时间名声大振,人称“西蜀才女”。后来被委任为四川省政府编译室编译,是省政府中的第一位女文官。1937年依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昌圆法师受菩萨戒,始潜心学佛。后因不喜官场往来,且受日寇侵华战争困扰,悄然辞职,于1941年7月11日在成都爱道堂披剃出家,拜昌圆大和尚为师,法名“隆莲”。才女出家修道,曾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社会上风传着许多猜测。重庆《新华日报》还以《有这样一个女人》为题,报道了她的出家消息。世人无法理解她为何在春风得意之时,却要跳出红尘,削发为尼,遁迹空门,在晨钟暮鼓声中苦度岁月。关于她出家的原因,当时众说纷纭。一颗心就是一个世界,尽管世人无法理解,隆莲法师还是解释说:“其实我幼年时就与佛结缘。我的外祖父是家乡佛协会长;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们很爱我。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响,十三岁即长斋奉佛,潜心佛学。”后来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回忆说:“1922年,我才13岁,外祖父去世,我整理他的遗物,见到一本清中叶福建巡抚张师诚所编的四卷《径中径又径》,初以为是闱墨之类,阅后方知乃佛教净土宗入门书,深受启示,上了钩了,这个修行方法这么容易嗦?呵呵!从那时起我才算是真正接触到佛法信仰当中,真正的佛法!哦,这一来我就吃长素了,就天天念佛了……还有,就是我的父亲啊,他走印光大师那儿回来,从印光大师那儿请了很多书,他不禁止我学佛,还买了木鱼拿回家来。我看了《径中径又径》,又看印光大师的书,就信佛了!我的外婆信佛,我的母亲也信佛。我快三十岁了才皈依的,但是我信佛信得早。”此外,隆莲法师青年时代到成都教书,寄寓尼庵爱道堂,拜著名高僧能海上师门下学习佛法。课余,还常到少城公园佛学社听海内外大德讲经。隆莲法师说:“少城公园佛学社天天都有人讲经,几乎不中断,都是些第一流的法师啊!”据一位与她同龄的老居士回忆说:“年轻的隆莲法师是出于对佛学的真心热爱,把佛学当学问,勤奋刻苦,进入佛教的出世境界,自然无心世俗功名,毅然出家。”

她先后曾追随王恩洋先生、法尊法师、能海上师学习。1956年,调赴中国佛教协会,参加《佛教百科全书》的编撰。1960年,奉调回四川直至圆寂。法师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协秘书长、会长、名誉会长;成都市佛协名誉会长等职。

二、隆莲法师与五台山的因缘

1998年,中国佛教界举办了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系列纪念活动,山西省佛教界亦准备隆重举行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筹备活动从年初就紧张地展开。初春时节,我曾随根通长老赴成都一家佛像铸造厂去验收文殊菩萨圣像的敬造工程。几经联系,得知隆莲法师正在住院,后终于在华西医院的小会客室见到了这位老人。隆莲法师已是近90岁的高龄,但思路清晰,言语掷地有声。虽处病中,举止间依然凛凛正气、落落大方,初见之下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能想像到平日里其不严自威的摄受力。隆莲法师与根通长老很熟,曾在朝礼五台山时题赠一幅中堂,根通长老甚为珍惜,一直挂在自己僧房客厅正中央。

根通长老后来讲,隆莲法师于1957、1959年两次上五台山随能海上师学习,他们都曾见过面并同学。那时,能海上师是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主要为僧众讲解《现观庄严论》。能海上师是一个持戒甚严的人,比丘尼一律不得在寺内挂单,隆莲与定静两位尼师就在离寺院三里远的一个小村子里住下来,每天赶来听经、做笔记,甚是辛苦。

1957年,隆莲法师第一次上五台山。其时她担任《佛教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她去北京,就是想就近朝礼五台山,跟随能海老上师学法修行,便向编委会请假,说自己想住到五台山去编写辞书,比较清静。待编委会同意后,隆莲就将所需要的资料全部带上,和定静法师及老母亲一起,前往五台山。在离能海法师安禅讲经的广济寺茅棚不远的地方,三个人住下。初次上山,她写下了《丁酉初上五台》:

无风无雨半晴阴,三晋云山一日行。

我是文殊心爱子,六千里路远相迎。

在一年时间里,隆莲法师在完成好编务之余,又重听能海法师讲了《上师供》及《现观庄严论》,均作下详尽笔记。

1959年,隆莲法师在回北京上交了完成的书稿并补充了新的资料后,又第二次来到五台山。这一次,她和定静法师一起跟着能海老上师学塑佛像。隆莲法师根据能海法师所传授的,将塑佛像所必须掌握的尺寸一一记下,写成了《造像度量经所说佛像尺度汇释》。

两次朝台,隆莲法师写下许多诗词。如《雪中辞五台》:

彤云远送下层冈,回首银涛百里长。自是文殊怜爱子,琼瑶十万赠行装。(注:时请得《大般若经》下山。)

还有《五台杂诗》八首:

摩腾法派至今名,灵境遥传启汉明。珠网露盘凝碧落,翠岩丹陛接朱甍。(注:显通寺大宝塔传迦叶摩腾于此以天眼见佛舍利,今五台僧伽犹有摩腾派。寺后倚翠岩峰,即中台,沿山名刹蝉联,俨若画图。)

僧祇罢讲四分开,律学神州溯北台。半月布萨规矩在,宝坛香拥世尊来。(注:北台法聪罢讲僧祇,首开四分,今北山寺尚存布萨安居等羯磨,不废律学。)

殷雷声震梵仙山,栈道新开路百盘。征服自然科学吉,仙人拱手让输般。(注:梵仙山传是五百仙人成道处,今于山半炸去岩石,新开公路。)

芋魁烂煮融如乳,荞麦精磨滑似油。并作台山三件宝,夏凉冬暖敝羊裘。(注:五台山有谚云:五台三件宝,洋芋荞麦老皮袄。)

天花开遍五台巅,清供伊蒲第一鲜。珍重阇黎劳采撷,盈筐百里踏云还。(注:五台山磨菇,古名天花,蔬食珍品,旧时官吏诛求扰及方外。释镇澄有古风,劳其远道采馈,诗以记之。)

如来妙相费寻思,意匠经营下笔迟。丹青不知老将至,浑忘分卫日中时。(注:集福寺有蒙古喇嘛,嗜塑制,终日孜孜,每忘午餐。)

花满川原敷锦毯,人行阡陌让牲群。法螺声下台怀镇,白帕红妆看跳神。(注:六月大会,为五台牲畜交易之期,农村妇女来者多着盛装。跳神喇嘛自菩萨顶下至罗睺寺作法,为会期中一重要内容。)

梵音螺贝间笙簧,法曲犹存古乐章。博雅长官传律吕,人间从此识霓裳。(注:显通寺流传古乐一部,一九五二年山西民政厅冯副厅长来山发现,使音乐家制谱传世。)

后来还写有《浪淘沙·辛丑忆五台》:

夜夜五台山,有梦飞还。远峰浅碧远天蓝。总是文殊游履地,七宝琅玕。

一自落尘寰,咫尺仙凡。迢遥何只路三千。纵许文殊能接引,知在何年。

还有《百字令·辛丑岁暮,近慈寺见梅花,忆五台胜境》:

十年树木,经行处,开得梅花如许!一片冷香飞不到,梦绕清凉国里。踏碎琼瑶,倾翻珠玉,寒透行人髓。岩阿曾指,汝曹从此归矣。

可怜迎到三千,送走八百,多少慈悲地。处处相逢曾不识,一一从头难记。童子雏音,老人鹤发,历耳机锋语。苍茫此意,当归胡不归耳?

花开忆昔,可见隆莲长老无时不牵挂着五台清凉地。

在《隆莲诗词选》中还有一首《誓词》:

文殊迎我返灵山,狮吼林中一笑欢。愿作衔花长命鸟,年年飞去又飞还。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隆莲法师还来过两次五台山,一次是来送法尊法师的灵骨,并在广宗寺以青砖建造了法尊法师灵骨塔。后来又因以大理石重修法尊法师灵骨塔再次来到五台山。她曾对根通长老说:“法尊法师翻经功德可比肩唐代玄奘大师。”2001年为纪念法尊法师圆寂20周年,五台山广宗寺举办纪念会,隆莲长老得知此次活动以及将启建法尊法师纪念馆的设想后,竟老泪纵横,说举办这样一个活动是正缘,很好,希望吉祥圆满……法师与五台山的因缘很深,曾写有多首五台山的诗词,如《忆江南·重礼五台》:

清凉地,我是再来人。驱尽天魔花更好,销完积雪草还清。剥复见天心。

清凉地,步步见文殊。山色溪声传妙谛,祥光瑞蔼露真如。倦羽得归乎?

清凉地,双塔树云间。金阁曼荼开秘藏,玉华贝叶耀遗编。后起待群贤。(注:一九七九年能海法师塔建于善财洞侧;一九八一年法尊法师塔建于广宗寺。)

隆莲法师不舍五台山除了能海上师、法尊法师这些因素,还有与五台山通愿法师的法谊。据《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传》中介绍:1955年隆莲法师第一次到北京参加佛教理事会时,全会仅有10个比丘尼代表。她们一起住在北京的通教寺,当时通教寺的住持就是通愿法师。通愿法师出身名门,父亲为张作霖时东北奉天省省长,母亲为小学校长。通愿法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因日寇侵华便赋闲在家,正巧慈舟法师来京讲《华严经》,便常常去听经,随后便出家于通教寺。两个出身、教育水平相同的人很自然地就结下深厚的法缘。通愿法师后来从北京至五台山清修。隆莲法师几上五台山,也是想探望山中的法侣道友。1991年3月6日通愿法师圆寂,隆莲法师于3月9日从成都发来唁电:

电悉通愿法师示寂,莫名哀悼,无缘趋奠,短章当哭,烦陈灵右:

南山日月,清凉冰雪,鸿泥几度留遗迹。

古调重弹,律意谁传,流水高山生暮寒。

悲君不起,留君无计,青囊总是埋愁地。

长记相从,丽日晴空,影落峨嵋第一峰。

在中国佛教界流传着“南隆莲,北通愿”之说。法师的许多书写五台山的诗词至今为人传诵。

此外,隆莲法师自称“文殊爱子”,长老圆寂后,由赵朴初居士亲自签批,于佛教圣地五台山建造一座灵骨舍利塔,法师生前曾亲自校样。2007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初四)隆莲法师舍利在五台山隆重举行了入塔仪式。隆莲法师塔与能海法师塔、法尊法师塔名山并存,遥遥相望。

三、巍巍功德莫能名

隆莲法师的一生对佛教贡献良多,一是1984年具体负责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比丘尼教育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在中国佛教比丘尼教育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复兴中的中国大陆佛教提供了人才资源,这也是赵朴初老人生前再三呼吁的大事。其实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法师刚从成都爱道堂出家,第二年即参与创办莲宗女众院,并担任教务主任和讲师,主讲“戒律”和“俱舍论”等佛学课程,从那时起她就有了办一所尼众学院的想法。这一心愿一直到1980年才有了着落。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隆莲法师鉴于当时中国没有一所培养比丘尼的正规学校,郑重提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的构想,这一倡议得到了赵朴初居士及诸山长老的支持。

长老曾在采访中回忆创办四川尼众佛学院这一因缘:

四川尼众佛学院是1983年成立,1984年正式招生的,现有学生四十五名,这是一所专门培养佛教比丘尼的高等学府。谈起办尼众佛学院,有这样一段背景,它是周总理、赵朴老倡导、支持的结果。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去斯里兰卡访问,他们提出要派人到中国受比丘尼戒,总理当时就答应了。为什么他们要到中国受比丘尼戒?有个斯里兰卡人叫李拉拉尼特,在北京外语学院当教授,是个佛教徒,他听说这件事后,到四川见我,问我历史上有没有斯里兰卡比丘尼到中国传授过戒?我给他提出了资料,证明确有其事。一本是《高僧传》,一本是《比丘尼传》,上面有记载:说是为首一个叫铁萨罗的,最早来过中国,一起来的有二十一人,开始先学中国话,然后再传戒。后来回去,不少人过世了,没留下记载;再后来,斯里兰卡佛教发生变化,没有比丘尼了。以后中国佛协李荣熙副会长把《比丘尼传》翻译成英文,再译成斯里兰卡文,他们看到这段记载,才相信有这段历史。现在斯里兰卡妇女要出家,本国没有比丘尼传戒,就想到来中国。周总理回国之后问:是她们来受戒还是我们去传戒?我回答:还是她们来受戒我们比较主动,因为受戒需要不少高僧,她们来受戒我们便于请高僧们,如果要一起去那么多人就不好办了。但是,要授比丘尼戒就需要有比丘尼传戒,我们缺少合格的比丘尼不行,于是就提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的想法。这个想法提出后,中佛协很重视,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赵朴老很支持,可以说这是他一手支持办成的。他两次来四川尼众佛学院视察,非常关心尼众佛学教育,他是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名誉院长。我国历史上没有尼众佛学院,办起来难度很大,经费来源基本上靠中央财政、省财政拔款,中国佛协也给些资助,有时佛教界名山大寺也有些捐助。经过筹备,1984年正式开学,三年一届,一届四十人。

1983年,经国务院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四川尼众佛学院,赵朴初会长任名誉院长,隆莲法师任院长。赵朴老还特为四川尼众佛学院题匾。学院于1984年秋季开始招生,法师亲自讲授佛学课程。佛学院的学制为四级十二年(每级各学三年),即初级班(或称培训班,设在爱道堂)、中级班、高级班(又称专修班)、研究生班。由初级班升入中级班,或由中级班进入到专修班均要参加考试,择优录取,也可直接报考专修班。考生须是出家尼众,由各地寺庙选派、推荐而来。除极少数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大部分学生修完中级班或专修班后返回原地,担负起传播、交流佛教文化的重任。尼众学院为各地寺庙、佛教组织或佛学院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管理、教学与研究人才。隆莲法师说:“佛门文化博大精深。过去的出家人,有人为信仰修行,而更多的是穷苦老百姓投靠山门,当了僧尼,没有什么文化。现在社会发展,佛教不仅是宗教信仰,更作为一种文化得到发展,中国比丘尼的传道授业登堂入室,纳入了国家办学招生的序列,为中华佛教培养一代有高等文化的佛徒,是一个伟大事业。”赵朴老曾评价隆莲法师说:“其间为落实宗教政策,于收回川中昭觉寺及重整爱道堂、铁像寺,创立四川尼众佛学院等工作中,历经曲折,深得法师悉力协作,终获圆满成就。迄今古刹重光,钟鼓梵吹,庄严矗立。尼众佛学院亦规模大备,学制完善,道风整肃,学员结业数届,成才甚众,蔚为西南佛教女众著名学府,尤为法师领导培育之功。”

二是恢复传授二部僧戒。1980年,也是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隆莲法师表达了一个愿望,就是想在大陆恢复比丘尼的二部僧戒。所谓“二部僧戒”,是指要受比丘尼具足戒的女众,必须先请十名比丘尼为戒师(至少有十二年戒腊),受“本法尼”戒,然后由尼部十师带领本法尼到比丘僧团里,重请十名比丘为戒师,在比丘、比丘尼各十名的戒坛中,再为她们授比丘尼具足戒。这样的受戒才如法如律,因为这是佛制。1982年春,这一愿望得到通愿法师的襄助,于成都为9位比丘尼传授了二部僧戒。这是“文革”后,我国首次传授二部僧戒。律幢再树,戒月重辉。这对当代中国佛教制度建设意义无量。

隆莲法师的才学、德行深受学界、教界的尊重。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斯里兰卡。当时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2500年,发起编撰英文佛教百科全书,吁请各国佛教学者给予支持合作。周恩来总理接受其国总理的托请,允诺承担《佛教百科全书》中国佛教部分的编撰任务,回国后指示中国佛教协会专门设立了编纂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佛教学者担任撰述工作。隆莲法师是教界唯一入选的女性。此外,她先后参加了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主持的《藏汉大辞典》以及《四川省志·宗教卷·佛教篇》《大百科全书》等的编写工作。至今她所撰写的许多文章,依然是学者参考的必备资料。

隆莲法师才学蜚声中外,曾被聘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四川省诗词学会顾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分会理事,还曾获日本佛教传道文化奖。其主要著作有:《三皈依观初修略法》《四分比丘尼戒本讲义》《能海法师弘法业绩述略》《能海法师年谱》《佛教道德观》等。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净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温金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