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经书的诞生 | 师父来了

一本经书的诞生 | 师父来了

记得第一次知道“金陵刻经处”是在鲁迅日记中,一百年前,也是八月的最后一天,鲁迅在日记中写到:“托许季上寄金陵刻经处银五十元。拟刻百喻经。”所以一直想去南京好好看看这个“活的古代印刷博物馆”,了解一本经书的诞生过程。

自动播放

关于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于清同治五年(1866),由“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1837—1911)创办,是著名佛教文化机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杨仁山居士在此刻印流通了大量佛教经典,并创设祗洹精舍和佛学研究会。后继者欧阳竟无(1871-1943)及吕澂(1896-1989)等踵事增华,发扬光大。杨仁山、欧阳竟无、吕澂三代佛学大师在此薪火相传,形成了底蕴深厚、影响广泛的佛学文化。

近现代杰出人物谭嗣同、梁启超、陈三立、沈曾植、章太炎、郑观应、夏曾佑、太虚、梁漱溟、熊十力、鲁迅、赵朴初等,都与这里有着殊胜因缘。谭嗣同至金陵刻经处拜杨仁山为师,研习佛学及西学,本其心得以著《仁学》,轰动一时;太虚法师入祗洹精舍就学,后宣导佛教改革,推进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熊十力来此从欧阳竟无学,进而以其佛学心得融会儒学,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宗师;鲁迅为母祝寿,捐资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广结善缘。这种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梁启超论为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伏流。”

金陵刻经处珍藏有杨仁山从日本寻回的隋唐古德逸书,多种版本大藏经,历年刻成并从全国汇集的十余万块经版、佛像版,实乃佛教文化一大宝库。建于1918年的杨仁山居士之塔,巍巍耸立,昭示着杨仁山居士创立金陵刻经处的无量功德。

自创立始,金陵刻经处一直沿用木刻雕版印刷术刻印佛经、佛像。2006年,“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被文化部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印刷术,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遵循原生态手工刻印传统,活态传承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精髓,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和技艺内涵。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