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原中佛协名誉会长应慈法师圆寂纪念日

8月31日 原中佛协名誉会长应慈法师圆寂纪念日

编者按:应慈法师,因为母亲笃信佛道,12岁时就随母亲一起吃素,每天听到母亲念诵咒语就心生喜欢,暗暗诵记于心。出家后与月霞法师共同得法于常州天宁寺禅宗大德冶开门下,传临济宗第四十二世。应慈法师毕生以弘扬《华严》为志愿,以参禅为心宗,曾倡刻《三译华严》《楞严》《法华》等诸经疏,并刊印《华严经探玄记》等。主要著述有《心经浅说》《正法眼藏》《八识规矩颂略解》等。今日恭逢应慈法师圆寂纪念日,顶礼缅怀应慈法师!南无阿弥陀佛!

应慈法师(1873-1965),俗姓余,名铎,号振卿,法号显亲,晚年别署拈花老人。应慈法师祖籍安徽歙县,因为母亲笃信佛道,每天念诵《金刚》、《弥陀》、《大悲》等咒语时,法师听到就心生喜欢,暗暗诵记于心。12岁时就随母亲一起吃素。母亲见幼年的应慈天资聪颖,读书颇为上进,就希望他走上士途之路。法师不辜负母亲的期望,真的考上了秀才。当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目睹国家日益衰败,法师无意于仕途。母亲希望他早日成家立业,就为他婚配,以为他至少得守住父亲留下的那笔产业。谁知婚后不久,妻子就亡故了。母亲又为他续妻,不久亦亡。于是邻人和亲友私下都说他是“和尚命”。法师听到这些话以后,不由得生出对于世俗人生虚幻无常的感念,觉得如果再娶,岂不等于自己手刃他人,杀生害命。念及这一层,应慈法师实在于心不忍,遂发出家修行之念。

1898年,26岁的应慈前往南海朝礼普陀山,发誓在佛门净土守住自己。恰好在途中遇见南京三圣庵的明性禅师。应慈力请明性禅师收自己为弟子,明性听他讲出自己的身世,唯恐他富家弟子难耐佛门的清苦,难行梵行,于是就提出条件,先考验他三年,观其心志。此后,应慈一改在俗时形成的生活习惯,布衣粗食,不辞劳苦,如是三载,明性观其行,以为孺子可教,就为他剃度出家。

应慈法师33岁时与月霞法师共同得法于常州天宁寺禅宗大德冶开门下,传临济宗第四十二世。自习华严教法后,应慈随侍月霞法师左右12载之久,敬事如师,始终不懈。当月霞法师在上海创办华严大学时,他充任副手,襄助其事。1917年月霞法师示寂前,尝握其手,嘱咐道:“善弘《华严》,莫作方丈”。从此,应慈一生恪守法兄遗训,未尝少改,以云游海内,广宣《华严》为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08年开始,到1958年为止,他共讲经三十余次。其中大都是一次讲多部经典,但始终不曾担任住持之职,并且分别于常州、南京、上海等地兴建华严速成师范学院、清凉学院、华严学院,培育弘法人才。

民国元年,他和月霞法师经人介绍在上海的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在这里,他除讲授佛学外,每日还坚持修习禅定。后来,园主人罗迦陵要法师们于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日给主人做礼拜。应慈法师与月霞法师坚持出家人不应向在家人礼拜的原则,到杭州继续办学。

法师在出家前,因曾修儒学,所以对此有较深的根基。出家后在讲经说法之时,常融儒入佛,要求学佛人先做一个正人君子,然后才能学好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自己的究竟与根本,于迷情无明的人生中走向正觉的自由、解脱的人生。他认为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有相似之处。他认为佛法主张的佛法不离世间,巧把尘劳作佛事的思想,可以理解为做人要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他主张修行人要去掉一切物情,觉破一切迷惑,离念除妄,惟此才能不动心,不动才能定,定而生慧,才能觉己觉人。这才是学佛之道。

应慈法师晚年安居于上海慈云寺印月禅室,仍以弘扬华严为职志。1949年,在法云寺讲华严初祖杜顺的《法界观门》,并一度到南京讲《华严经》。1954年,当选“上海第一届人代会代表”,并以后各届连任。同时也被推选为上海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年,以85岁的高龄,在上海玉佛寺讲《华严经》全部。同年,他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1962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的第三届代表大会上,他被推举为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并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65年8月31日,在上海慈云寺圆寂,世寿93岁,僧腊67年。法师的灵龛由真禅法师亲自护送至常熟虞山兴福寺入塔。

应慈毕生以弘扬《华严》为志愿,以参禅为心宗,他曾倡刻《三译华严》《贤首五教仪》《楞严》《法华》《楞伽》等诸经疏,并刊印《华严经探玄记》等。主要著述有《心经浅说》《正法眼藏》《八识规矩颂略解》等。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 “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