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8月24——25日,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革命老区扶贫义诊宁德站如期举行,以慈善扶贫和义诊施药服务助力闽东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既是佛教界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理念的重要实践。义诊期间,凤凰网佛教对话了参加义诊的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郑建红,郑建红表示:老区人民的生活的区域,并没有沿海地区、大城市的优越,希望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解除老区患者的疾苦。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郑建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
郑建红:我从两年前开始参加南普陀寺义诊,当时厦门医学院书记跟我说,南普陀有义诊院,有义诊活动,你要不要去参加?从那时就开始,我就开始参加南普陀寺组织的义诊,现在差不多每周会去一个下午。
为什么会参加这次主题义诊?
郑建红:说起来我也是革命家庭的后代,我的叔公参加过长征,我的姨婆参加过抗日战争,他们的那种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的心里,一直有这样的一种红色的革命情结。有一次,我们医院组织去参观古田会议遗址,我因为值班没有办法参加,特别遗憾。后来我特地去了一趟古田,参观古田会议遗址。
当我听说则悟大和尚组织了这次活动,有这样一个红色义诊的机会,我就报名参加了。老区人民对革命的贡献很大,我们不应该忘记老区的人民,都应该关心老区人民。老区人民的生活的区域,并没有沿海地区、大城市的优越,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奉献绵薄之力,希望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解除老区患者的疾苦。想到要义诊了,心里就非常愉快,义诊的时候,虽然人非常的多,越干越有精神。
参加义诊有何感受?
郑建红:义诊中有一位老人,大概80岁,患高血压、心脏病,他需要非常好的治疗,但他没想着治病,他们想到的是自己的一种现状。在贫困山区,因病致贫是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他们一年下来才几百块钱,一年的收入,可能还够药钱。所以他们有病,就总是扛着,这样是很危险的,他们是需要我们去关注。
如何更好的服务老区?
郑建红: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些医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或者讲座,起码做到有病先防;其次,应该如何发挥新农合的作用,来减少他们的实际支出。我觉得,这都是可行的。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