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高僧:一代画僧担当和尚丨师父来了171期
站内

乱世出高僧:一代画僧担当和尚丨师父来了171期

自动播放

他才华横溢,生就一副豪情侠骨,怀报国之志,却生不逢时,眼望江山日落、回天无力,而遁入空门。“师父来了· 禅画演义”,明鉴法师分享,担当和尚的画,看看你能读懂几幅?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年代,万历年末,明朝统治腐败,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推翻了朱明统治,吴三桂、洪承畴等勾结满清权贵,劫夺胜利果实。在这种情况下,文人只有两种出路,一是投奔新贵,保全自身利益;二是不同流合污,或浪迹江湖、或遁入空门。像担当、八大他们都选择了后者。

担当和尚生平

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云南晋宁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自幼才华横溢,名动公卿。而且生就一副豪情侠骨,怀报国之志。可惜生不逢时,眼望着江山日落,回天无力,只得离家出走,遁入空门。

担当的绘画艺术得法于董其昌,在中原一带学画,后回到云南。在他的晚年,打破了董其昌绘画艺术的藩篱,独辟蹊径,别具一格。担当对于他晚年的画法也颇为得意,他甚至还写了一首诗:

太史堂高不可升,哪知万里有传灯。

后来多少江南秀,指点滇南说老僧。

他对自己的这段经历——能够亲近董其昌学画,得到太史公栽培,他是颇为自负的。

担当的画风

担当的画很清冷,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生辣豪纵,挺拔逋峭,冷逸超脱。

出家后的担当,常年居住在苍山洱海之间,秀媚的滇池烟波,峻拔的苍山鸡足山。使他那豪辣的笔锋百无禁忌,横刀立马式地描绘出峻拔的峰峦、突兀的怪石。

知己徐霞客

担当和尚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关系甚密。一次,徐霞客要来鸡足山。担当有个朋友叫陈眉公,他写信告诉担当说徐霞客要来。于是担当就在鸡足山热情招待徐霞客,两人彻夜长谈。以至于后来他俩的诗文来往,也写得非常感人,担当有一段这么写的:“一灯今夜雨,话尽十年愁。”

担当在诗文里还有讽刺幽默的一面,他曾经画过一个《三驼图》,画了三个驼背。他的提诗写道:

伯驼仲驼与叔驼,三个驼驼集一窝。

偶然相逢抚掌笑,直人何少曲人多。

从这首诗里看到强烈的讽刺意味,讽刺了那些附庸权贵,欺行霸市的小人。

担当晚年的作品,大多是破败的山水。残山剩水,笔墨极其简练,多用破笔、残笔。这实际上也是禅师的“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担当的人物画,也颇具讽刺意味,只点两个眼睛,两片小胡子,基本不把脸画全。我曾在景德镇明代的老瓷片上,看到过这种人物。一个云南一个江西,相隔甚远,却发现了担当的笔墨语言,我想可能艺术是相通的,这种风格在景德镇民间画匠笔下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10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