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元:憨山大师为何选择在庐山度过晚年?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黄公元:憨山大师为何选择在庐山度过晚年?

编者按:2019年5月25日—27日,由中国文化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主办的第二届庐山论坛将于文圣山——庐山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佛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杭州师范大学黄公元提交了论文《憨山大师匡庐净土缘——兼说〈八十八祖道影传赞〉附录之〈莲宗十祖赞〉》,黄公元在论文中阐述分析了憨山大师与匡庐佛教净土法门的殊胜因缘,并就其在匡庐时所撰《诸祖道影传赞》(亦称《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在清初刊刻时附录之《莲宗十祖赞》这一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净土文献,作了初步探析,凤凰网佛教编发黄公元论文如下: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1546-1623),一生到过许多地方,晚年投老匡庐,自称“匡山逸叟”,是庐山佛教德高望重的一位尊宿。他禅教净律诸宗皆通,诸法圆融而导归净土。虔修净业,弘扬净土,是其晚年在匡庐自行化他、弘法利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憨山大师的匡庐净土胜缘

憨山大师对慧远大师及其东林结社的仰慕由来已久,早年经远公故乡,即有效远公故事结莲社之愿,并在五台山修行时结金莲社而付诸行动。五台金莲社,是对庐山白莲社的效法与继承,可谓憨山大师匡庐净缘的先声。因此,憨山大师有很深的匡庐情结,这是他晚年最终决定投老匡庐的内在动因,并在诸缘具足时得以满愿,前后居匡庐长达六年多。万历四十四年(1616)六月,年逾古稀的憨山大师至浔阳,初到庐山,即访游东林寺。当他圆满了去双径吊紫柏尊者、赴云栖祭莲池大师的心愿,结束吴越之行而于次年(1617)夏返回匡庐时,乐见东林莲社重开,远公开创的殊胜净行得以延续,自然由衷生起大欢喜心。对此,他在《<重兴青原山七祖道场>序》中有明确而深情的表达。

万历四十八年(1620)夏,投老匡庐第四年已七十五高龄的憨山大师,在五乳峰下法云寺不顾病痛而力疾编纂《诸祖道影传赞》,诸祖之中,有三位莲宗祖师,初祖慧远、四祖法照及六祖延寿的道影,他一一为之作传记与赞偈,庐山东林远公之赞曰:旷志高怀,游心净土。创开东林,以为初步。莲漏清声,流韵至今。凡有闻者,靡不归心。由上述诗、文与赞可见,“夙慕东林师”的憨山大师,与慧远初祖及莲社诸高贤心心相印,对“高风振千代”,“莲漏清声,流韵至今”的白莲结社之“匡山故事”是何等仰慕,倾诚归心,矢志继承,这是多么殊胜的净土深缘!

憨山大师不仅早年曾在五台山结金莲社修念佛三昧,晚年在庐山见“东林莲社重开”而生大欢喜心,而且于休老匡庐期间,身体力行,虔修净业。除闭关自修外,憨山大师还在这里邀集志同道合者结莲社念佛逸老,而有逸老社之称。《庐山秀峰寺志》所录释智明《七佛楼记》特别言及:“近有憨山大师归自岭表,开逸老社于五乳峰下,亦一时之胜。”憨山大师《东林怀古》诗中抒发的“夙慕东林师”“极乐为归期”的情怀与愿望,终于在庐山五乳、七贤峰下付诸于实践。    

憨山大师在匡庐开示劝修,导归净土

憨山大师禅教净律诸法圆融,无不导归净土。不仅以身作则,笃实修持,堪为模楷,还有不少观机逗教,劝修净业,指导净修的开示法语,实为净土津梁。其中多有晚年在匡庐所作,这也是大师匡庐净土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类开示,既有对来匡庐参学者的耳提面命,如《示修净土法门》、《示自觉智禅人》、《示吴启高》等,也有对投书请益者通过回函而作的谆谆教诲,如《示净心居士》等,皆是契理契机的净土要语。

这是对修持净业的禅人的开示,所以将念佛与持戒、持名与观想、信愿与妙行圆融贯通, 具有禅戒净相资而归向净土的明显特色,是憨山大师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净土灵文。而对“愿枯心住山,修出世行”的自觉智禅人,憨山大师则“示之以福慧双修之行。修慧在乎观心,修福在乎万行。观心以念佛为最,万行以供养为先。”对来匡山求戒的福常净心居士吴启高,憨山大师则示“以持戒之心念佛”,咬定一句佛号,“念念不忘,心心不断。”强调“但有一念求生净土之愿,即是成佛之本。”大师应机施教,随缘度化,种种善巧方便,无不导归净土。

憨山大师还为如愿归西的净业行者作往生传。如为在吊云栖时结识的莲池大师俗家弟子闻子与居士所作的《闻仲子小传》,就是在归匡庐后知悉闻子与往生事迹后所撰。其中对闻居士病笃到临终往生时的表现,有详尽而生动的描述和恰如其分的评论,对念佛行者如法处理最后的关键一着,有重要启示。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