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闻到梅花就开悟了?师父来了150期

比丘尼闻到梅花就开悟了?师父来了150期

自动播放

唐代有位比丘尼,闻到梅花的清香顿然开悟;可宋代名臣莫将,却因为在茅厕闻到粪臭而开悟。那开悟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呢?宗舜法师分享「禅门摸象」第一弹“梅花悟道因缘”,敢问您鼻尖得个什么?

梅花悟道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首诗最初见于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六),是18卷之最后一篇,题为“道不远人”。原文是这样的: 

子曰:道不远人。孟子曰:道在迩(音耳,近的意思)而求诸远。有尼悟道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蹈(践踏之义)遍陇头云。(“蹈”,诸本作“踏”)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亦脱洒可喜。

道不远人出自《中庸》,道指的是中庸之道,是说中庸这样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至高道德离我们并不遥远,带有鼓励我们积极正心诚意去体悟去靠近的意思。孟子也说,道离我们其实很近,但人们偏偏喜欢向远处追求。于是举出一个比丘尼的悟道诗来作为证明。并认为此诗“脱洒可喜”。这里没有提到这位尼师的法名以及生平事迹,后来此尼被称为“无尽藏比丘尼”,再后来这位“无尽藏”就成了《坛经》中的向六祖惠能问道的无尽藏比丘尼。也有把她称为“梅花尼”的。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有些通行的版本作“踏破”;还有“岭头云”一说。“尽日”是寻觅的时间之长,“踏遍”是寻觅的空间之广。如果把这个“春”理解为所要追求的“道”,那么这种追求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往。对于“道”的追求,在常人看来也就是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既属于不可触摸的心灵世界,也体现在现实世界的一切色相之中。

师父来了“禅门摸象”系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南朝陆机的《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大约就是把“陇头”作为寻觅地点的原因了,因为欣喜发现的恰是那陇头的梅花。

这首梅花悟道诗,在清初著名学者钱谦益所著之《楞严经疏解蒙钞》中也有收录,文字略有不同:“梅华尼偈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捻华枝嗅,春到枝头已十分。”

“陇头”《汉语大词典》解释说即“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借指边塞。“陇头”在这里,本义还是指高山,因为六盘山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高达2942米。“踏遍陇头云”,这需要何等的决心与毅力。但是由于这个“陇”字,也通垄,一指高丘,二指田埂。大约后人读着觉得踏遍高丘云或者田埂云,总有点不大合适,流传开的,便是“芒鞋踏遍岭头云”,踏遍崇山峻岭,方有行走江湖的风范。

而后宗门禅师们更喜欢的是“芒鞋踏破岭头云”,如清初明觉性聪禅师的:“拄杖横担两日月,芒鞋踏破万山云。”(见《明觉聪禅师语录》卷第七)

“破”,是一种追求破除无明暗蔽而达明心见性,虽九死而不悔的果决,更有禅人的风骨。只有踏破的担当,才能在大冶熔炉里经历千锤百炼。清行元百痴禅师在“送朗元禅人回闽”诗中也写道:“芒鞋踏破千山路,来听华亭鹤唳声。声里许多含曲折,归家稳坐记须清。”(见《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二)“踏遍”与“踏破”,相比较而言,一者境界阔大,一者境界深密。只有踏破云山雾罩,才能转身归家,顿见无边春色。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捻”有些版本也作“拈”,其实同义。捻,音撵,是执;持取的意思,也有揉搓;搓捻的意思。而拈,常被误读为“沾”,其实首先读蔫,指用两三个手指头夹、捏取物。佛教说的拈香,拈花,都是这个意思。第二也读撵,就是捻,用手指搓转。《敦煌曲子词·天仙子》:“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就是说泪珠如果能像珍珠一样,搓也搓不散,数也数不清,用红丝串起来应该有百万。

师父来了“禅门摸象”系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接前二句说。整天穿着芒鞋在陇头上四处寻觅,劳心费力,然而却找不到理想中的春色;无可奈何地回来,随手拿起一枝梅花,含笑闻着花香,豁然发现眼前早已是春意盎然。

“捻”,表现出一种真切的体会,是顿然发现后由衷的喜悦。“嗅”字更是生动,对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不仅发现了其繁盛的花枝,更是体会到其沁人心脾的香气。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梅花如此,春色如此,道亦如此。

为什么把梅花当作盎然春意的代表呢?宋代曹洞宗大德宏智正觉早说过:“报晓音声栖鸟语,漏春消息早梅香。”(《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四)所谓“梅破知春近”,梅花开了,春天也就不远了,或者说梅花已经透露出春天的消息了。再有,“梅花香自苦寒来”,莫非要从这嗅到的香气中感悟出道的高尚和得道的不易?

道不远人,自性即佛,与其苦苦外觅,不如反求内心,也许就在刹那间大彻大悟。若论悟与不悟,不在香或不香。《五灯会元》记载的莫将尚书有省(禅宗将心中有所觉悟,有所醒悟称有省)一则公案,正可与梅花悟道合参。宋代莫将尚书一次去参访杨岐派的大德南堂元静禅师,恰好要上厕所,忽然间闻到一股粪臭,急忙用手捂住鼻子。急促之间,忽然有省。回来向南堂禅师呈上一首偈子,请求印证:“从来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在鼻尖头。”南堂禅师回答说:“一法才通法法周,纵横妙用更何求。青蛇出匣魔军伏,碧眼胡僧笑点头。”

各位同修,今日讲踏破芒鞋,梅花悟道,请问莫将鼻尖得个什么?碧眼胡僧又笑个什么?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