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心川:西方学者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值得商榷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黄心川:西方学者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值得商榷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原所长黄心川教授亲莅终南山文化论坛,并做主题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原所长黄心川教授亲莅终南山文化论坛,并做主题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2016年4月17日,由凤凰佛教和终南山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媒体论坛《终南山论道:中国式信仰缺了什么?》在终南山举行。论坛邀请著名学者、传媒领袖、文化大家漫谈宗教信仰在民族文化复兴大业中的价值和使命,89岁的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原所长黄心川教授亲莅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做主题发言,黄心川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信仰在中国人当中始终是存在的,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由于中国社会不像西方社会那样,所以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严肃,西方将信仰看成高于一切的精神目标,而中国人对神的态度比较随意。以下为黄心川教授发言实录:

很高兴参加终南山文化论坛,我们现在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老朋友叙旧,新朋友见面,聊聊学问,研讨问题,增长见识,促进提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儒释道思想实践讨论“,这个主题很大,我们现在把主题定在实践上面,揭露了儒释道实践的内涵、内容,所以这次主题很大,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实践。

这次会议就是围绕了信仰两字来进行,信仰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中国人后来经过五四运动以后,儒家的思想受到了淡化,但是不等于没有儒家思想,有儒家讲的孝道是一种信仰,并且这种信仰支持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现在孝道的思想仍然是中国人的重心。说中国人没有信仰,随着儒家之外还有释道两种信仰,他们也给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信仰这个主题在中国人当中始终是存在的,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由于中国社会不像西方社会那样,所以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严肃,西方将信仰看成高于一切的精神目标,而中国人对神的态度比较随意。

既然信仰有多种形式,现在我们还不能把信仰定义出来,信仰有好有坏,不是谈到了信仰就是好的,比如无信仰是不是信仰呢?没有信仰也是一种信仰,但是这种信仰并不是我们这个社会要提倡的信仰,所以我们不但不能把信仰看成是一种模式,要根据每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来界定信仰。中国信仰是社会化的信仰,儒家将信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人民,孝道信仰就是基层社会的信仰。但这并不是社会各个阶段人的信仰,禅宗成佛是自己成佛,心中有佛,佛既是高高在上的,也是在人的心中的,所以成佛就是生活化的佛教里面最普遍的信仰。

信仰真理这是在生活的禅里面,在生活中体现信仰,在生活中观察信仰,在生活中实践信仰,祖国的信仰离不开集体的生活层面,只有理解了这个,我们才能说中国人的信仰。其中包括了儒释道三家的信仰,西方学者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在我看来是可以商榷的、讨论的。信仰是多样化的,我们要看多信仰在生活中的影响与力量,以及对整个社会的促进与发展起到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我对信仰最基本的看法,只是抛砖引玉,关于信仰我相信大家还会说出更多的真知灼见,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