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何日生对谈善学:越有利于别人越有利润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白岩松、何日生对谈善学:越有利于别人越有利润

自动播放

善学对谈环节

何日生

白岩松

2018年12月9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的“行动者联盟2018公益盛典”在北京举行。盛典首先举行了“连接、共益、可持续”高峰论坛,在论坛中,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慈济大学副教授、中国善学研究发展中心顾问何日生针对“善学”进行了对谈,凤凰网公益主编、“女童保护”发起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雪梅担当主持。

谈到发起中国善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初心,何日生表示,善学在文化中是一个很长远的概念和实践。从善的角度,推展善文化、善经济、善治理、善环境,落实到当代是很重要的课题。善的背面是恶,面对恶不是光说打击恶,而是扩大善。面对贫,消灭贫不是打击富,是扩大爱。心中布满善的种子,恶就无从所生。善经济,不管是任何使命的人,不应该去打击它,而是应该提升它。善的理念,通过实践、行动会改变人的价值观,很多企业家由利己为中心到利他为中心,企业经营以及家庭关系完全改变。

谈到善的价值,白岩松表示,回望公益十年的发展,我们应该对于善经济、善治理、善文化有更充分的理解,思考新的观念。大家有时候会认为“挣钱不是公益,花钱或者捐钱才是公益”,这是一种误区,善经济和很多好的企业的诞生,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公益。第一,解决就业,就业是第一民生,这是相当重要的善,接下来可以卖得出去的好产品,相当大的比例是人们需要的,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自然也是一种善,因此不能理解为挣钱就不是善,捐钱才是公益。公益就是让公众受益,越有利于别人,越有利润。过去是如此,今后更是如此。我们要真的打开自己的心胸,关注越来越具有公益色彩的经济的蓬勃发展。

以下为对谈实录:

孙雪梅:非常感谢和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想,大家之所以来,都是因为有一个字:善。孟子曾经说过:人性本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也讲究与人为善;我们今天这个主题叫做“连接·共益·可持续”,也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大善。所以善的文化源远流长,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今天特别我们邀请到两位大咖嘉宾,一起对谈“善学”。有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老师、有请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慈济大学副教授、中国善学研究发展中心顾问何日生老师。

两位老师是老朋友,今天我作为后辈也是向两位老师来学习的。何日生老师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这些国际名校做访问学者,做善经济、善治理的研究,今年还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善学研究发展中心,何老师为什么发起这样一个中心?

何日生:感谢雪梅以及岩松兄,感谢各位贵宾,感谢各位的邀请。善学在文化中是一个很长远的概念和实践。我个人从新闻工作者到参与公益十几年,我看了很多的企业家通过慈善,人生价值观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利己为中心到利他为中心,他们的企业经营以及家庭关系完全改变。这样一个善的理念,通过实践、行动会改变你的价值观。善为什么这么重要?东西方都讲至善,至善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当然西方也谈善,比如说柏拉图讲“至善就是真理”,它是一个概念性的。但中国人的善,其实是一种普惠于大众,是利他的精神。利己虽有至道,佛学也不学,除非因不知其善也。除非有真理我也不想学,除非这个真理可以达到善,除非可以帮助这个社会。善其实是普及万方,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于万物,水是利他的精神。从这样一个慈善经验可以总结出善的重要性,理解到整个东西方的善学。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从善的角度,推广善文化、善经济、善治理、善环境。这样的思想能够在当代有普适性,能够落实到当代,这是很重要的课题。

孙雪梅:其实我们三个人都可以说是媒体公益人。白岩松老师也一直做善经济、善治理的倡导。我想问白老师,在当代的文化体系当中,善的价值如何来体现?或者说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白岩松:首先要有敬畏,信仰在我们这个国土上并不严格意义以宗教作为体现。但是千百年来这种信仰一直存在,中国人的信仰很重要的一点也许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宗教,而是一种敬畏。敬畏当中是两个词:敬、畏。畏,往往是底线,不能突破底线。我们很多问题是底线在不断地突破。敬,我认为,什么是最高标准,在中国文化当中,善是相当重要的“畏”。我们“敬”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善”字做体现。包括日生兄做访问学者,多次聊到这一点。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大家普遍认为对于大陆来说,2008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公益元年,一个新的起跑点。回望这十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于善经济、善政治有更充分的理解。谈不上倡导,应该思考一些新的观念。大家有的时候会认为:挣钱不是公益,花钱或者捐钱才是公益。这不对,很多好的企业的诞生是相当重要的公益。第一,解决就业,就业是第一民生,这是相当重要的善。接下来可以卖得出去好产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自然也是一种善,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挣钱就不是善,捐钱才是公益,不是这样理解的。打麻将赌博都是捐钱,你能说它是公益项目吗?过去这一百年,抗菌药物的生产、避孕套的出现、治疗艾滋病毒有效药物的出现,尤其是疫苗普遍在人类当中的使用,请注意,刚才所说的这四点都需要花钱。但他们难道不是人类在一百年当中极其重要的公益吗?公益是什么?公益就是让公众受益,尤其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发明的一个概念:越有利于别人,越有利润。过去是如此,今后更是如此。比如说类似于共享单车,类似于爱彼迎空间的重新组合,包括现在期待着未来私家拥有的停车位,可能也会在互联网时代变为公共资源,这样的话停车的价格大范围下降,每个人可能还有多余的收入,而找不着停车位的人还可以就近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更大范围的善经济的特点。所以我觉得,我们要真的打开自己的心胸,关注越来越具有公益色彩的经济的蓬勃发展。越大的公益,往往就有越大的利润。这两者是结合的。

孙雪梅:此处应该有掌声。正如池总(凤凰网高级副总裁池小燕)致辞当中所说,越考虑人类的未来,其实越有更大的商机,这与白老师说的共通的。我们今天提倡善,当然也是因为现实中确实存在恶,比如说也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带来了环境污染,有人会做严重伤害他人的事情。我们谈善学,应该告诉大家怎么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恶?

何日生:我强调的理念是,面对恶,不是打击恶,是扩大善。面对贫,消灭贫不是打击富,是扩大爱。我相信的是一个正面扩大法,你去花时间打击恶,不如把善扩大。我师傅有一句话,心中布满善的种子,恶就无从所生。我们每个人都去扩大善,去扩大爱,这个恶就慢慢缩小。善很重要的是,动机的善、手段的善和结果的善。善经济也离不开这三个字,不管是任何使命的人,不应该去打击它,而是应该怎么样提升它。有一句话很重要,佛家说,众生就要渡。老子也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你不可能完全消灭恶,但是要不断地扩大善。我们很多时候认为自己是绝对的真理,其他人都是错误,这个会很恐怖,社会对立方更加增加。孟子说“所欲为之善”,为民之所欲才是真正的善。

孙雪梅:不只是消除恶,而是扩大善,此消彼涨。白老师,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人以您的名义来传播一些名言,引导大家说,怎么样善,怎么样做志愿者,那些话真的是您说的吗?如果是别人借用您的名义扩大善,您怎么看?

白岩松:肯定有很多跟我同名的。我也不好直接说,你不能说是我说的,还有其他的人也有权利叫白岩松,所以你没有办法。

一个个体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公益,首先是你的一生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而不是说,你做了很多的负能量,然后想通过做公益让自己拥有正面形象。我觉得一个好企业,首先是你做了利众的事,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最后你挣了蛮多的钱,而且解决了就业,这才是最大的公益。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还是政府,首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才是最大的善和公益。接下来再做我们狭隘意义上所理解的公益。

能够跟日生成为很好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比较接受慈济在这些方面的看法。日生刚才所说的这句话容易被大家误读,对于社会来说,可不能只是不打击恶只扩大善。比如说我们都做过新闻,舆论监督某种角度就是从约束恶、打击恶,慢慢变为善。所以,我觉得这种一点都不矛盾。

我们说是不是所有的经济都是善经济,当然不是。《道德经》有一些话,当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我们有很多的企业越来越在利他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利润,那些不利他只利己的人,短期会获取利润,长期还能获取利润吗?它将来在更利他或者在更大利润的企业里面学习和改变,这也是一种遏制恶向善的概念。不要认为所有善经济都是善经济,所有做公益的人都是善人,不一定。

孙雪梅:说得好!不是所有做公益的人都是善人,作为公益人也不要进行道德绑架,不要觉得自己做公益就一定是高尚的。再说到善学研究发展中心,何老师,这个中心到底接下来会做什么?

何日生:号召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推行善学的研究、个案的研究,包括数据的推广、讲座等等。当然,善总是从上到下,落实到中小学,这很重要,这不是一个人做的事情,我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推动。岩松兄提到的很对,面对恶,并不是说恶就让它存在,我们做过记者,也做过监督。有一个概念是,你打击恶的时候或者你在批判恶的时候你的心态很重要,要以利他的角度、利社会的角度来看待他。因为当我们批评恶的时候,用一些很个人的愤怒,反而会有很多的后果,有很多的后遗症,会带来更多的对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推行这样一个中心和研究是一个开始,从各个层面来看,在经济层面,岩松讲的利他就是利己,更好的利他就是更好的利己。治理也是这样,怎么样“用爱来管理”,以价值来做领导。“以价值做领导”这样一个概念是跟哈佛大学共同发展出来的,其实还是一个开始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号召很多的朋友一起来,陈越光(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以及支持,希望两年内可以推出这样的书籍,希望大家指导。

孙雪梅:虽然我们身处公益慈善行业,但实际上善文化的传播,在公益慈善领域推广却并不是很多。最后问白老师一个问题,善文化的传播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我们该怎么样做?

白岩松:非常简单,让所有人都知道利他是更大的利己,哪怕都为了利己的目的,而愿意做利他的事情。一提到公益和慈善就是奉献、牺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才是一个“余香”,这说小了。老子明确在《道德经》里面说,“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如果整个社会建立了这样一种信念,愿意做善行的会越来越多,因为他自己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认为最好的公益就是在完整的一个链条当中,没有谁是吃亏的,全是受益的,而且是一种乘法效应。这里面包括很多需要改变的观念。善政治也是我们紧下来格外关注的事情。有一个学生毕业了之后想从政,他很忐忑不安地告诉我,白老师我想从政,我说非常支持你,他一愣,他说所有人觉得我是想当官了。我说最大的理想主义是少数历史当中那几个政治家。如果从政的人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就愿意更多地聆听民众的声音,顺应时代的潮流,不仅仅改革开放,而且思想解放,而且开放、开明、开心。

孙雪梅:对,公益慈善并不都是帮助别人,并不是一讲到公益慈善就是奉献。公益慈善的实现路径非常多元,在行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和经验,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助人也在助己,并不矛盾。非常特别感谢两位老师的理想和智慧,我们的对谈到此结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