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佛教饮食观:“吃什么”或影响宇宙构成


来源:凤凰网佛教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生幸福的关键因素,对此并没有太多的争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怎样保证长期健康、终身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文明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编者按:佛教与医学因缘甚深,对痛苦的关注和分析,成为佛家和医家共同的追求。2018年4月8日-9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佛医论坛在厦门石室禅院举行,海峡两岸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佛教与医学的关系。凤凰网佛教特别策划专题《医者佛心》,展示此次论坛上更多元的视角,更理性的分析,共同寻找生命苦旅中的珍贵良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文明教授出席论坛并做了题为《佛教饮食理念与健康生活》的主题演讲。凤凰网佛教编发徐文明教授部分观点如下。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生幸福的关键因素,对此并没有太多的争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怎样保证长期健康、终身健康。这里面,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饮食。佛教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的理论,核心目的就是保障生命的健康。

水世界时,人类会飞,以念为食

佛教认为生命的级别和生活质量与饮食的种类直接相关,而人类在这方面其实是不断退化的。

据《长阿含经》卷六有大量描写。

婆悉咤!今当为汝说四姓本缘。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甞之。”即内指泉中,而试甞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着,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䩕,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注:大正藏1册,37页中下)

这是佛教的宇宙和生命演化理论。一劫结束之后,宇宙尽毁,所有生命命终之后,生于光音天。光音天的生命,自然化生,不须男女,身有光明,飞空而行,其中关健,是因为他们都是以念为食,以精神为食。这里只有光明与声音,或者说只是无形的存在,故生命层次与生活质量最高。

其后,宇宙退化,地变为水,成为水世界,也就是液态世界。此时光音天的众生福尽命终,转入水世界。他们初期还是以念为食,故照样飞行有光,在这里住久了,发现各自的存在,故相互称为众生。此时大地有甘泉涌出,有一类人天性好奇,性情不定,故对此产生了兴趣,便去尝试食用甘泉,吃了几次之后,觉得甘泉味道很美,就产生了贪欲,经常食之,其他众生纷纷效仿。食用甘泉日久之后,其身体越来越粗重,肌肉也变得僵硬起来,形象变丑,身体笨拙,只能在地上行走,不会飞行了。

自从人类从食用无形的精神到有形的液态食物之后,就开始了第一次退化,生活质量也大大降低,然而这只是人类堕落的开始。

贪吃加速了人类的堕落

据《长阿含经》卷六:

婆悉咤,当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象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诤讼,是时地肥遂不复生。(注:大正藏1册,37页下)

人类的饮食还影响了宇宙的构成,本来全是一片光明,后来由于人类堕落,身光不再,进入大冥,后来又衍化出日月星辰,才有了时间岁月。世界从液态之水变成坚固的大地,人类也从饮用甘泉变为食有地味。

在光音天时期,人类的形象都是一样非常美好的,食用甘泉时期,不仅人类变丑,而且还因食用多少不同的缘故,身体也开始有了区别,食用少者,形象退化慢,相对美丽端正,食用多者更加丑陋,端正者生骄慢心,丑陋者生忌妒心,因此双方有了阶层分化,也就有了矛盾与纷争,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平等自在与和谐状态。

由于人类的矛盾纠纷,世界也进一步变坏,原来的甘泉也渐渐枯竭,人类只有开始吃固态的地味。食少者美丽,多食者丑陋,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矛盾也就愈演愈烈,于是连地肥也没有了。

据《长阿含经》卷六:

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色转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诤讼,地肥于是遂不复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即被摈驱遣出于人外,过三月已,然后还归。(注:大正藏1册,37页下、38页上)

原来精细的地肥没有了,复生出粗厚的地肥,后来由于人类的诤讼,最终地肥不再出现,开始有了自然而生的粳米,此时的粳米,没有糠皮,直接可食。食用谷米之后,人的身体结构发生变化,开始有了男女之分。有了男女,相互欣赏,也就有了欲望,开始相互拥抱结合,其初这一行为遭到鄙视和驱离,三月之后才许回来,后来渐以为常。食欲的放纵直接导致色欲的产生,这就更加加速了人类的堕落。

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后果很严重

据《长阿含经》卷六:

佛告婆悉咤:昔所非者,今以为是。时,彼众生习于非法,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以惭愧故,遂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翫习非法,淫欲转增,便有胞胎,因不净生,世间胞胎始于是也。时,彼众生食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无可穷尽。时,彼众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劳勤,今欲并取,以终一日。”即寻并取;于后等侣唤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随意。”彼人复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储积,我今亦欲积粮,以供三日。”其人即储三日余粮。有余众生复来语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积三日余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复念:“此人黠慧,先积余粮,以供三日,吾当效彼,积粮以供五日。”即便往取。时,彼众生竞储积已,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注:大正藏1册,38页上)

为了掩盖色欲和使之合法化,人类建造了房屋,由此进一步导致淫欲的泛滥。因此,人类开始有了胞胎,渐渐成为新人类出现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原来自然化生的现象不复存在,只有通过不净的男女结合才能完成生命的延续和新生。

不仅如此,人类还变得更加懒惰,就连每次取米吃饭都视为负担,开始卖弄聪明,多取多占,提前预支,这就对于粳米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于是连自然的粳米也没有了,开始生了糠糩。

据《长阿含经》卷六:

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今当如何?复相谓言:“当共分地,别标帜。”即寻分地,别立标帜。

婆悉咤!由此因缘,始有田地名生。彼时众生别封田地,各立疆畔,渐生盗心,窃他禾稼,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后,勿复尔也。”其彼众生犹盗不已,其余众生复重呵责而犹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诸人言:“此人自有田稼,而盗他物。”其人复告:“此人打我。”时,彼众人见二人诤已,愁忧不悦,懊恼而言:“众生转恶,世间乃有此不善,生秽恶不净,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烦恼苦报堕三恶道,由有田地致此诤讼。今者宁可立一人为主以治理之,可护者护,可责者责,众共减米,以供给之,使理诤讼。”

时,彼众中自选一人,形体长大,颜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语之言:“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时,彼一人闻众人言,即与为主,断理诤讼,众人即共集米供给。时,彼一人复以善言慰劳众人,众人闻已,皆大欢喜,皆共称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于是,世间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剎利,于是世间始有剎利名生。(大正藏1册,38页中下。)

人类欲望的加深导致私有财产的产生,土地从共有转为私有,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然而田地的私有化并没有导致问题的解决,而是使人性的贪婪和相互侵夺更加严重。为了保护私有财产,避免纷争加剧,于是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演变,开始有了国王和统治者,从平等自由的社会进入到等级社会。等级社会的到来、国王的产生并没有解决人类的堕落问题,因为国王本来就是最大的食利者,也是欲望最大的人,他管理国家的成本很高,普通民众不仅要贡献财产,还要付出自由与人身权利的沉重代价。国王的出现与人类政治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最黑暗的时期,有压迫与剥削,有了独裁与专制。贪婪与残暴的人掌握政权、控制社会、欺压大多数人的现象不仅没有受到扼制、反而变本加厉。

总之,无论宇宙构成、人类自身还是社会制度、道德习俗,都是不断退化的,而归根结蒂,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人类的愚痴与贪婪,都是由于饮食的不断退化,都是由于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

由此可知,食物的种类十分重要,越是轻清,越是无形,就越高级,对人类就越有利。

食物的种类可体现出生命的层次和境界的高低

据《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一〈马王品45〉:

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人间食。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是谓世间有四种之食。彼云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如是,比丘!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四种之食,求于方便办五种之食。(注:大正藏2册,772页中)

如此世间众生食物分为四种,一为抟食,即分段食,是固体的可以用手拿的食物,是最低级的。二是触食(更乐食),即细滑食,对于通过身体接触而产生的感觉,如衣服、洗浴等活动。三是念食,即第六识思念为食。四是识食,即第八识,为精细的精神,是无色天的众生才有的高级食物。

出世间食物有五种,即禅悦食、正愿食、善念食、解脱食、法喜(涅槃之乐)食。

食物的种类可以体现出生命的层次和境界的高低。世间众生乐于四食,出世间者乐于五食,最终达到解脱,获得涅槃之乐。

在世间物质性食物之中,分段食是最低级的,清洁的甘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阳光都是食物,都是滋养生命的因素。

在分段食之中,也有肉食与素食的区分。

人的生命要想延续,就必须从外部摄入营养,必须吃饭,选择什么样的食物,以什么样的方式饮食,就成了判断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也曾经和其他凶猛的动物一样,用牙齿嘶咬弱小的生物,以其他生命残酷的死亡为代价也维护自己的生存。然而,这个时候的人类还处在野蛮的时代,甚至还不能算作人类,因为基本上没有从动物世界里走出来。只有人类学会使用火,有了熟食,并且开始了农业,选择了以素食为主,人类的文明程度才大大提高,人类才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成长为真正的有礼仪、有文明的人。

食素不仅有利于健康,还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程度的体现。“肉食者鄙”,古人早已发现了这一真理,因为肉食体现了人的动物性,体现了人性的残忍与野蛮。食肉,就必然会导致杀生,这与人类的善良本性相违背,还会导致因果轮回与相互报复,堕入三恶道之中。被杀害的动物必然会生起嗔怒与恐惧,导致毒素的分泌,对食肉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肉食者容易生起嗔心,性格暴躁,无论是对自己的身心和谐还是他人与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