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打着宗教名义大肆敛财事情发生。本该清净、自然的修心之所变得有些乌烟瘴气、一地鸡毛。人们普遍认为,寺庙宫观的商业化是不该要整治了?2017年11月23日,国家宗教事物局联合中宣部等12各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2018年2月1日,新修订的《宗教管理条例》开始执行,打着宗教名义大肆敛财事情正在逐渐减少。寺庙宫观清净了,可是这背后的逻辑你弄清楚了吗?本期《两个和尚锵锵锵》就将为大家还原,现在的寺庙为何会出现商业化以及古代的和尚怎么养活自己!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尤志东:《两个和尚锵锵锵》,欢迎延参法师和印能法师,欢迎两位。2月1号开始实施的《宗教管理条例》当中,关于佛教商业化的问题说要开始治理。其实关于佛教商业化的问题讨论一直存在,很多人会觉得说,佛教寺院这种地方,为什么要赚钱呢?
印能法师:我个人来觉得呢,中国最早的佛教,因为各朝代都信佛,所以出家人的这种吃和住都不成问题。
延参法师:在四祖道信以后,我们由于僧人也越来越多。
印能法师:有的皇帝也好,王爷也好,他们就把这个地,布施供养给寺庙,然后这个寺庙就开始农禅并重,自给自足。话说法轮未转,食轮先行;兵马没动,粮草先行。你修行、弘法吃喝拉撒睡,后勤保障,缺不了的这个经济。比如我在扬州高旻寺,高旻寺在解放前有2000亩稻田,本身它就租出去,一部分靠这个收租,这是其一。其二,留一部分僧人们自己劳作,然后还有菜地,将近有一百多亩呢。扬州跟北方不一样,冬天有那种上海青的小青菜,整个冬天都有青菜吃,那个青菜又还甜。
尤志东:印能法师能不能不要岔题,认真回答我的问题。
印能法师:好,我继续。到后来解放以后,因为咱们土改,寺庙里几乎就没有地了。然后仅有的地,也根本就不够吃喝拉撒用,就只能靠信众的这种捐助。
尤志东:就是香火钱是吗?
延参法师:印能法师说的是,有一些寺院像云居山真如寺这种,它在山上;还有一些寺院,它在城市里,在城市里的,它没有地了。
印能法师:就没地了,然后怎么办呢?只能靠信众捐助,但有的寺庙信众捐助也不够用。所以怎么办呢?有一些寺庙就合理合法有一些流通处。流通什么?一些个佛教的用品,因为他也是有成本的,就是说你这个东西。
尤志东:卖点东西,做点小本生意。
印能法师:对,早期这个商业是可以理解。
延参法师:我想说一点就是,为什么在前几十年,寺院当中会出现这种门票这种现象?在历史长河当中没有出现过,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世间因缘,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变革,很多寺院毁于战火,或者毁于各种原因。
印能法师:它要重建。
延参法师:确实到目前来说,很多寺院还没有完成修复。
尤志东:所以需要门票收入这块是吗?
印能法师:所以一来二去就变成现在这种状态。
尤志东:现在很多人可能觉得说,我对寺庙的期待是我去烧香拜佛,以一个虔诚的心过去。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好像去到一个景区一样,我这边收个门票,那边还坐个摆渡车,到了这边小商品摆一堆让我买,门口还有算卦的,你要不要算一卦?
印能法师:这个造成了信仰的成本的增高。东东说景区门票、摆渡车,这都两笔开销了;到了庙门口,再收一个门票三笔了;然后再买个高香四笔了,然后再买点小挂件五笔了。
尤志东:然后再有人拉你去算个卦。
印能法师:对,六笔了。所以这个我个人认为,随着新修订的《宗教管理条例》的颁布,很多地方(的商业化)已经没有了。但是我要重申一点,真正正信的寺庙,这些东西,你都看不见的。
延参法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时代在进步,理念在进步。《宗教事务条例》的出来是恰到好处。我们说宗教文化,它传递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我们说为什么要做到关怀社会?悲悯大众,见证时代发展,我们说能不能完成对这个新时代的先诠释?《宗教事务条例》出台了,这个世间因缘真的是太符合这个时代。
印能法师:太好了,而且从某一方面,它杜绝了一些像刚才说的商业。我认为(刚才说的)都是小商业,还有更大一种,某些地方管理不善,导致了有公司把寺庙拿下,进行经营,我觉得这个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但是《宗教事务条例》出台以后,对这类的事情,国家是有非常非常强有力的规定出台了,后面会越来越好的。
尤志东:谢谢两位法师的分享,以上就是本期的《两个和尚锵锵锵》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