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曾文:以文明和谐的佛寺面貌迎接上海世博会
2009年11月19日 16:31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在第八届觉群文化周上发表了《以文明和谐的佛寺面貌迎接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讲,演讲摘要如下:

2010年5月至10月,五年一度的大型综合性注册类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全中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翘首以待。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为五个副题。据悉,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 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积极塑造“和谐城市”的形象,努力贯彻“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与“人与人的和谐”三大理念,弘扬“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预计上海世博会将有22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展览,有海内外7000多万人前来参观,必将以“创新”、“融合”的主旋律,推进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谱写新世纪世博会的新篇章。在这种形势下,上海玉佛寺第八届“觉群文化周” 举办“迎世博学者论坛”,邀集学者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并以“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为专题展开讨论,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佛教组织和信众积极回应世博会、参与社会发展事业的进取精神,很有意义,应予赞扬。

按照惯例,中国当代经济、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包括传统文化、艺术在内的中国文化将在世博会展出,然而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参观者还将利用在中国的期间参观上海和其他城镇的工厂、企业、商店和文化教育设施,也可能参观访问分布各地的宗教组织和场所。那么,上海的以寺院为基层单位的佛教将以怎样的面目来迎接世博会呢?笔者在这里提出的一些想法,仅供有关方面参考并与诸位交流。

一、以佛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展现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佛教在中国已经传播2000多年,早已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宗教之一,是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寺,这一佛教的最基层的传法场所和社会组织形式,蕴含着佛教走过漫长民族化历程所留下的轨迹和文化底蕴,浸透着中华民族崇尚和谐、庄严、自尊自强和乐观进取的人文精神。从佛寺恢廓壮丽的宫殿式建筑、错落有致的院落布局、造型各异和形象逼真的佛菩萨造像、卷帙浩繁的佛典宝藏,到仪轨齐整和行止有序的僧团组织、洪亮而富有节奏的诵经、庄严肃穆的法会、抑扬顿挫沁人心脾的佛教音乐……,向人们展现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面貌,展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神韵。在世博会即将到来之际,相信不仅上海佛寺,而且全国各地寺院,能够组织力量对寺院建筑环境、寺内设施、周边秩序及相关事项进行全面检查、合理规整,并且严格规定文明进香供佛的做法,宣传文明礼仪。这样,寺院还是老寺院,然而面貌却焕然一新。让那些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同阶层的参观者,一入佛寺,就仿佛踏入一方净土。有佛教信仰者,能够欣然虔诚地上香,礼拜佛菩萨;没有佛教信仰者,能够怀着尊敬的心情参观访问佛寺,从而加深对中国佛教和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文化的了解,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二、以佛寺僧团规整有序的面貌,展示当代中国佛教的旺盛活力新中国建立后,在一段时期内佛教与其他宗教一样经历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然而在上世纪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皆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全国各地寺院不断得到恢复、扩建。中国佛教协会先后发布《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退职的规定》、《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及《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等规约条例,2005年国务院又面向全国宗教界发布了《宗教事务条例》,从而使各级佛教组织和佛寺条例、制度日益健全,促使中国佛教更加规整,焕发新的活力。近年以来,中国各地佛教界的组织、寺院和僧众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取得 很大进展,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所谓加强佛教界的自身建设,按照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在佛协六届会议上所作《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报告中所说,包括“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并且不断发展佛教的文化和教育事业。现在,全国佛教界涌现一大批年富力强和素质较好的骨干力量,各地佛寺在弘法、举办教育和各种文化事业、开展慈悲济世的福利事业等等方面,取得很多成绩。本届世博会将以“创新”、”融合”为主旋律,弘扬“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在上海摆下世纪舞台。相信上海的佛寺、各地佛寺和广大的僧俗信众,能够以中国佛教寺院和团体的规整有序的面貌,展示当代中国佛教拥有适应时代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旺盛活力。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