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净法师: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 参禅与念佛
2009年10月27日 16:42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理净法师:中国佛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籍贯中国甘肃省渭源县人,1986年出家。1990年考入中国佛学院本科班学习,1994年于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依刘峰教授学习中观学,1997年研究生毕业后聘请为中国佛学院讲师,至今任教于中国佛学院。主要佛学论文有:《三论宗的判教》、《三论宗巨匠吉藏大师》、《中观与唯识破尘之区别》、《三论宗观智之窥探》、《中观破空意》等五十多篇佛学论文,在海内外佛教杂志上发表。

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参禅与念佛

内容提要:“禅净双修”是近代中国佛教发展的特色,将参禅与念佛有力的结合起来,使得禅宗和净土宗共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禅宗与净土宗在教理上和修行方法上都不相同,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净土宗主张念佛往西方净土。自宋明以后禅净两家逐渐相融,实行参禅念佛相结合的“禅净双修”。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著名高僧虚云老和尚的“禅净双修”思想,虚云老和尚是禅门巨匠,禀承了禅宗五家的法脉,成为近代禅宗中兴祖师。其禅学思想主张参禅与念佛不二,推行“禅净双修”的思想。

序 言

禅宗与净土宗是近代中国佛教发展的两大体系,在修行的方法上主要是禅宗与净土宗,“禅净双修”是近代中国佛教发展的特色,将参禅与念佛有力的结合起来,促使中国近代佛教的共同发展。禅宗与净土宗在中国早期唐宋时期是互不相关,无论是从教理上讲或者在修行方法而言,都相互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和相互抵触的思想。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而净土宗则主张“念佛名号,承佛接引,往生净土,花开见佛”的主张。在修行的方法上禅宗主张“断诸妄念,直参话头”,而净土宗则主张“念佛名号,往生净土”。到宋明以后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转型,禅宗与净土宗也开始从互不相融而相互融合,在教理和修行方法上都互取互补而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禅净双修”的佛教格局,承载了今天中国佛教发展的局面。
五代永明延寿大师,明代莲池大师、藕益大师皆是禅门巨匠,后转修净土念佛法门,后人推举为净土宗祖师,由此扭转了禅净不融的对立局面,开创了“禅净双修”的新格局。到近代中国佛教史上有著名禅门巨匠虚云老和尚常常在禅堂开示学人时,提出“念佛不碍参禅,参禅念佛不二”的禅学思想主张。使得近代的中国佛教基本上打破了过去禅与净格格不入的思想体系,形成了“禅净双修”的新的佛教格局,建立起了近现代“人间佛教”思想的中国佛教发展方向。今本文从近代高僧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关于如何将“参禅与念佛”结合起来,从而阐述虚云老和尚“参禅不碍念佛”的禅学思想。对我们今修学“禅净”和研究“禅净”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研究价值。

一、虚云老和尚事迹略述

依据《虚云和尚自述年普》记载:“予俗姓萧,系出兰陵,梁武帝之后。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戊戌已亥间,左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忧无后,母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翌年,父移佐泉州府幕。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七月二十九日寅时诞生于泉州府幕。” 于咸丰八年(1858)礼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长老剃度出家,时年十九岁,赐法名演彻,法号古岩,字德清,后自号虚云。第二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时年二十岁。受戒后隐居于鼓山后山华严洞礼万佛忏三年,后又修苦行三年。于同治九年(1870)离开鼓山始游学参访,先到天台山龙泉庵亲近融镜长老,见虚云衣衫破烂、长发垢面,随问曰:“你是僧也?道也?俗也?”虚云答言:“僧,已受具足戒。”于是融镜长老批评曰:“你知道古人持身,还知道古人持心否?观你所作,近于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饮,寿命万年,亦不过如《楞严》十种仙之一,去道尚远。即进一步,证到初果,亦不过自了汉耳。” 在融镜长老的启发下,往国清寺参学“禅制”,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

于光绪八年(1882)为报父母养育之恩,朝拜普陀山观音道场,并发愿朝拜山西五台山文殊道场。于当年七月初一日,由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直至五台山为止。于光绪十年(1884)五月底至五台山显通寺,前后长达近三年时间,途经浙江、江苏、河南、山西等省,杭州、苏州、南京、郑州、洛阳、太原等重要城市,跨跃长江、黄河,步行一千多公里,经历了日晒雨淋、冰冻寒冷、露宿野外和病苦饥饿等重重苦难,最终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在此途中虽然经历了很多艰难,但也感动了文殊菩萨化现相救,并帮虚云背行李送到五台山的奇遇。《虚云和尚传》记载:“光绪八年壬午,自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一路上饥寒雪掩,痢疾腹泻,口流鲜血,三次大病,奄奄待死,感文殊菩萨化身文吉俗人两次相救,备尝艰辛,历时三载,始抵五台山显通寺。” 

于光绪十年(1884)七月初十拜谢文殊菩萨下山,途经陕西、甘肃、四川进入西藏,到达拉萨朝拜了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等西藏佛教圣地。于光绪十五年(1889)由西藏前往印度朝拜佛陀圣地,经不丹国,越葱岭、翻雪山进入印度。时虚云赋诗一首:“何物横天,晴空入望中;这般银世界,无异玉璁珑。已拂尘氛远,仍疑碧落通;清凉无热恼,应胜水晶宫。” 在印度朝拜了佛陀圣迹后,经孟加拉、缅甸进入中国云南,朝拜迦叶尊者道场鸡足山。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朝拜九华山地藏菩萨月身宝塔,与扬州高旻寺主持月朗相遇,得知高旻寺连续打十二个禅期,随下山前往扬州高旻寺禅堂。进入禅堂打期至腊月初八,七期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于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仍述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曰:“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自此“明心见性,豁然顿悟”,成就了一代禅门大师。
虚云老和尚一生建禅堂不记其数,法子遍布海内外,接续禅宗五家法脉,成为中国近代禅宗史上的中兴祖师。但由于宿业所感,晚年解放初期“五反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