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夏年:沉痛悼念我所尊敬的圣严法师
2009年02月05日 09:55凤凰网华人佛教  【


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副编审

今天我在福建出差,路上接到李家振先生的电话,嘱我对圣严法师圆寂说两句话,我立即允诺,之所以我要这样做,是因为我对圣严法师的尊敬,当然也来自于我与他有过多次接触。

我和圣严法师的交情不深,我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多次见面,但是也只是打个招呼而已,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交谈。我和圣严法师是老乡,都是江苏常熟人,但是我们在一起时从来没有谈过家乡的事情。我们的接触最多的一次,是我对他的采访,但是由于我们谈的话题太敏感了,所以这篇采访最终也没有发表出来。

虽然我与圣严法师没有多少交情,但是我对他的尊敬还是很深的,因为我对他的更多的认识是在拜读了他撰写的几本佛学著作后,对他生起了深深敬意。

我拜读的圣严法师的第一本著作是他的《印度佛教史》。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印度,但是对印度的佛教研究由于支蔓太多,因之研究印度佛教史的僧人与学者众多,却仍然未能够厘清印度佛教史的上众多的史实。圣严法师的《印度佛教史》是一本了解印度佛教的入门著作,这本著作最大的特点是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解说了印度佛教的发展过程,使原本十分复杂的印度佛教一下变得清晰起来,因此为了解印度的佛教发展,提供了学习的门径,所以这本著作一直在国内的佛教界里屡次出版,并被一些佛学院作为教材而广泛使用。我本人也在拜读的过程中学到了众多的知识,至今仍然不时去翻阅一下。

我拜读的圣严法师的第二本著作是《佛教戒律学》。戒律是佛教之根,也是僧团管理的根本。从印度佛教创立之后,到了现在,佛教戒律一直是佛教界奉行的根本所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佛教的戒律研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至今对戒律的研究成果不多,且质量也不高矣,描述性的著作多于研究性的著作,而且很多著作并没有抓住佛教戒律的根本,也没有将戒律的研究应用到现实的佛教界中,所以至今佛教对制度研究的问题还没有一个明显的突破,这是当前佛教界和学术界应当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圣严法师的《佛教戒律学》,是一本系统介绍佛教戒律的历史与内容的著作,这本著作的特点在于还是用简明的语言勾勒了佛教戒律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中国佛教几个戒本流传的历史,虽然着墨不多,但是线索非常清晰,学习之后不仅能对戒律历史发展有一个俯瞰式地了解,而且还对戒律学的内容有一个全盘地掌握。也正由于这一点,这本著作应当算为当今佛教研究的一本范本,至少在短期内还不会有人超越。

我拜读的圣严法师的第三本著作是《明代佛教史》。中国佛教自东汉传入之后,到了明清时代,正在走入末途,很多学者形容这时是佛教的世俗化时代。我本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对明代佛教的衰落这一事实是不能否定的。研究明代佛教,最大的问题是资料众多,问题滋生不少,且需要作很多考证的功夫,因此在相当的程度上对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困惑。十多年前由于大陆的学术界要在佛教研究上进行补课,学者的更多注意力是集中在佛教初传与鼎盛期的佛教,相对来说,对明代的佛教研究则不是太多,我们更多的要参考的是已故的郭朋先生撰写的《明清佛教》。圣严法师的《明代佛教史》仍然保持了他的写作风格,即抓住明代佛教的主要史实,以提纲挚领的方式,将明代佛教的图景给展现出来,对我们了解整个明代佛教的发展线索无不大有俾益,因此这本著作也得到了佛教界的重视,在教内广泛流传。我本人也通过这本书对明代佛教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当然我国学术界现在对明代的佛教研究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而且在某些专题研究方面,已经超过了《明代佛教史》的深度,但是在整个明代佛教的概况介绍方面,这本书至今仍然有用,至少目前我们还没有见到同类的著作出版,当然正在撰写的专著仍然还在。

   编辑: 邢彦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