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与企业和谐发展
2009年03月28日 21:32 】 【打印已有评论0

内容摘要:佛教是社会文化,是社会现象诸多的一种,佛法真谛也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指南。本文在阐扬佛教文化精粹同时,多角度、多侧面概述了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及和谐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佛教 企业 发展 责任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了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真实的写照;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汇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瀚海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佛教哲学蕴藏著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独到的见解,释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佛教精神与企业经营理念的内在联系及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准在不断提高,在快节奏的前进步伐中,“贪、嗔、痴”欲念充斥著人们的头脑,精神领域面临著重重困难,面对著无穷的竞争压力、面对著毫无节制的物欲渴求,心情紧张、疲劳、烦躁、焦虑,痛苦、烦恼等种种问题缠绕著众生,人们不能享受生命内在的自在、喜悦和安祥,而其根源皆来自于一个字——心。万法唯心,当我们识破表像看本质时,我们会发现,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麻烦、是非,都是因为人心出了问题,种种的私心杂念,种种贪爱欲求,令众生执妄成真,迷失于真理之外,沉沦堕落,令这个从外表看似人类文明进化的时代,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乱相丛生,苦难不止……!

佛经说:“惟行菩萨行者得成佛,其修独觉禅者永不得成佛”。佛理说佛与众生同出一源,本为一体,岂可有一独悟而众生迷。佛教根本上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要求把自我拯救建立在每个人的努力并引导众生的共同努力基础上。自度度他、自济济人,或说通过超度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超度、通过救济别人自求得自己的救济,这是佛教中经世济众的基本精神。

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的企业,应该吸纳经世济众的精神,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虽然企业的组织目的就是赢利,但并不表明企业以赢利为唯一目的和准则。企业可以通过其用以获利的产品来给别人带来思想、身体上的解脱,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所经营的产品,都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企业通过赢利来帮助企业员工以及社会解脱痛苦、寻求快乐。而企业员工和社会得到企业的帮助后,会自然而然地信奉企业本身所宣导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企业树立了经世济众的精神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会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帮助。

在我集团公司总部,奉请著一尊大弥勒佛像。我是这样解释的: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能为“武山”所吸纳。武山的大部员工大多处于相对落后地区,文化水准不高,他们到工厂就是打工赚钱,还不太容易接受“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之类的教育。所以我提出“做好每一件产品,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在利益自己的同时,利益他人,利益社会”,这就把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心愿统一起来了。本著与众生广结善缘的宗旨,员工的干劲十分高涨,同时在技术品质上严格把关,企业效益也连年递增。佛教里蕴藏著优秀的思想文化,如它提倡的道德、觉悟、敬业等精神就很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佛教宣扬的“普渡众生”与我们提倡的“为人民服务”有共通之处。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赵振增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