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的十字路口
2009年03月28日 21:19 】 【打印已有评论0

佛教有个观点,事物没有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一念间就有天壤之别,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只是心境发生了变化。这道理同样有助我们认识和应对当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为一念之差, 可能促成中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也可能使中国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

中国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四万个亿的投资,二是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危机。把这些搞清楚,困难也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本文试图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国“号脉”和开 “药方”。

目前的经济窘况很难归咎到金融危机,回顾中国经济成长过程,多年来走的是“高投资”、“高增长”、“高耗能”和“低效益”路子,称之“泡沫经济”也不为过。继续这种模式,包括现阶段为就业、稳定的考量去“保八”,将会有更大的麻烦。原因无外乎是:中国产业层次和结构存在明显缺陷: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科技进步不足,管理水准、劳动力素质偏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更是惊人。也就说,这次不出问题,下次难逃一劫,“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我很赞成广东汪洋的做法,腾笼换鸟,利用金融危机,把落后的产业淘汰,把经济的泡沫挤出去。须知,中国专案投资和决策存在太多“潜规则”和“盲目性”,拉关系、暗箱操作是企业“成功”的法则,各项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民间有些盛行说法:如“专案投资一半都进了个人腰包”、“跑步(部)钱进”等等,虽无法简单辨别真伪,但从近年来大量腐败案件中观察,问题的确非常严重。固然中国发改委、环保、科技、国土、文物等部门均参与项目规划或审批,但实际操作,地方政府“好大喜功”、纷纷上马“面子工程”、某些利益集团利用行政程式来 “圈钱”或保护其合法性等, 决定了许多专案即使从构想、规划、设计、立项到实施方面“层层有论证、步步有把关”,结果却让人匪夷所思,甚至近乎荒唐。如:中国持有如此巨大的美国国债,入主美国黑石基金、摩根史坦利,全球性的资源投资,及近期并购必拓的案子等,这些主意是怎么想出来的?决策到底是谁做出来的?“年年失误年年悟”的结果是“年年悟失年年悟”,这对一个开始讲负责任的政府来说,是否真的应该反思了?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肖武男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