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包容和谐快乐是弥勒信仰的基础,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良药,是传统佛教对现代社会的馈赠。本文通过对弥勒信仰,弥勒净土及中国历史上会稽山弥勒净土的论述,阐述了弥勒信仰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包容 和谐
一、弥勒,弥勒菩萨,弥勒佛
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氏。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西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弥勒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具足转轮王相。弥勒学佛的历史,比释迦牟尼悠久。但他因重慧学,喜好交游,爱吃穿,勇猛精进方面,不如释迦牟尼,结果是释迦牟尼先成道了。有这么个故事可说明弥勒爱穿华丽衣裳:当时的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唯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这引起一些比丘议论,但弥勒听了根本不在意。所以,未来弥勒佛度化的阎浮提,树上都会长出华丽的衣裳。弥勒随释迦世尊出家时,常与大乘菩萨为伍,和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同事。在大乘法会上,弥勒菩萨都占有重要席位。
弥勒在佛教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不仅大乘佛教信仰他,小乘佛教也信仰他,藏传佛教更是将他作为未来佛来供奉信仰,几乎每一所藏传佛教寺院都有一尊大型弥勒佛像作为主尊单独供奉(弥勒佛在藏语中称为“强巴佛”)。现今中国的敦煌、云岗、龙门三大石窟遗存,都能看到数量众多的弥勒造像,且都占据著重要的位置。据统计,三大石窟中仅北魏一朝的弥勒造像就多达四十四尊,仅次于释迦世尊的四十六尊。弥勒造像的高度也仅次于释迦世尊。盛唐时期雕凿的四川乐山大佛,不但是中国最大的弥勒石佛像,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绍兴会稽山地区遗存的南北朝及五代时期的新昌大佛及柯岩石佛,都是弥勒佛。北京雍和宫至今矗立著最大的木制弥勒佛像,该像原为清朝皇室所供奉,佛像高18米,埋入地下部分8米,总长26米,堪称顶天立地之室内木雕巨佛。
释迦牟尼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看待的。他选择弥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这件事曾引起一些佛弟子的不理解。如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记载,优波离问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释迦牟尼回答优波离说:“十二年后,弥勒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密,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不停地转大法轮,度诸天子”。
弥勒和释迦牟尼的渊源颇深。《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食肉经》记载,在过去无数劫时,有一世界,名曰华敷,佛号弥勒。有一大婆罗门人,名一切智光明仙人,聪慧多智,广博众经,世间技艺六十四能,无不熟练。仙人闻佛出世,听佛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后,便虔诚信服,皈依为佛弟子,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誓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于是仙人舍家入山,勤修梵行。八千年中,乞食自活,诵持《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一心不乱。其时世间有雨星现,大雨不止,洪水暴发,仙人不得乞食,历经七日,粒米未进。其时仙人住的林中有五百只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二兽,见仙人七日未食,命不云远,法幢将崩,法海将竭。为护无上大法久住,母子不惜生命,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养仙人。仙人闻睹,悲不能言,心痛欲碎,即语慈偈:
宁当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
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
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
如佛所说行慈者,此人行总不满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没生死不成佛。
作者:
潘建国
编辑:
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