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03月28日 22:20 】 【打印已有评论0

内容摘要:僧伽教育维系佛法的命运。面对新时代对僧伽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内外智者纷纷作出敏锐而积极的回应。首先,本文赞同 “学修一体化”的僧伽教育总体理念。其次,根据三藏教典对戒定慧三学修学次第的阐述,强调僧伽教育应以戒律为基石。随后,介绍了二十年来从事尼众僧伽教育、构建“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模式的具体实践。最后,立足僧伽教育的现实,简略汇报了自己对“有教无类”、“企业参与”等问题的不成熟见解。以此抛砖引玉,为当前僧伽教育的探索提供一个不成熟的思路与个案。

关键词:僧伽教育 学修一体 以戒为师 

前言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教从遥远的印度迂回曲折传到了东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佛教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及主客观环境的猛力挑战,教内外诸多大德智士对佛教的使命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尤其是僧伽教育的模式体系、目标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方案,笔者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借此拙文,将自己二十年来在尼众教育事业方面的体会和心得向诸位作一汇报,以期得到拨正和指教。

一、 僧伽教育的模式选择 -- 学修一体

无论学佛者还是佛学者,大都认同赵朴初老会长在92年“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即“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僧教育基本理念。

基于对此理念的赞同及遵循,立足于当前尼僧教育的实情,笔者窃思:若欲切实贯彻“学修一体化”,需要重审现行僧教育模式的利弊。针对新一代僧众的特点,结合时代对僧教育的要求,必须慎重抉择教育模式。

二十年中,不断地深入体悟佛陀出世慈悲利生的旨趣,认真领会祖师们对僧教育的真知灼见,缅怀前辈承办僧教育的不朽贡献,思考专家学者对僧教育的精辟评点,试探性地规划了五台山普寿寺尼僧教育的总体框架:即“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模式。此中的“三”是指三个机构:五台山普寿寺--修行道场;榆次大乘寺--教育场所;菩提爱心协会--慈善机构。其中的“一”是指菩提爱心协会承办的旨在济助孤寡老人弱势群体的一项慈善事业--清泰赡养园。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如瑞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