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假面仪式舞蹈——羌姆的起源
2009年08月24日 14:47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打印共有评论0

亚洲许多地区的节日庆典往往同假面祭祀联系在一起,其中,又以西藏最为典型。每逢一年中全藏的、某一小区的、抑或某座寺院的祭典日,佛寺里的僧侣们便会穿起锦绣彩袍,戴起硕大而华丽的面具,秘密地或公开地跳起威武庄严的祈神之舞,这类表演,藏语统称之为“羌姆”。

“羌姆”的本义为“跳舞”,它与称呼民间舞蹈的“卓”等词汇相对应,特指以表达宗教奥义为目的的寺院祭神仪式舞以及少数与之相关的俗人宗教舞蹈。汉地的人们将之称作“跳神”,虽不十分准确,却也绘声绘形且早已约定俗成,为大家所理解。

羌姆的起源

要寻羌姆的起源,便得追溯到佛教初传西藏的历史以及藏地的第一座佛寺的建立。

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了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并开启了佛法弘传的事业。为镇压盘踞雪域的罗剎魔女,他依照文成公主的推断,下令在吐蕃王朝的腹心之地拉萨建大昭、小昭二寺,又在势力所及的“四茹”地区建十二座“镇魔寺”,分别镇压魔女的肩、肘、手、膝、足各处,“以为十二不移之钉”。这些寺庙当时仅用来供奉神像和经典,并无常住僧人和规范化的佛事活动,所以还只能算作“庙”,而不是“寺”。

公元八世纪中叶,继任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的赤松德赞,为排除崇信传统苯教、把持朝政的权臣,决心大力弘传佛法。他从尼泊尔请来印度高僧寂护,却“以此触怒了藏地所有凶恶鬼神,很快就发生了雷霹红山宫,以及年荒、人病、畜瘟等灾祸,这样一来,那些以作恶的奸巨们为首的藏民都说,这是信奉佛法所得的恶报,而对佛法大生反感”。寂护因此被迫返回尼泊尔,临走时建议藏王迎请印度的密宗大师莲花生,以法力排除阻碍佛教传播的恶障。

莲花生应邀而来,沿途降伏了念青唐拉、罗剎、十二丹玛女神等藏地妖魔鬼怪,来到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地方,即同返回吐蕃的寂护一道,协助赤松德赞建造“桑耶永固天成寺”。这座寺院规模宏大,全然仿照佛教理想世界和密宗坛城的图像,以正中的大殿象征须弥山,四周分布着代表四大洲的四座殿堂和代表八小洲的八座侍殿。大殿四角延长线上,分建白、红、黑、绿四菩提塔,外围以一圆形寺塔环绕。

桑耶寺是西藏首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吐蕃第一批僧人在这里出家,大批佛典在这里翻译成藏文,而最早的寺院假面神舞亦在这里诞生。

根据藏文史籍记载,桑耶寺在修建过程中曾遇到本地鬼神的破坏,以至白天筑起的殿宇,夜晚便被拆毁。为此,莲花生大师施展他的神变法力,吟唱镇压鬼神之道歌,“降伏了一切八部鬼神,令他们立下誓言,制定诸神所喜的祭祀物品,又说出了镇伏凶神的歌词,在虚空中作金刚舞”。由此不仅消除了鬼魅的捣乱,而且驭使他们为建寺出力,这段文字里所说的“金刚舞”,便是开创羌姆之先河的桑耶假面神舞。

尽管古籍中对羌姆起源的详情言之甚少,但它由多条泉流汇聚而成,当是无可置疑的。羌姆的渊源之一,当然是其时盛行于印度的密宗仪式性表演。莲花生的故乡乌仗那(今属巴基斯坦),便以密宗舞蹈而闻名。尔金林巴发掘的藏文伏藏著作《莲花生大师本生传》,讲到莲花生诞生于海中的乌东哇拉花蕊中,被乌仗那的安札菩提王迎入宫殿,沿途“众人欢喜来迎接,有骑老虎的,有骑狮子的,还有骑大鹏的,骑士共有三百名,有跳密宗舞的,有演密宗戏的,有打密宗鼓的。”莲花生在桑耶寺创编的金刚舞,显然采纳了印度流行的密教仪式化表演作为基础。赤松德赞的妃子玛尔尖莎有一段攻击这种舞蹈的言辞,正好为此作了注脚;

“诬蔑说是什么嘎巴拉,

乃是一颗死人头骷髅,

瓦斯达颜原来是肠子,

骨吹号原来是人腿骨,

所谓大张皮就是人皮,

罗达品是抹血之供品,

所谓坛城花花绿绿的,

所谓舞蹈珠是骨头珠,

所谓使者是个光身子,

所谓加持作假骗人的,

所谓神脸不过是面具,

哪是佛法,是印度人教给的坏东西。”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