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华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是世界佛教徒公认的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首华严宗祖庭道场(即华严宗发祥地),华严宗初祖杜顺大师在这里依据《华严经》思想,创立了华严宗。
华严宗的成立促使中国佛教大乘八宗相继成立,其思想揉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华严宗思想后来对程朱理学的影响非常巨大,其“圆融和谐”的主体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所讲的第一部大乘经典,体系完备,内容丰富,为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影响到我国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华严经》经典教义和华严宗思想经由华严寺传播到世界各地,华严寺在旅游朝圣、国际交往、文化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巨大的历史贡献。
目前寺院满目荒废,建筑基本被毁,所存文物亟待保护,水电路基础设施很差,无法满足正常的宗教需求,无力接待国际佛教界友人前来交流,现况与祖庭寺院地位不符,成为中国佛教界唯一一所没有恢复重建的祖庭寺。尤其在阴雨连天季节,周边山体不断下滑,寺内历代文物和建筑设施危在旦及;由于寺院建筑不断损坏,基础设施很差,道路泥泞不堪,僧众生活异常艰难。为发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工作十分必要。
寺院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是:
一、政府部门重视力度不够
陕西长安华严寺作为世界佛教界公认的华严宗发祥地,在旅游朝圣、国际交往、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资源优势。如果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功能,必将为经济建设、国际交往、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社会贡献。
作为中国佛教界唯一一所没有恢复的祖庭寺院,华严寺的发展必将凝聚全世界佛教界的力量,同时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中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文物部门没有具体保护方案
华严寺内两座建于唐代的古塔,不仅成为世界佛教界《华严经》、华严宗、华严寺三位一体的精神导向和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内历代留存的大量文物都没有得到相应保护,有些文物甚至面临着即将毁坏的危险状况。
如果再拿不出保护资金,落实保护工作,寺内的古塔等大量文物相继受损。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一旦受损,再也无法恢复。
三、周边土地经常塌陷下滑
华严寺坐落在少陵塬半山处,在雨水的浸淋和冲涮下,上面山体经常下滑,下面山体不断塌陷。寺内两座唐塔基础严重受损,塔体严重倾斜,历代碑刻被埋或断裂,寺院建筑基本被毁。
可采取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相应保护措施,保持水土不再流失。确保寺院文物和人身安全,建筑不再破坏,发挥出华严寺在国际上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文物保护面积不够
华严寺现有国有土地23•943亩,土地多为坡地,加上阴雨季节土地经常塌陷下滑,周边村民取土、堆放垃圾等人为性破坏,土地面积不断萎缩。导致文物濒临山体边缘,随时面临坍塌危险,多处建筑基础受损,经常出现倒塌状况,不能完善保护设施,无法满足住寺人员的宗教需求和接待国际佛教界友人参访。
将寺院四周过去占用,现今荒废的山体和土地重新证用为寺院发展用地,才能制止周边非法建筑,确保文物安全,保证宗教活动场地,满足接待国际友人设施。
五、水电路基础设施很差
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华严寺建筑毁坏严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差,住寺人员生活异常艰难,加上周边村民无理挖路断电,有时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之外,华严寺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地位,经常吸引日本、韩国、美国、台湾、香港等海内外友人不断前来,对此现状深感遗憾,在国际上造成不好影响。
修建通往寺院道路,改善现在弯弯曲曲、泥泞不堪、危机四伏的道路环境,完成的电路架设工程,才能保障寺院基本生活需求,去除由此造成的国际影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一定作用。
六、缺少资金来源
由于华严寺目前基础设施较差,生活环境异常恶劣,导致寺院各种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寺院土地为国有土地,建筑属国有财产,是非营利单位,华严寺在既没有门票收入,也没有其它收人,更不能贷款的情况下,缺乏资金来源,生活异常艰难,多项发展计划无法实现。
寻求多方支持,完成华严祖庭和文物保护工作,帮助寺院走向“以寺养寺”的发展渠道,才能实现恢复华严祖庭寺院的社会需求和历史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邢彦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