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的身世与化现
2009年08月05日 16:37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观音身世缘起经典为数不少,昙无忏译《悲华经》述说,往古南赡部州曾有无诤念王极尊宝藏如来,尽心供养,宝藏佛为其授记,将来成佛号“无量寿佛”。此转轮圣王育有千子,亦信佛道。其长子名为不朐,次子名不尼摩。太子不朐体知众生执迷邪见,发愿说倘若众生遭受悲苦恼恨,若能念诵其名,为天耳所听,天眼所见,必来救济,使众生脱离苦海若此愿不达,则终不成佛。宝藏知不朐宏愿便授记,“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无净念次子尼摩即为大势至菩萨。《大乘悲芬陀利经》说法也十分相近。只是成佛名号为“光明普至尊积德王如来”,佛土为“一切宝集”。《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说久远世以前,有威德王供养金光师子游戏如来达八万四千亿年。有一次威德王在园观打坐修炼,入于三昧状态之时、即梵文所谓摩提状态,汉文译为正定、入定,是指全无杂、邪的心念,思想全部集中在一处的状态,莲池左突现一莲花,花中一童子名曰宝意,花池右亦突现一莲,花中一童子名叫宝上。威德王以偈问二童子,宝意与宝上二童子亦以偈颂述说弘誓菩提之心。佛陀告华德藏菩萨,尔时威德王即是我身,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即为二身莲花化生之童子,圣洁无暇。

印度上古《吠陀》经典中,有一对孪生的双马童神,是神通广大、救苦难、重慈悲的善神,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前身。《吠陀》(Veda)本是关于神的颂歌和祷文之集,成书很早,在公元前2000年至1000年间。四本集中的《梨俱吠陀》(赞颂明论)最为古老,《婆摩吠陀》与《夜柔吠陀》是配合的曲律和应用祭祀之集,《阿闼吠陀》为咒语咒术集。《梨俱吠陀》说明了诸神的起源,丰富的赞美诗篇中有创世说、部落国家社会情况,更有天、空、地界及动植物诸神祇。孪生的双马童名为奈撒特耶(nasatya)或阿须云(AS’yin),是天界十神之一。他们是一对并肩相连的小马驹,头上有两颗明亮的星星,有时化为一对孪生兄弟的形貌,聪明灵秀,活泼可爱,而且嗜好吃密,因而声音笑容都甜蜜,连皮肤也是密色的。双马童极善良而乐救助,能给盲者以眼、折断脚的人以脚,老夫以妻,老妇以夫,使聋子复聪、哑者会语,孕妇顺产,阉人生子。能使沉船得救,久旱得雨,五谷丰登、朽木开花。广泛的救助使其也被尊为海路与医药之神。双马童神通广大,行动较思想还要快,无论哪里有灾难困苦,只要呼唤其名字,他就立即奔赴援救。双马童象征慈悲与善良的精神,听名救助的性质,都与观世音相同,因而双马童可谓是上古天竺的观世音,是观音的原型,是观音在佛教前的缘起。

双马童有如此的神通慈悲,受到古代人民深深喜爱,哪么有没有什么遗迹存在呢?现在世界上考古与古文献学,都有很大的发展,确使我们对古代宗教与艺术有了前所未及的了解。令人十分惊异的是,双马神奈撒特耶实际上产生的年代更早,分布的范围更广。双马神有极为广泛的宗教基础,曾在古代东方世界广为流传,其艺术形象也曾在中亚金器等不同材质工艺品上出现,甚至在我国的岩画、青铜器、铜牌饰等古文物、遗址上都有体现。因而,从中国、中亚,在我们周围,历数千年跨度的各种双马神像图,都可以一览入目。

双马神是古印欧系雅利安人、吐火罗人、伊朗人、斯泰基人及塞人共有原始多神教神祇之一,古雅利安、波斯、吐火罗语中皆有双马神的辞汇。随着印欧人分化迁徏其宗教也向一神教演化,印度婆罗门崇公牛湿婆,波斯袄教崇尚羽人马兹达.阿胡拉,塞人重狮身鹰头的格里芬,吐火罗独尊双马神。吐火罗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出一源,是古代印欧人种到达最东方的一支。目前所知里海黑海北岸公元前3600至2200年的颜那亚文化之中,发现当时有石人像下方刻双马神,还有婴儿置双马头之间的墓葬品。

原居中国新疆巴里坤与博格达山区的月氏人就是使用吐火罗语的人种。他们迁徏到印度建立贵霜帝国后,创造佛教造像并以犍陀罗语写佛经。现在其故地新疆轮台县琼巴克古墓出土一件公元前800至400年间的双马神铜牌饰。吐鲁番艾丁湖畔的汉墓出土有件紫铜透雕双卧马牌饰;巴里坤山中也有双马相对岩画。

« 前一页12后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佚名   编辑: 闫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