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众生 > 正文
倾听朱哲琴的宗教情怀
2009年09月28日 09:48《禅露》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华人佛教] [众生] [音乐人] [朱哲琴]

我一直很难理解广东这块土地为何能产生朱哲琴这样的歌手,朱哲琴命定不属于凡尘。她是鹰翅上最蓝的那一片天;雪原中最亮的那一眼泉。她的歌声像透明的阳光自高处倾泻进我们的心底,使我们不仅是全身心感动,而是整个生命为之颤栗。在她凌空而来的声音里,非但闻不到粤菜弥漫的香气,亦听不见汽车挤塞的喧嚣,甚至没有半点儿阴影和杂质。我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经筒的转动,喇嘛的诵经声,风铃的摇晃和酥油灯的跳跃。她用简单的歌词表达简单而永恒的幸福,真实质朴,清新自然,传达着真切的、超越世俗的另一世界的声音。

中国的歌手,包括港台歌星,出版的“金碟”数不胜数,可真正值得用灵魂去倾听的也就几个,朱哲琴的《阿姐鼓》和《央金玛》堪称其中的艺术精品。在大量应景之作反而被美其名曰为“精品”的当下,我使用这个词恐怕是对朱哲琴的亵渎。央金玛是西藏佛教信奉的女神,或许朱哲琴正是由于女神附体,生命里才能流淌出如此超现实的妙音。她歌唱时吐字清晰,音色纯正,声调激越独特,可我们却往往听不明白她所唱的“具体”意思,她的歌里有许多连缀的虚词,有时为了表达无法言喻的百感交集,还用了一些没有意义的纯粹的声音。然而她的歌谁都能一听就“懂”,因为那种纯朴的情感和宗教情怀具有不可言喻的魅力,净洁的音符仿佛将一盏盏酥油灯递到我们手中,使芸芸众生的脸庞瞬间被精神的火焰照亮。她以歌声引领每一个人走进音乐的温暖,走进博大的宗教情怀。每当我用心灵去领悟她的天籁之音,我那被世俗污染了的心地,便变得干净清爽起来。

我是个音乐素养不高的人,但有两个人的音乐深深打动了我。一位是莫扎特,另一位就是朱哲琴。90年代初,有段日子我曾反复听莫扎特的音乐唱片,这位生活在地狱里的窘困的天才,他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可他鸟瞰苦难的音乐却纯净如出自天国。我曾把他美妙的乐音比喻为暗夜里醒来的高洁的昙花。凝神谛听他的作品,指尖便真实地触摸到真善的存在。因而我以为音乐之所以感动人,还取决于听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生存背景。而朱哲琴的神圣之歌,在追求感官刺激的消费社会,无疑同样是代表人、代表全人类的神圣坚守。在我父亲突然病逝的这个五月,倾听她远远地为我们唱的一支歌,我的精神再度得以突破黑暗的围困,进入超越肉身、物我两忘的非凡境界。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青稞酒忘不了/穿过的衣衫都忘记了/只有氆氇忘不了/经过的辉煌都忘记了/只有酥油灯忘不了/听过的歌谣都忘记了/只有阿姐的鼓声忘不了……”朱哲琴,你的歌声使我清醒,多年来,我私下里难免有些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一直警惕把文学当作同流合污的工具,然而,在五月,在广州霓虹灯闪烁的夜晚,我一遍遍倾听你的歌,我才知道我以往的写作是多么的俗气。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克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