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众生 > 正文
心理学大师荣格 佛法给我的启示
2009年06月10日 09:25佛教文化信息中心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华人佛教] [众生] [佛洛依德] [荣格] [心理学]

在西方心理学无力验证人的精神现象与跳脱经验主义的研究范畴的同时,被西方称为“心智科学”的佛法将取代自豪的理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心理疗法,去终极解除人类生存的焦虑。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荣格虽然师承弗洛依德,也的确从弗洛依德身上得到不少本事,弗洛依德甚至私下说“荣格是天才”,初期两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动,弗洛依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地。”蜜月期很快过去,1912年荣格发表了《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主要分歧在于对里比多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弗洛依德的理论。荣格说,自己并不是弗洛依德的反对者,只是学问的忠诚者,对弗洛依德他依然尊敬,荣格曾说,他对东方学问的喜欢可以称做“心灵上的朝圣”,印度文化、易经、老子、炼金术、孔子,他都有涉猎,对于佛禅更是喜爱有加。

荣格曾不讳言的说,他的心理学理论,除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之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外部渠道与途径,它包括了东方宗教在内的所有学问。荣格在《向死者的七次布道》中,说到的“虚空”与佛教的“空”,“充满”与佛教的“色”相对应,指出实与虚,生与死,同与异,明与暗,热与冷,以及时空、善恶、美丑等是成双成对,两相对立,相互制约的。荣格的这种二元性的超越和对立极性合一的思想,被某些西方荣格学者认为正是藏传佛教修行的终点。佛教徒的修炼,是在自己身心的“微观宇宙”中寻求“阴”和“阳”的合一,从而在“彻悟”中体验伟大的宏观宇宙初始的统一和完满。荣格从中受到启发,提出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理论。另外有许多人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来源于佛教中所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启示。

【头条】:歌德综艺再推佛教书画专题沿袭小而精路线

【两岸】:佛国见闻 ——我眼中的斯里兰卡佛教

【禅茶一味】:茶诗:陆廷灿《武夷茶》  

【观点】:明海法师:佛化婚礼不应具有法律效力

【觉悟】:机锋无限:丹霞烧佛 取舍利子 佛像有灵性

【一日禅】:用平静的心态获得最好的生活

【心灵物语】:为何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艺术图片】:佛陀弟子:舍利弗塑像欣赏 

【书店】:各路名家谈祛病、养生、长寿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