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国初年以来,在佛教的缁素两众间,提起印光法师的大名,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一部《印光法师文钞》风行天下,教化亦几编及於全国。在他入寂五十年後的今日,印老的《文钞》,仍是台湾印行最多、流传最广的一部佛门宝典。这固然是由於法师的文字言言见谛,字字归宗,深入显出,妙契时机:但主要还是他身体力行、老实念佛的功力所感召。
印光法师,俗姓赵,名绍伊,出家後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他是陕西省合阳县人,出生於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父名秉纲,有三子,长名从龙,次名攀龙,法师居幼。他自小从长兄读儒书,也犯着许多读书人的毛病,即“以圣学自任,和韩欧辟佛之说。”後来病目,几至失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到了目疾渐痊,披阅释典,研究有悟,乃发心出家。光绪七年,他由西安到终南山,在南五台的莲花洞寺出家,道纯和尚为他剃度。
据他自己写给邵慧圆居士的信中说,他出家未及三个月,他的长兄曾找到寺中,假说母亲病重,要他回家看看。回家後就逼他换下僧襞,不准他外出。後来他再度逃家,回到莲花洞寺,对他师父说:“弟子在这里住不得了。”他师父给了他一块龙洋,让他离寺去行脚叁访。初到湖北竹溪莲花寺挂单,为寺中打煤炭烧水。光绪八年四月,到陕西兴安县的双溪寺,从印海定律师受贝足戒。之後就到终南山太乙峰结茅潜修。在终南山一住五年,於光绪十二年十月,听说红螺山资福寺是修净士的道场,於是他就到北京西北怀柔县红螺山资一福寺挂单念佛。翌年,向资福寺告假朝五台山,然後仍回到资福寺。他在寺三年,曾充任上客堂杏灯、寮元等职,工作之馀,研读大乘经典。到了光绪十六年,他又到北京龙泉寺,任行堂职,翌年又住北京圆广寺。
光绪十九年,普陀山法雨寺的化闻老和尚到北京请藏经,请得《龙藏》,要运回普陀山,需人相助,圆广寺的人以印光作事精慎,就推荐他给化闻帮忙,因此随化闻到了南普陀,是年三十四岁。到了法雨寺,就安单在藏经楼。
陕西人的性格,刚劲坚毅,木呐质朴,而不自我表现。法师就是这种性格格的代表人物。他在法雨寺励志精修,唯念弥陀。一住数年,後来由於寺众一再坚请他讲经,他推辞不掉,乃开讲《弥陀便蒙钞》,听众钦佩不己,这是光绪二十二年的事。
讲经毕,他在珠宝殿侧闭关,一闭两期六年,而学行倍进。出关後,法雨寺的僧侣了馀与真达等,特建了一座慧莲蓬供养他居住,过了两年,众僧侣又迎请他回住法雨寺。
印老一生,由儒入释,主张儒佛融会,学佛由做人学起。故他平日以儒家伦理及念佛法门教人。他认为,佛法包括世出世间诸法,故应於父言慈,於工禹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他说:“欲学佛祖,需先取法圣贤,倘躬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
印老生平不作寺院住持,不收剃度弟子。民国八年以後,受在家弟子皈依,二十馀年间,皈依弟子十馀万今他的着作有《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印光法师嘉言录》等。
民国三十年,他的弟子辈及上海缁素,在上海净业社的觉园,成立了“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刊印他的遗着,发行《弘化月刊》,宣扬净土宗念佛法门,并且尊他为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
作者:
佚名
编辑:
邢彦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