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圆瑛大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人生境界

2011年11月24日 10:1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唐仕军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圆瑛大师1878年5月12日出生在福建省古田县平湖乡端上村,古田极乐寺是大师重建并住持中兴的众多寺院之一,因是大师家乡的道场,大师对此尤为厚爱,倾注了大量心血。大师任极乐寺住持直至圆寂,前后共20年,圆瑛大师留在古田极乐寺的一首七绝、一幅对联、一尊佛像、一件法罄,见证了大师与极乐寺的甚深渊源。2011年11月23日-24日,圆瑛大师与佛教文化研讨会在福建古田县召开,古田县平湖镇人民政府唐仕军在研讨会上了发表了题为《圆瑛爱国诗词欣赏》的论文。通过对大师所作的爱国诗词赏析,品位大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化精神、人生境界。论文节选内容如下:

一、圆瑛法师爱国诗词同时具有出世与入世的精神

圆瑛法师一生写过的诗词计数百首,内容涵盖世间事物的方方面面。古人云诗言志,从圆瑛法师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的远大抱负,也打破了世俗人对圆瑛法师出家是因为看破红尘的印象。以下两首诗可见一斑:

《二十初度》转瞬韶华二十年,飘然瓶钵访高贤。岂甘选佛居人后,为欲明心脱俗缘。新月初圆留净影,毒龙未制且安禅。何时归向灵源去,本地风光岁月绵。

《五十寿辰口占》自出娘胎五十年,幼专鲁诰冠逃禅。未生面目时悟,如幻身心半世迁。爱国犹存忧国泪,悲时恒作感时篇。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

回顾圆瑛大师当时出家的历史背景:列强侵华、内忧外患;因此,他仕途受阻、报国无门。从这里可以看出圆瑛法师出家并不是世俗人说的看破红尘,而是他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救国。纵观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最早从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改良救国到孙中山领导的依托军阀的革命,再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的革命;以及鲁迅弃医从文的救国方式,可以看出在当时对于救国的方式由于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救国的道路方式选择是不一样的。圆瑛法师选择的是一条从大乘佛教自度度人同时又兼具儒家经世的方式救国。他打破佛家在别人眼中的隐居山林超脱灵魂逃遁离世的传统印象,做着经世、救国的伟业。他的这种出世入世的方式创举同时也给以后的他的弟子赵朴初的人间佛教产生深刻影响。

儒道释三家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主流世界观,三家各有特点。对世间万物处理的态度也不一样。他曾在《方城山羊角洞记》对中国传统儒道释三家这样说道:“三教有经世、忘世、出世之别,何以克同?此正浅识者流,不知经世忘世出世,俱属无我之在用,用从体起。孔子设若有我,但为一已之私,何以经世?佛老果然绝世,但为自度之计,何以利生?是知由无我方能经世,由利生方见无我,三教圣人体用该摄,其一也。”但圆瑛兼收儒释二家,处理好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对这二者的认识颇为深刻有诗为证:

《题江易园老居士遗著三种之二 》佛儒论性俱无二,直指心源只一途。喜舍慈悲原是佛,廉明忠恕合称儒。为人为法功非浅,希圣希贤德不孤。两教经天如日月,觉民辅世岂悬殊。

二、圆瑛法师爱国诗词彰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历史高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墨客骚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写作者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究其原因,就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圆瑛法师虽然出家,但他却积极关切现实社会,通过自己的行动,改造社会;而且富于把握时代的脉搏,为时代而唱,并身体力行地雄辩证明。其佐证诗文有:

《醉仙祠宗惠赠吟诗辑要诗集二册,拜读之余,仰见爱国心殷,忧时念切,遂赠一绝》欲回世道正人心,竟日拈毫费苦吟。同抱哀时忧国感,许询支遁是知音。

《辘轳体四首》居山恒作感时诗,砥柱中流笔一支。名教纲常今坠地,凭君出手为维持。爱国精神系所思,居山恒作感时诗。满腔热血成沧海,寿世文章救世悲。满头白发念垂老,太息狂澜三峡倒。居山恒作感时诗,铁笔千钧扶世道。婆心侠骨有谁知,易俗移风寄所思。碎中原望收拾,居山恒作感时诗。

三、圆瑛法师爱国诗词具有极高的人生境界

对于人生境界的论述有诗词评论界的泰斗王国维和哲学大师冯友兰。

首先从王国维的人生境界看圆瑛法师诗词。王国维的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就好比前途一片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第二境好比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或者事业,拼命的做一件事却不后悔。第三境就是当突然冷静下来回首往事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真正要寻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在哪。这里从圆瑛法师的人生每十年感言中可见一斑:《二十初度》 何时归向灵源去,本地风光岁月绵。此为人生的第一种境界,他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可谓望尽天涯路。

其次从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看圆瑛法师诗词。冯友兰认为: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圆瑛法师所做的弘法利生,救世爱国的目的非常明确,并且自觉地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他在《闽南佛学院开幕谨赠四绝》中写道:(其三 济济英才萃地堂,出家无事却偏忙。从知不为名和利,欲学如来救世方。其四 五老峰前龙象俦,争从法宛觅封候。丈夫自有冲天志,不许苍苍盖上头。)从这里可以看出圆瑛法师所做的超乎社会整体之上,他的精神超乎国家,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四、圆瑛法师爱国诗词具有历史上其他爱国诗人诗词的优点

首先表现在格律诗的特点上。有人曾这样评价杜甫诗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其评价之高,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不管怎么样,做学问还得从实处着手。纵观杜甫的诗词,其一大特点就是爱国、爱民的思想,这点圆瑛也与杜甫英雄所见略同。其二是从诗词对仗、押韵等方面来看,杜甫犹为工。圆瑛法师的爱国诗词在这一点上也豪不逊色。如:《厦岛晚眺二首之二》(正值中原板荡时,此身唯有道为师。莲花经罢千声佛,柿叶吟成数首诗。待月捲帘聊目适,裁云补衲恰相宜。双悬碧眼看斯世,谁是飞雄谁伏雌。)其中的莲花经罢千声佛,柿叶吟成数首诗。待月捲帘聊目适,裁云补衲恰相宜。对仗尤为工,全诗以i押韵,句尾师、适、宜、雌皆押韵。圆瑛法师的其他爱国诗词同样具有这样的优点。

最后在情感真挚程度上。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闻一多的《死水》。在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他借用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圆瑛法师在《题岳母刺背图二首》(贤母当善用心,金针刺背事堪钦。精忠贯日遵慈训,岳氏家风万古流。庭前刺背字长留,贤母佳儿孰与俦。大节精忠原自有,皇皇史乘耀千秋。)中歌咏古人的做法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心,通过对比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找到依托即大节精忠原自有,得出皇皇史乘耀千秋的结论。更显托出自己爱国的归属感。在《南洋回国舟中感赋 》(风雨朝朝惹客愁,孤吟泪湿海云头。苍茫故国殷翘首,何处青山是越州。)此时的他在国外弘法讲经,却是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借景抒情,并用夸张的手法,其情感之真切跃然纸上。

五、圆瑛法师爱国诗词与佛教著名诗歌对比突显爱国情怀

首先与历史上著名禅宗六祖慧能的诗对比,显其爱国情怀。六祖慧能最为著名的诗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虽然这首诗流传千古,但也只是一种出世的态度,没有表达出其历史情怀,更没有爱国的思想内涵。六祖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圆瑛法师虽然禅净双修,但他的佛教思想与一般人不同,其诗为证:《闽南佛学院开幕谨赠四绝》中写道:(其三 济济英才萃地堂,出家无事却偏忙。从知不为名和利,欲学如来救世方。其四 五老峰前龙象俦,争从法宛觅封候。丈夫自有冲天志,不许苍苍盖上头。)他一生通过的途径虽然在佛却是学如来救世。

其次,与同一时期李叔同相比,显其爱国情怀。李叔同写的《送别》被后人争相流传。《送别》具有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从这首诗中读不出其爱国情怀,并且从李叔同一生的写过的诗词来分析也没有表现其爱国情怀的、救国的诗词;而圆瑛法师的爱国诗词却不胜枚举。

总之:圆瑛法师写的爱国诗词特色鲜明,与众不同。他的爱国诗词不但具有历史上其他爱国诗词的优点,同时具有出世与入世的精神,而且彰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历史高度以及极高的人生境界;在佛教界其爱国诗词也是首屈一指。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榜样和楷模,值我们后人永远学习和发扬。我们不但要学习和理会好圆瑛法师的爱国诗词精神,更好把这种精神落到实处,弘扬好圆瑛法师的爱国主义精神。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