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敬川:虚云和尚最早践行生活禅

2012年05月24日 15:35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张敬川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南开大学哲学院张敬川(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者按: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河北邢台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辽金元时期的华北佛教”为中心,对中国禅宗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研讨。南开大学哲学院张敬川发表了《虚云和尚的禅法与生活禅》,本文通过分析虚云禅法的特点,特别是他对禅修本质以及修行方式的理解,认为在禅的理念上,生活禅继承了虚云和尚的思想。而在形式上,则应社会之发展而更为多样化。摘录论文部分观点如下,以飨读者。

虚云和尚是近代禅门泰斗,在禅学思想方面,他融会五家宗旨,并主张恪守祖师的“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的原则,生活禅的理念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虚云和尚与生活禅

虚云和尚一生,严格持戒,精进修持,维护僧伽利益,复兴佛教祖庭,特别是其接续了禅宗五家法脉,使得禅的传承可以延续至今,对新中国佛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就佛法的修持而言,他不拘泥于形式,主张因人设教,根据个人的根机而选择不同的法门,故他对禅、净、教、密等法门并无高下优劣之判,唯希望行人根据个人的根性,选择适当的法门,一门深入,必有所得。

就禅法而言,他认为禅的根本在于净心,故不主张拘泥于静坐一法,而是认为行者应该在行住坐卧中,时时都在修行,念念不忘本心,不可在禅堂中才修禅,而于世法的种种作务中就忘了禅的修持。这一思想其实正是生活禅的理念。

净慧和尚总结的生活禅的四句口诀中,第二句即是“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其实这也是禅宗修行的根本特征,即直接从智慧起修,将修行落实在每一念上。这样的修行理念在外在形式上,必然要求行者在一切时处,都要在心地上用功。佛法与世间法在禅宗的修行中总是圆融无碍的。

(一)佛法为体,世法为用

虚云曾以体用来譬喻佛法与世法的关系,认为“佛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通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吾人先前虚妄心属世谛,清净之本心属真谛。即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净心在妄中,故要借妄以修真。妄心即是当下生活中之心,此与真心本无二无别,故世法与佛法亦无二无别。所以,禅的修行一定是要落实在当下的生活中。不可将佛法与世法打成二分。

以禅宗丛林的出坡为例,出坡时劳动亦是禅之修行,与禅堂坐禅只是形式不同。行住坐卧是道,开田劳作也是道。所以,禅的修行不局于静坐,《复星洲桌义成居士书》有云:“悟道不一定皆从静坐得来,古德在作务行动中悟道者,不可胜数。”这虽然是应病与药,但亦可看出虚云和尚强调在生活中实践禅的修炼。他举南泉老人“平常心是道”之语云:“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著,不识自心是佛。”又举云门公案: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门曰:“胡饼。”后人有诗云:“云门胡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更无渣。”这是祖师在一举一动处点破你,使你明白一切处都是佛法。

从这两则公案中,虚云和尚明白地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别的道理。世法外无佛法,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别。因此,修行的关键在于体悟本心,心含万法,若将世法隔离开来,仅在禅堂用功,而在出坡、僧职等事务中不能观照自心,则失却禅宗修行之要。可见,外在的形式并不重要,修行的本质是修心。佛教的种种法门,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都是要让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

(二)不重禅定解脱,但论见性

既然禅修之根本在于修心,故虚云认为小乘之禅定、解脱都非禅宗修行的关键,而体悟本心才是禅宗最高的追求。《复明性法师书二则》有云:

宗门下但论见性,不重禅定解脱。若能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便是定境。食饭之时食饭,睡眠之时睡眠,诚其一心,一切三昧不越此也。说来容易,行之实觉为难。若把持不定,虚负一生!

凡一切应事接物,逆顺境缘,降伏此心。处众则温柔此心;临才则清廉此心。事上则忠诚此心,御下则宽和此心;待人则公平此心;分物则平等此心;乃至一切处,一切时,皆所以陶镕此心,炼磨此心,收摄此心,使其不得恣纵偏枯,贡高骄慢。若有一毫淘汰不净,则为魔障,无益于身,非所以学道也。切宜留心恪遵。

也就是说,世俗的种种事务,种种因缘,都可作为禅者降服自心种种烦恼的手段,与人相处应以温柔隐忍之心,对待财物则练就清廉之心,事上要忠心,御下须宽心,待人时练就公平心,分物时长养平等心。总之,应在一切处磨练此心,远离三毒,奉行十善,久而久之,“恶染渐渐捐除,身口意习气渐渐清净,智慧光明,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无师智、自然智皆能通利。”这就把禅的修行,也即心的修行应用在了一切世法之中了。针对一些人认为修行为在禅坐,世法有碍于修行的见地,他曾云:“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价稼。”又云:“若单以坐香上殿为修行,出坡劳动是工夫往哪里去了呢?……有一处不能用功,则处处都不是话头、都不能用功了。”

虚云和尚的这种禅修思想,为生活禅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佛教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典范。在现代社会中,寺院与社会联系紧密,世俗事务增多,僧人专门坐禅的时间减少。而在家之信众,更因事务繁忙,难有专门静坐禅修的机会。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禅修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佛教面临着如何将修行实践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净会老和尚才提出要“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认为“只要你每时每刻观照自心,每时每刻观照当下,就能够把修行落实于当下。一切从现在开始,永远都是现在,永远都是起步,你永远都在修行。一天24小时分分秒秒都住在当下,就是分分秒秒在修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修行人,才真正能够与佛法融为一体,才能成就法的人格。”这种禅的理念,可以说是虚云和尚的禅法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表达。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张敬川 生活禅 虚云和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