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短期出家须知

2012年09月29日 11:52
来源:凤凰博报 作者:沙门惜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第一篇【佛教生活的逐级提升】

佛教的宗教生活,是基于人格道德的提升,人性逐级的升华,理智的分段抉择。由弃绝六损道(导致毁灭之道),受持五戒、八戒的在家生活,而至出家沙弥十戒,比丘二二七戒。 

六损道

酗酒、嫖妓、逛荡、赌博、结交损友、好吃懒做。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八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过午不食、不装扮、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

出家是什么

出家(pabbajja),并不是佛教最先发明的,更不是佛教专有的。在释迦牟尼佛尚未降生印度之前,印度就已经有很多种类其他宗教的出家人。沙门(samana)是印度对于各类宗教出家人的通称,意思是息心或净志。

佛教创立之后,为了易于区别佛教的出家人与其他宗教的出家人(如:Samana brahmana沙门婆罗门)之不同,故将佛教的出家人称为沙门释子(samana sakya putta),意思是释迦牟尼座下的出家弟子。

【纠正对出家的错误观念】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出家与自杀的意义,几乎是相同的。人们总是会这样地认为:当一个人在事业上、爱情上、金钱上、名位权力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遭遇了不可挽回的失败,所以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再也不想努力奋斗下去,精神颓丧,失去生存下去的意志时,他将会作出以下的抉择:

第一种-就是用自杀来结束这一个无可奈何的生命。

第二种-遁入空门,剃须落发,披袈裟出家,从此不问世事,四大皆空,青磬木鱼,了此残生(等死)。

这种观念,绝对不是佛教出家的本来面目。引例:

“诸位比丘!人的生命是短暂、短促、不长久的,很快便消失了。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却又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忧悲苦恼及不顺心意的事情。若要正确的对待生命,要活得正确及有意义,就一定要以理智来支配生命。因此,我们应该多行善,并过着清净圣洁的生活,因为没有哪一个生命是不死的。”(摘自泰文大藏经45.23/122-124)

“诸位比丘!世尊过着这清净圣洁的出家梵行生活,是以戒作为美好的善行,以智慧作为完美的前导,以解脱为根本,以理智作为增上。”(摘自泰文大藏经45.21/276)

但也无可否认,确有如此的人物,因为生意失败、情场失意等等而进入佛门出家。这些人的进入佛门,一般上不会有大的建树,也不致于有大的破坏。然而,社会上形成人们对佛教僧侣的若干歧视,除了那些职业喃呒(赶经忏)之外,则由他们而来!

事实上,佛陀时代的出家弟子,多数是以求智以自了为第一目的,以智慧教化社会人群,则是第一要务。出家而没有学习教理,没有修习培养训练身与心,使之清净、寂静光明起来,不以言教身教来警世导俗、住持正法,像这样的出家是无益及毫无意义的。

【出家正确的信念】

1、为熄灭欲望、无明、烦恼(灭苦)。

2、为警世导俗。

3、为住持正法。

“出家”的意义、含义

依据巴利文pabajja,意思是指披剃出家,而出家的人则叫pabbajito或pabbajita。这两个巴利文,在文字上的含义,内容是:“完全的出离”、“完全的弃绝”。

“完全的出离”指的是出离什么?即出离的是“在家俗人式”的狭隘、郁闷、窘迫、苦恼及各种世俗的问题,或出离那些障碍一个人在心灵上、精神上进步提升的“枷”(家)锁。此巴利文在文字上是阐释这种特质与状态。

【出家的特质】

1、身心俱出家:身住于山林、寺院,是身出家(身寂静);心不再恋慕世俗的五欲之乐,不计名利的得失,是心出家(心寂静)。若能训练达至身心都寂静并善加以应用这个条件,来投入引导社会走向康庄大道者名为“福田僧”。

2、身出家心不出家:有的人虽然剃了须发,穿了僧衣,住于寺院,不婚不嫁,或也做到洁身自爱,但他们的内心却又渴望着“在家俗人式”的五欲感官刺激享受。他们之中有许多是为了生活而出家,更有为了社会声望、地位甚至“特权”而出家。他们对于这个宗教的教理与修持,有的只懂得少许,更可怜的是有一些只懂得“口头襌”或“宗教仪式”而已。他们对于出家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感兴趣,但为了生活问题及社会关系的牵引,又不得不勉强下去。这种“出家人”是最可怜悯的。他们得不到现实生活的情趣,也得不到佛法给予的利益。

3、心出家身不出家:由于身还受到牵绊(这包括家庭、财务、社会等等),而尚未能具足条件“剃须落发,身披袈裟”,住在山林寺院,但他们的心并不贪恋五欲之乐。

出家是“出离”狭隘,郁闷、窘迫、苦恼的“枷”

去寻求探索那些比“在家俗人式”更好的

去过着没有财富、权势,清贫的生活。

去学习超越苦恼的“世间”(lokadhamma)。

去学习“大死而后生”的精神,永恒的生命。

去“在别人头上过生活”。

去为他人做出义务的付出、服务,并且是毫不要求回报,无挂无碍地,比“在家俗人”更能为他人谋求利益、幸福与安乐。

“出家离俗”的含义:

舍下自己所拥有的财富、权势、地位。

舍下族亲朋友。

断除一切有如“在家俗人式”的穿着。

断除一切有如“在家俗人式”的开销花费,游戏玩乐。

断除一切有如“在家俗人式”的放肆之言行举止。

断除一切有如“在家俗人式”的恣欲、游手好闲、放荡不羁、堕落腐败、妄自尊大、趾高气扬等的思想行为。

断除一切有如“在家俗人式”的欺骗,奸诈等的思想行为。

【出家的利益】

1、对于出家的人本身:当他“真正的出家”了,真正的学习教理,依据教理去奉行修习训练,逐级的,层次分明的提升自己,他将自然的削弱甚至熄灭欲望、无明、烦恼之火的祸害,超越忧悲苦恼,得到安乐自在。

2、对于他的父母、族亲、朋友:他们将会愉快安乐的过生活,不必再为这个孩子而操心担忧。由于他“真正出家”,真正的学习并训练修习,他的言行、举止、思想也自然的逐渐具足道德、仁义和廉耻,人格自然也高尚了起来;这不就是做父母亲的对孩子的期望吗?亲戚朋友也会因为他的人格表现而感到光荣。

3、对于佛教与社会:他将会成为社会的一盏明灯,指示其他的人有关佛教典范的正道生活,并持续佛教的慧命,使佛法长住。他也更能全心全意的,毫无挂碍耽忧的为社会作出奉献,为社会大众谋求利益、幸福与安乐。

第二篇 【出家生活篇】

【出家的条件】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

2、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3、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但伤风感冒不在此数。)

5、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警方正在通缉者。若犯罪但已经判刑坐牢出来的,不在此数。)

7、年龄不小过7岁。

8、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失态之病症。)

9、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出家人的资具(随身携带的资生用具)

1、外衣(九衣)

2、上衣(七衣)

3、内衣(五衣)

4、腰带、束胸布

5、钵

6、剃刀

7、针线

8、滤水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短期出家 沙门惜福 佛教生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