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太虚大师: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2013年12月17日 15:25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土即国土,亦即世界依住之义。所谓净者,即清净无垢义。谓此国土,其受有乐无苦,其行有善无染,乃极庄严净妙无上清净之依处也。又净为洗净污秽之动词。此云净土,谓菩萨因中依众生心修种种清净之行,而使众生世界清净,以严净此不净国土令净。具此二义,故名净土。

1、严净佛土

一切大乘佛法,都是严净国土之行。以诸菩萨最初发大乘心,乘大悲愿,不同小乘专为自了。而菩萨初发心,即为普度一切众生。发此心已,然后修行。完全依众生之心为心而修行,无自身想,即摄诸众生以为自。维摩经云:若菩萨修净佛国行,当何所依?依众生心;所谓众生心净则国土净。譬如现在国家人心不净,遂成此多灾多难之国土,皆由众生烦恼恶业增长之所成故。而诸菩萨为转恶业成净行故,乃发大心,率众同修净行。一国如此,一国安全。世界如此,则全世界和平。是故菩萨修行,不为己利,即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心而修行也。此行即为净佛国土之行,能净一切众生心故。一菩萨行如是,一一菩萨修行亦复如是。何以故?譬如一灯在室,其光遍照;一一灯在室,光光遍照。故诸大乘菩萨发心修行,皆为净佛国土;而诸大乘佛法皆是净土法门,此严净佛土之义也。

2、清净国土

清净国土,及种种清净世界,与种种清净依处,皆名净土。则此净土之义甚为普遍,较前尤广。今可分二言之:

一、竖显三种净土之义:一者、变化净土。在天台教,即所谓凡圣同居与方便有余净土是也。此为佛菩萨应六道凡夫与二乘贤圣之机,所示现之清净佛土也。故名曰变化净土。为六道凡夫而现者。如佛应在天则天有净土道场,乃至地狱、鬼、畜无不有佛示现其中,亦即有佛所安居之佛土在故。佛变化身应在人道,则变化土亦在人中。而变化佛非仅应于六道,即应二乘圣者及三贤、四加行菩萨之机者,亦为变化身土;唯转增胜妙,谓之胜应身土耳。故此云变化土,摄凡圣同居净土及方便有余净土也。

二、受用土:此之受用,即受用果报之谓也。所谓造何种因,受何种报。在佛菩萨之果中,为实报庄严净土。此亦分二:一者、自受用,二者、他受用。他受用者:即菩萨所缘无边相好之身,无边庄严之土,若华严经所明华藏世界是也。此乃佛随菩萨所证、非佛自受。然亦唯有登地菩萨能可了知,地前及余可知也。自受用者:谓佛果上自所受用,故此清净佛土,唯佛与佛乃能证之。然则其体为何如耶?谓以无垢清净庵摩罗识、四智相应为其体性。若欲自心亲证了知,非至成佛时不能也。

三、法性土:他处亦名常寂光土,此即诸法平等真如法性。此之法性,入初地时能证少分;至于佛位证乃圆满。盖诸法从本以来之清净自性,非从佛净而净,是故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此之净土,乃名法性净土。凡愚如此,菩萨、佛亦如此,乃至一草一木一微尘,亦无不如此,无不自性清净。然必佛智乃能圆证,故亦名佛净土。

上之诸义,统摄一切佛法,故以法性等三种净土而言之,世出世法无不摄入净土法门。入此法门,则一切法无不包含。修天人法,则得凡圣同居净土。修二乘法,则得方便有余净土。果修大乘菩萨之行,则得实报庄严净土及常寂光净土。随其修入之门不同,修法华行则成法华净土,修密宗行则入密严净土,修禅宗行入自性清净土。概言之:即无论人天、小乘、大乘,所修者是何净土行,则得何净土果。而此净土一门,故能统摄大小乘世出世法因果,罄无不尽。由上来所说二义以观之:一为最胜佛法之大乘不共法;二为无所不摄之普遍一切法。

二、横论十方净土之义:如大乘经中所说义:西方极乐净土,东方药师琉璃净土,上方众香净土,乃至十方世界种种净土。即极乐亦为十方净土之一,不过总集十方净土之胜,而现为西方净土耳。此则净土通义之所以包含内外,普摄无余者也。

乙  弥陀净土别义

阿弥陀在因中即法藏比丘,曾多劫观察无量清净土,统摄发愿,修成弥陀净土,为胜方便,广度众生。如是由上通义,归到十方中之西方弥陀净土,则诸通义皆摄入于弥陀净土。故此进辨别义:法藏比丘因中发愿,即愿摄十方诸众生,共生极乐,永出轮回。而诸大菩萨于因中之根本愿虽同,但如何度生,则方便有异。阿弥陀则专示现庄严功德无边之清净土,引诸众生起深仰慕,持名往生,入正定聚,即于菩提得不退转。就汉土一般人而言,每不知此娑婆世界教主为释迦牟尼佛;但阿弥陀佛则无人不知,可见阿弥陀佛与一切众生于过去劫中结缘非浅鲜也。今阿弥陀佛既由因中发愿而成此胜果;而十方诸佛于摄受众生法中,亦以弥陀净土为最胜妙方便,劝导众生,往生不退。又此净土,众生固能深信称念,自然一一得生极乐,乃至成佛。故此方便为根本之方便,一信信入,即决定成佛无疑也。然此弥陀净土法门,置之佛法总聚之中,位置如何,今制一表为嗢柁南,后解说之。

净土宗十住心论表

(世间)

(出世)人天法┐

(律宗)二乘法┐      ├佛法

(三论)制行教┐      ├出世法┘

(唯识)隐密教┐      ├大乘法┘

(法华)行智教┐      ├诠理教┘

(华严)会实教┐      ├显了教┘

(密宗)圆理教┐      ├果智教┘

(禅宗)  别行宗┐      ├本实教┘

难行道─┐      ├超理宗┘

(净土)├通行宗┘

易行道─┘

佛法先分世间、出世间法。出世法中分小、大乘。通大小乘有制行之制教:制行教者,即我佛所说之戒律,使诸众生止恶而行善也。再进为大乘诠理教,以佛菩萨智证平等,清净法界,不可思议,所以施方便智,为诸众生演说诸法诠表其义,使其依文思义而求深悟。此诠理教,又分为二:一者显了,二者隐密。

如大乘般若等多说空义,隐不空义,曰隐密教。而空不空义皆显了者,谓之显了教。此显了教,在菩萨因行智上而流出者,曰行智教;在佛果智上流出者,曰果智教。果智教中,若法华之会三归一,曰会实教;对此本唯实者,曰本实教。若华严等,诠理最为圆满,以菩萨因海显诸佛果海;凡佛法之可言说者,皆已说之,所以名为圆理教也。余则超理曰宗,不在言教,所谓行起理绝,此有通行别行之二:如密宗之各有本尊坛场手印,各人各修,各修一行,则得此一行之功用,求财、求寿、求天、求神,枝末方便千差万别;虽皆流出佛之果智,非必为出世成佛之根本方便,唯亦是超理之行耳。

至于禅、净通行,不须别别各立行法,所谓阿伽陀耶总治万病,摩尼宝珠总成万德。有此一行,一切皆具,以是直截根源之法门故。得根本时则万德齐彰,万用齐发故;未得根本,不愿为寻枝摘叶之事故。此分难行、易行二道:专修禅宗行者,则必深明本心,开悟实相,定慧圆成,方为了当,故为难行之道。度此难行,则更有一易行道之净土在。

故永明大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以此重重上推,至极究竟,乃得净土。可知净土法门,深大圆广,统摄无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故吾人对此不可不明信奉行。随顺阿弥陀佛,发如是愿,自利利人,超此恶世,直入极乐,得不退转;行菩萨道,广化一切众生,皆使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此则修弥陀净土之大胜利也,吾人岂可忽诸!

[责任编辑:杨珏] 标签:净土 佛法 菩萨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