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专题 > 正文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贡献
2007年04月14日 17:12 】 【打印已有评论0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是郭沫若在1963年为纪念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周年而写的诗句,它热情讴歌了鉴真崇高的献身精神,高度评价了鉴真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鉴真的东渡,形式上是一个僧团组织,实际上却是一个规模完整的文化技术顾问团。据《东征传》(注文:《东征传》,即《唐大和上东征传》,日本学者淡海三船(又称真人元开)根据鉴真的弟子思托所著《鉴真和尚传》编写,779年成书,该书比较详细地记述了鉴真等人东渡日本的事迹。)记载,随鉴真赴日的人员里,有雕刻玉器的,有雕塑人像的,有镌〔juan捐〕碑的,有铸造的,有擅长绘画和书法的,有精于建筑的,并有许多懂得医药的。他们把当时最成熟的唐代文明全面地介绍到日本去,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使日本佛教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鉴真的倡导和他的弟子们的努力,律宗(注文:律宗,亦称“南山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在日本正式确立,成为南都(奈良)六宗之一。“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使日本佛教在戒律的传统上和中国佛教结成了血缘关系。今天日本律宗以鉴真为开山祖,以唐招提寺为总本寺。

鉴真还带去了中国天台宗(注文:天台宗,也称“法华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主要著述。他在唐招提寺曾开讲天台三大部经。后来,经日本最澄和尚的努力,天台宗成为日本佛教重要的宗派之一,在平安时代(注文:平安时代,日本历史上幕府政治以前以平安京(今京都)为京城的时代,始于794年,终于1192年。)大大发展,对平安时代文化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作用。

鉴真抵日后,在东大寺时,曾奉命为日本校勘佛教经典,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凭记忆一一勘出了写本的错误。

在建筑方面,鉴真一行也作出重大贡献。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们在日本人民的合作下创建的寺院,结构精巧,布局和谐,气势雄伟。金堂所采用的鸱尾(注文:鸱尾,佛殿甍[mong蒙]上(屋脊)两瑞的装饰。)、三层斗栱(注文:三层斗,木洁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处于柱子屋顶之间,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叠而戍,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使屋檐大幅度外伸。)等建筑方式,完全吸取了唐代建筑的最新成就,对日本的寺院建筑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唐招提寺的金堂、戒坛、讲堂等目前依然存在,是日本现存的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一群古建筑。

唐招提寺东北部开山堂内,安置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鉴真逝世前由思托塑造的。坐像高二尺七寸,是一尊等身大的干漆夹紵像,把鉴真生前的姿态、神情,再现于人们的面前。这座塑像造型优美,线条柔和,夹紵技术也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在日本美术史上,鉴真坐像是最早的肖像雕塑,被定为日本的国宝,受到特别的珍视和保护。

唐招提寺的佛像多为干漆夹像。我国塑造夹像的历史颇为悠久,早在东晋(317—420年)时就有了这种方法,到唐代很是盛行。干漆夹紵法分脱胎干漆和木心干漆二种。前者系在泥塑上敷以麻布,再涂漆反复多次,待干燥后去泥土而空余外壳。后者系在木型上涂漆而成。这种干漆像分量轻,造型厚实,稳重,被称为唐招提派,对以后日本雕塑佛像也有直接的影响。

鉴真带到日本的绣像、雕像、画像、金铜像、书帖等,给日本的造像和佛画艺术提供了借鉴。大批唐代写经传人日本,也成了日本写经书法的楷模。文物中的《王右军(注文: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家,世“二王”。下面的“小王”,即指王献之,)真迹行书》一帖,《小王真迹行书》三帖,还献入宫廷。鉴真弟子中,又有写一笔好王字的,这对以后日本书法界流行王字也有极大关系,“唐招提寺”门额据传为孝谦天皇所书,即系王右军书体,可见其崇尚之一斑。

鉴真一行对日本医药学也做出了贡献。据《东征传》记载,鉴真抵日后,除讲律授戒外,还“开悲田而救济贫病”,可见他在那里继续从事医疗活动,传播医药知识。

自从汉方医药传人日本后,中国药品通过商船带往日本的数量、品种很多。但是,日本人对于药物的真伪、规格、好坏,还没有标准可凭。鉴真赴日时尽管视力不行,但是他利用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手指的触觉等直觉鉴别方法,把有关药物的鉴别知识毫无保留地贡献给日本人民,矫正了不少错误。此外,他还传授了药物的收藏、炮制、配合、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临症方面,文献记载虽然不多,可是鉴真为光明皇太后治疗慢性病!效果很好,因而受赐水田一百町,说明他的成绩也是很显著的。

十四世纪以前,日本医界把鉴真奉为始祖,据传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药袋上还印有鉴真的肖像,可见其影响之深,

据载鉴真赴日时带去大量的甘蔗和蔗糖,正仓院中收藏过唐代时传人的蔗糖。有人认为鉴真赴日后可能把榨糖技术传授给日本人民。至今,日本人民把鉴真奉为榨糖、缝纫、制豆腐、作酱油的始祖,可见鉴真抵日后,对日本人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变化和影响。日本人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鉴真的功绩,尊他为“过海大师”。

1963年,为了纪念鉴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中日两国人民分别在北京,扬州、奈良举行盛大的纪念集会。以金刚秀一法师为首的日本佛教代表团和以安藤更生为首的日本文化界代表团,专程来华参加纪念活动,并分别向鉴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赠送了日本名雕塑家本乡新仿制的鉴真塑像和一个香炉。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写了一本鉴真的传记小说:《天平之甍》。安藤更生教授撰写了有关鉴真的专著:《鉴真大和上传之研究》。为了纪念中日友好的使者鉴真和尚,我国政府拨款在扬州建立鉴真纪念堂。鉴真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戍设计,正殿仿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建于法净寺原栖灵塔旧址。1973年鉴真纪念堂建成,并扩充了陈列室,陈列室内陈列了鉴真生平事迹的历史文献、照片、图表和实物。又在纪念堂的前面立了纪念碑,正面是郭沫若题的“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是赵朴初写的碑文。为了纪念日僧荣睿在中日友好交往中立下的不朽功绩,我国在广东高要为他建立了纪念碑。

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好事的人,将永远为中日两国人民所纪念。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梅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