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志远:少林寺是否嫡传了初祖达摩的那个禅?

2011年07月04日 09:5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王志远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宗教学会、中华佛教文化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宗教博学高级研修班中国禅宗祖庭巡礼参学活动在禅宗祖庭河南登封少林寺举行。(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与中国禅宗祖庭巡礼访学团合影。(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2011年6月1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华佛教文化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宗教博学高级研修班中国禅宗祖庭巡礼参学活动在禅宗祖庭河南登封少林寺举行了开幕式。此次参学活动巡礼了中国禅宗六大祖庭的圣踪胜迹,并参加了相关祖庭道场的各项佛事活动,包括早晚课、过堂、禅修、坐香、皈依共修等。在少林寺的参学中,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王志远教授发表了颇有新意的演讲。王志远教授在演讲中抛出了诸如中国佛教未来发展是走“子孙庙”的一家传承还是走十方庙的“民主”制度?难道只有慧能那个禅才能代表中国的禅宗吗?谁真正的继承了达摩的那个禅?在这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到底哪些东西在我们错误的认识里,被我们错误地评价了?以至于影响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从1949年以后,在中国佛教如何搞好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可以说在我今天听到永信大和尚这番话,或者说来到少林寺之前的时候,我还是赞同这个观点的,就是认为:中国佛教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革除一个弊病,这个弊病是什么?矛头指向传统的寺院即所谓“子孙庙”。大家可以去看中国佛教协会历来的文件,也包括我今年年初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写的宗教蓝皮书里的《中国佛教报告》,在那里面,我撰写的时候还提到这个观点。就是说,中国佛教要发展,应该发展十方寺院而不是子孙庙。

但是我今天感触很深,可以说动摇了我之前的想法。有可能从今以后,我不再坚持十方的走向。为什么?因为到了少林以后,我在思索。中国的传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十方寺院接近于西方所说的“民主”,子孙传承接近于原来批判的“封建余孽”。过去我们认为社会进步就是要民主,不能搞一家的传承。现在来看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

传统如何才能够延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是一家人不说一家话。如果老是弄一帮不相干的人凑在一块,想把一个寺院、一个祖庭的传统继承下来,现在来看,子虚乌有。没有人承担,没有人负责,就没有传统;所以一个寺院、一个宗派、一个山头,要想真有点特色,就真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且要负责任。每一个承担了这个家业的人要做到不愧于祖先、不愧于后人。这根本不是所说的什么“封建余孽”。我们对整个封建社会,对我们的传统社会应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在这过去的一百年来,到底哪些东西在我们错误的认识里,被我们错误地评价了?以至于影响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这是我的思想上的一个重大的转变。

有位中央领导在视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曾经提出过一个与禅宗有关的问题。他说,我在河南工作过,在广东也工作过。河南说自己是禅宗祖庭,广东也说自己是禅宗祖庭,到底哪个是?我当时就给他介绍了一下,就是说,禅宗是有个发展过程的,所以我们中国禅宗把河南的达摩追溯为初祖,到了广东的六祖呢,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后来还演变为“五宗七派”。于是河南、广东都出现了祖庭。这两个祖庭是两个关键性的历史坐标,是一种道口的转折。大家知道从达摩到慧能,再到曹洞宗,再下来,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思想发展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到了当代,当我们此时再转回头来看两件事:一件是如何正视禅宗自身的发展?一件是如何对待祖庭达摩的思想?就会发现,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的人、无数的人,他们都是在继承着经过变化了的禅宗的思想,而此时我们少林寺应该做什么?

我发现这个上头有“少林问禅”(用手指墙上的一块匾)四个字。这个活动已经搞了好几年,曾经引起我的注意。这种活动有一些成就,表达了“少林是拳也是禅”,而且表明这里是有禅宗特点的。这个活动我可以理解。但是今天我进一步地思考:你问的是哪个禅?可以说,通过这几次活动看到的、问到的都是后来的禅,是不是真正的能够问到达摩的禅?至少从我看到的资料来说,我表示怀疑。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谁真正的继承了达摩的那个禅?我们有没有这种气度,越过时空,再回到达摩身边?

难道只有慧能那个禅才能代表中国的禅宗吗?我认为不是。禅宗本身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精神家园。它绝对不是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以后就定于那么一点,再也不动的一种思想,而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不同的力量取向。包括达摩禅当年的以《楞伽经》为基础的那个禅法,也是一种取向。因此可以考察到,我们现代人现在想到的是以《金刚经》般若类经典为基础的禅,那么以《楞伽经》为思想基础的禅到哪里去了?这很值得我们思考。我觉得少林寺要真正的打造自己在精神上的独特地位,就要找回达摩的精髓。这将是少林寺在思想传承上,在今天反倒具有自己独特地位之处。

因为后期的禅虽然是非常高明的,但是也有它的弱点,这就是宋元以后,出现了所谓的“狂禅”。我们今天评价慧能的禅法,是上上根器人的禅,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一拍脑袋就开悟了,没有根器做基础绝对做不到。所以虚云长老可以听到茶杯打碎了说是开悟了,但是如果其他人把茶杯打碎了说是开悟了,我们就会怀疑是不是真开悟了,怎么印证?这在后期的禅宗史上都成为问题。所以有的宗派就曾因此而批评禅宗。后来的禅宗在经典的研究上,在苦修等其他方面做的不够,应该说也是事实。所以如何能够追溯传统,既对我们现今的禅宗有所了解,同时又能够把达摩禅当年的精髓再深入的发掘,我觉得,这应该成为少林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

我是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在思考,所以我想回到少林“初祖嫡传”这四个字上来讲,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直接把握住达摩的思想精髓。本来我做了一些准备,比如讲“二入四行”等等。但是我觉得相比之下,温习知识可以到课下去补,而今天在课堂上要着重地强调的,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经过了一百年,这些历史的碎片到今天还不能够得到一个整理,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职。我们现在要打破一些传统的习惯的想法和做法。不是为了打破而打破,而是要去认真地思索,敢于提出问题,然后认真地去分析。我今天的演讲可能并不那么长,但是我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既是学术性的也是现实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学者要认真地论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出家众,我们每天都在少林寺,我们在大和尚的领导下已经把硬件建设的这么好,还要走向世界的时候,如何继承达摩禅的真正传统,是一件非常重要、至关重要的事。

我们现在的流行的包括这种“少林问禅”的思维方式,如果走向世界的话还有些问题。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思维模式差异比较大。但是我感觉到,达摩禅的“二入四行”包括他的头陀行的很多作为,反倒更适应现在社会。大家看一下藏传佛教在世界上的流传。就可以有切合实际的体会。其实藏传佛教在教理上,并没有太多的发挥,但是它设定了很多次第,提出了若干的法门,使人有所能够把握。当初达摩来到中国,他很高兴,说我们中国人的大乘根器与道契合。为什么今天人们总是认为儒释道三家都差不多呢?尽管内行人知道里面有分别,但是不能不承认它们那么相像,为什么?就是因为有内在的共性。因此当我们走在世界上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如何面对各个民族实际上具有相当差异的文化背景,如何用一种最直接简便的方式切入到人们的心中。我倒认为,达摩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过永信大和尚这些年在海外的奋斗,少林文化中心能够在全球若干个国家生根发芽,其中可以说达摩祖师在保佑着我们。永信大和尚的行为是在走着达摩禅的路,我们要在这个方面加强我们的自觉意识。少林寺以“初祖嫡传”走向全世界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怕别人有争议。嫡传就是嫡传,就在这块地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邢彦玲] 标签:少林寺 王志远 初祖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