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台湾国际青年生命禅学营 于丹讲授中国智慧

2012年07月24日 09:01
来源:人间社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台湾国际青年生命禅学营 于丹讲授感悟中国智慧(图片来源:人间社)

2012年7月22日,国际青年生命禅学营礼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暨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教授讲授“感悟中国智慧”,于教授融合自身经验与经典智慧,以丰富学养,诙谐幽默的口吻,为青年朋友解说自己大学时期的转折点,及解答大众该如何适应经典世界与现实的差距?中华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社会?什么是”禅“等问题。

于丹教授特别强调大学时期应是人生“绚烂至极”的时光,这时期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不被原谅的是世故与冷漠,并分享大学时的两次旅游经验,让自己体悟“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对将来人生有极大影响。

于教授也谈到,大学不应有标准答案,需破除框架,具备大胸襟与自信。而出社会后,心中充满惶惑,但“无低谷怎有高峰?”在最低迷时靠自己心中的光束照亮未来。于丹建议,不一定要做别人期待的人,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若生命格局太小,是被自己限制,要有大志向,先以文化养大自己成为“鲲”,再等机缘成为“鹏”,宁静越过天际。

于丹认为林语堂是融合中西的代表人物,因他有西方人脑袋,东方人的心理,“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勉励青年把握此次国际交流的因缘,成为第二个“林语堂”。

于丹引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来解说文化是“文而化之”,氤氲入心,流化生命。我们应请古圣先贤来到今日。如《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运用在人生的“职业、伦理、自我”三个角色的底限中。对职业的底限为“忠”;在伦理中守住“信”;对生命要透过“习”来成长。

于教授引用纪伯伦句子:“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於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勉励不要在忙碌中使自己成为心的囚徒。并“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在念头升起时,用心来转境完成平衡。生命有顺境及逆境,在顺境中自我提升,在逆境中自我修复,就可穿越各种境界,让心平静的能力就是禅门所说的“一心不乱”。

于丹期望青年朋友们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活在当下,并以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期勉青年走出生命禅学营后,“生命在自己掌握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张瑞霞] 标签:国际青年 生命禅学营 台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