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素称东南亚的“宝象佛国”,但该国宪法一直未将佛教正式定为国教,此事成为该国众多佛教徒的“一大憾事”。
佛教:不是国教,胜似国教
佛教在泰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对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产生着重大影响。早在公元初的几个世纪里,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就在当时泰国境内的一些独立小国传播,同时印度的婆罗门教也传入该地区。13世纪初,小乘佛教传入泰国,逐渐与当地流传的婆罗门教、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相结合,形成具有该国特点的泰式小乘佛教,并延续700多年,至今不衰。目前,小乘佛教徒占泰国总人口的94.6%,除南部与马来西亚毗邻的北大年府、也拉府、陶公府、沙敦府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外,其余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佛教徒。全国共有约三万座佛教寺庙。
泰国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佛教徒。泰国1997年宪法虽未明确规定佛教是国教,但写明“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国家、宗教和国王神圣不可侵犯”,从而从侧面肯定了佛教的崇高地位。从现实来看,历届政府总理都是佛教徒。平时,大到国家庆典、阅兵仪式,小到商店开业、婚丧嫁娶,都采用佛教礼仪,均有僧侣到场诵经祈祷。
佛教对规范该国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初到泰国的人,都会强烈感受到泰国人的友善——迷人的“泰式微笑”。这种友善有很大部分来自于泰国人的佛教信仰。与中国式的大乘佛教(强调修身养性、普度众生)相比,泰式小乘佛教更强调自我内省和个人修行,要求控制情感乃至身体运动。佛教徒们相信,愤怒和激动会导致灾祸,因此泰国人平时待人接物注重平和、矜持,较少有慷慨激昂的时刻。泰国男性佛教徒一生中至少都要剃度出家一次,这已成为社会上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多数男子选择在年满20岁时出家,少则数月,多则数十年乃至终身,这一行为不仅被看作是积德求福、报答父母的善举,更被视为一种“社会资历”而广受尊敬。一个未经出家修习的人,容易被视为欠缺经验和诚信的人。有鉴于此,国际社会乃至泰国佛教徒自己都视佛教为“不是国教的国教”。
其他宗教:不能忽视的现实
佛教虽在泰国占据主导地位,但按照宪法规定,该国仍是一个主张信仰自由、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开放的现代社会。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虽难以与佛教相比,但也是该国宗教意识形态范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作者:
佚名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