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宗教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是民生问题的一部分

2012年07月11日 07:47
来源:湖北省佛教协会 作者:洪利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佛教寺院,作为广大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场所,具有群众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各界人士参观旅游的重要去处,是我们党和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窗口,是沟通党和政府与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宗教活动场所是群众精神家园的一部分,建设和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是民生问题的一部分。这两个一部分准确定性了现代宗教活动场所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承、抚慰信教群众心灵等功能,也指出了各级各部门在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

传统意义上的佛教寺院一般地处偏远,远离闹市。高僧大德一般远离红尘,在山清水秀、宁静致远的地方修身养性,故有“天下好山僧占尽”之说。鸿忠书记在十届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群众不但能够享受“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城市生活、也能品味“万家烟树满晴川”的田园牧歌。一般人认为,这两句重点描述了乡村和都市人们都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蓝图。作为宗教工作部门的一员,我们要知道,“万家烟树满晴川”的诗句出自于唐朝韦应物的《登宝意寺上方旧游》,诗云“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诗中描述的寺院里的老僧与周边田园风光和谐统一之外,还有物我两忘、内心宁静超越的信仰满足的意境。

当前,农村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规模上看,基本上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需求是比较匹配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僧众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信教群众进入城市,满足市民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信仰需求,都市宗教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显得日益急迫。

近几年来,都市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场地狭小,发展空间不足,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就武汉市而言,有近千万人口,城区开放的佛教场所仅区区8处,与建国初期之272所相差悬殊。8个场所中,像归元寺、宝通寺等这些重点寺院,由于是老庙,受地理环境和规划限制,无论如何改建,建设规划很难突破旧格局。因此,从总体来看,武汉市内的佛教活动场所,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品味上,都难以适应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而节假日人潮汹涌,安全问题成为当地政府的心病,某年春节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强力要求下,归元寺不得已关门数天,被广大信众和游客所垢病。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者,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要始终牢记人是有精神需要,以人为本这一至关重要的理念,要有国际化的眼光,要把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同满足衣食住行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考虑和规划。正如北京奥运会和深圳大运会的场所建设和功能布局上,把满足不同参赛选手的宗教信仰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参照国际惯例,建设了专门的临时宗教活动点,安排了五大宗教的教职人员主持相关宗教活动,受到各方赞许。

总而言之,无论是乡村还是都市,人们的“心灵家园的一部分”、“民生问题的一部分”总不能被遗忘,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确实要如党代会报告中所说,大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重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貌保护,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佛教团体、高僧大德要吃透佛教在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并对近5年、10年的发展态势提出比较准确判断,从而对场所建设布局有个比较清晰的规划,推动统战、宗教事务部门出台的指导性意见,供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依据宗教事务条例中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合理”布局的要求,把宗教活动场所规划布局、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新农村建设和大城市建设同步进行,从而无论在农村还是在核心都市,人们都充分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便利,也使精神家园丰富多彩,使“万家烟树满晴川”、“春城何处不飞花”成为现实,实现人与自然,内在与外在完美的融合统一和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宗教场所 建设和管理 民生问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