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解读少林寺境外上市风波:商业化引道德危机
2009年12月23日 10:45中财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佛教观点] [上市] [少林寺] [风波] [解读]

树大招风,这话一点儿都不假。几百年来,少林寺一直以佛教禅宗的发祥地而闻名于世,其少林功夫更是享誉中外。

然而,这个令人产生敬畏感和神秘感的地方,近年来因其当家方丈释永信的种种高调行为,一次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近日,一则少林寺将上市的消息又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上市疑云

地方政府利用寺院的知名度成立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这本身就存在法律问题

此次上市风波源于一次会议与一份尚未签署的合作协议。12月16日的上海《东方早报》率先披露了“少林寺将在2011年上市”的消息。该报称,“香港中旅集团与登封市已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书》”。

按协议书显示,双方确定斥资1亿元成立“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其中港方占51%股本控股,少林寺门票经营权等嵩山少林景区资产则被登封市作价4900万元作为入股的一部分,双方合资年限为40年,新公司拟定2011年上市。

此外,该报还透露,“合资公司授权从事嵩山风景名胜区综合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包括少林寺在内的嵩山景区诸多门票收入今后全部收归港方控股的新公司,少林寺的门票收入也归合资公司所有,不再是之前少林寺方面和相关部门分成。”

言之凿凿的消息一出,各界哗然。网络上对此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有网友感叹:天下从此无少林!

国际媒体也很快留意到了这一消息,英国《泰晤士报》这样调侃,“少林寺需要使出浑身解术,迎战公众对其上市计划的批评”。

但事实上,少林寺对于“被上市”的消息“一无所知”。少林寺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钱大梁在此后公开表示,他们对该决策一点都不知情,“方丈也是几天前才由登封市政府有关领导通知这一决策”。

被置于“局外”的少林寺对此表示坚决反对。钱大梁说,“登封市政府背着少林寺擅将门票权并入上市公司,严重伤害了少林僧众和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以及参加宗教活动的合法权益。”言下之意,登封市政府没有权力决定寺院事宜。

也许另一个数据可以证明少林景区门票权的重要性。目前,每年前往少林寺参观的游客达100万人次以上,门票年收入将近1.5亿元。如果与在旅游开发方面经验丰富的香港公司联手,收入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从而为登封市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

日本《产经新闻》则在18日这样分析:“对寺院管理的相关法律以及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设施内的文物以及观光活动交由地方政府迸行管理。但地方政府利用寺院的知名度成立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这本身就存在法律问题。”

此后,面对外界众多质疑之声,登封市委宣传部部长崔世英承认该市与香港中旅集团这一合作计划的存在,但表示,尚未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不存在“少林寺贱卖给合资公司”及“少林寺上市”等问题。

无形的手

涉及少林寺的事,无论真假,都没有那么简单,它不会悄悄地来,更不会悄悄地去

从1998年开始,河南律师黄琨担任少林寺法律顾问已有11年。在他的印象中,少林寺的上市传闻已不仅一次。

早在2004年,就曾有消息曝出“少林寺旅游”将上市。时任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何宏波曾表示,在解决了景区管理规范,建设好各项硬件设施以后,少林寺将逐步过渡到公司化运营。在机制理顺以后,再引进战略合作方,并不排除未来运作上市的可能性。

至2007年以来,少林寺的上市传闻变得相对密集。当年8月,一则名为《传少林寺拟于08年香港上市》的“新闻”开始在网络上转载。

此事断断续续直到2008年年初,不断有消息称少林寺正在酝酿上市。对此,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接受香港《大公报》采访时表示,少林寺绝对不可能上市:“卷入这种高风险的交易有损佛教精神。”

同时,河南省登封市委常委,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裴松宪也表示,要上市的不是少林寺,而是有关部门筹建的嵩山少林旅游集团公司正在筹划上市。此后,活跃于公众视野中的方丈释永信亦多次公开辟谣。

上市事件并非少林寺引起的首个大范围争议。近年来,少林寺的每一个举动都能引起广泛关注。

在黄琨看来,涉及少林寺的事,无论真假,都没有那么简单,“它不会悄悄地来,更不会悄悄地去”。

1982年,电影《少林寺》将沉寂多年的少林寺推向历史新的舞台,也间接将少林寺推上了商业化大潮。伴随少林寺的复兴,一些商人敏锐地意识到,凭借少林寺近1500年的历史积淀,“少林寺”在市场上是个金字招牌,因此想方设法与“少林寺”攀亲搭故,以求借船过海。

国外一家媒体曾直言,少林寺是中国最有号召力的品牌之一,正因为如此,少林寺成了商人心中的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口,实现自己的“得道升仙”。

而对于这一次的上市风波,日本《产经新闻》这样分析:“少林寺近几年除了观光收入外,还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开办武术学校等获得了很多的额外收益,但地方政府基本没有得到好处。”

黄琨则这样看,“也许这件事是个独立事件,但和少林寺有关的诸多事件背后,确实有不少无形的手。”在他看来,少林寺不可能上市。“少林寺作为一个民事主体,非商业性股份有限公司,根本不具备自身作上市公司的资格。”

 向外走,向钱看

少林寺在商业化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释永信,但在一些人眼里,少林寺堕落了

个头矮小、体型圆胖的方丈释永信,也一直是话题的核心人物。

现年44岁的释,出生于安徽,俗名刘应成。16岁时成为少林弟子,22岁时就承师衣钵成为少林寺住持,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寺院住持。1999年,34岁时的释永信升任为该寺最年轻方丈。

自他接任方丈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清除少林寺周边的“旅游陷阱”。

此后,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他极富商业色彩的经营之道,积极发展并保护少林寺的品牌,颠覆世人对出家人的印象。他也被戴上了多顶帽子:中国首位取得企管硕士学位的僧人、少林寺主题电影的制片人、少林寺“首席执行官”。但与此同时,围绕着少林寺的一些事情也令人大吃一惊。近年来,少林寺开发了少林养生饮料,还代管了昆明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和土主庙4所古寺庙等;此外,少林寺下属的品牌公司公然在网上叫卖少林寺武功秘笈。

2005年,为了更好地收集、整理与研究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释永信提议建立“少林学”,希望能像已存在的红学、敦煌学、徽学等一样,能够借助社会的力量,共同挖掘与发展少林文化。

此外,释永信还试图改善少林寺的设施:修建了豪华的游客休息室,里面配备了电视机和身穿统一制服的服务人员,这种做法招致了更多批评。

在一些人眼里,少林寺堕落了。美联社就这样分析:“少林寺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可营利的商业资本,这在某些人中引发争议,他们不赞成具有商业头脑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重商主义。”

如今,少林寺正以“少林实业公司”和“少林影视公司”的双重身份急速地聚积金钱和名声。几年来,少林寺的“媒体秀”一个接一个:少林武僧全球巡演、海选中国“功夫之星”、普京来访、方丈获赠豪华车等等。今年夏天,一场国际旅游小姐的比基尼时装表演更是让少林寺饱受批评。

自此,释永信正式成为一个公众人物,而少林寺也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地方,旋涡中的释永信则仍然不遗余力地经营着少林寺和少林文化。

道德危机

过分的商业化相反给少林寺带来了一种新的困境——道德危机

宗教商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一。面对发展和传承兼顾的压力,少林寺不得不在避世和入世间寻求平衡点。少林寺所走的路子一直让公众担心,因为在中国,从来没有类似宗教+商业+政治的机构出现过。

释永信则为少林寺的商业化行为公开辩护,他拒绝将其说成是商业,而愿说成是提升少林寺地位的方式。

然而,一些过激的言论甚至上升到对宗教和释永信个人的道德质疑。网上就曾流传着这样一份截然不同的释永信的黑色履历,“仅小学2年级程度,出家为僧后,常做非法勾当,一度遭逐出佛门,甚至在高档酒店吃肉喝酒、搂小姐”。

如果说最初少林寺商业化是为了摆脱经济压力和拓宽国际知名度,如今,它也相反给少林寺带来了一种新的困境——道德危机。有人开始问:少林寺你还能走多远?少林还能有真功夫么?

今年11月11日,网上各大论坛开始流传所谓少林寺官网贴出的释永信“悔过书”,该文以释永信自称对少林寺的现状感到羞愧、痛悔,并表示不要在商业化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少林寺和佛教的罪人。事后,少林寺表示,这是其官网被黑客攻击,主页被篡改所致。

在少林寺法律顾问黄琨律师看来,当网民们疯狂地在各网站论坛肆意地跟贴狂骂时,他们事实上都没能区分“嵩山少林景区”、“嵩管委”和“少林寺”的异同。

而在少林的课堂知客延开法师看来,少林寺因释永信推动现代化知识,要求僧侣学习电脑与外语而遭受外界批评,但较之台湾一些佛寺的做法,根本是小巫见大巫。他曾于2004年造访台湾,法鼓山、中台、佛光山与慈济等四大山门全拜会过。

在他看来,台湾的佛教“非常现代化”,“里头现代化设备齐全,还有国际会议厅”,此外,很多法师能用外语介绍、传递佛法,“在现代化与国际化这方面,大陆少林寺与之实在无法比”。

“当然,大陆少林寺的规矩并未改变,早晚功课、练武、读经,样样没变!若真要说少林有什么变化,就是有了自来水,(和尚)不用天天挑水喝。”延开法师这样说。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