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世界禅茶论坛:寇丹观点
2009年11月20日 09:45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日韩三国茶道会名誉顾问寇丹在首届世界禅茶文化发展论坛上进行了《中韩禅宗一脉通》的主题演讲,演讲摘要如下:

中国和朝鲜半岛唇齿相依。中国佛教从4世纪传入,经500年后,中国禅宗才由朝鲜僧人法朗等带回。即便如此,也比禅宗传入日本早了460多年。当时,中国禅宗是四祖道信时期,禅宗传入朝鲜半岛后有一个相当艰难与曲折的历程,形成宗派并盛行,是在中国六祖慧能时代,地点在半岛南部的新罗国,代表人物是在中国住了37年,又先后在师承六祖和洪州(今南昌)马祖道一的僧人道义。与法朗承继的北禅宗不同,他传入的是曹溪宗顿悟的南禅宗,门下有弟子800多人,也称朝鲜禅宗中的迦智山派。稍晚一些还出现洪陟为代表的有弟子1000多人的实相山派,地点是异智山,形成了“北山道义,南山洪陟”的格局。再后又出现凤林山派、圣往山派、师子山派、须弥山派、曦阳山派等门派,朝鲜佛教史上称“禅门九山”,他们从法嗣传承上和禅学思想上都源自中国。其中的七派都承袭了南禅宗特色。

中国禅宗传向中国的东方是历史的必然。一是中国佛教来自印度。古印度在公元前就向邻近的今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传播佛教,有的国家接受定为国教并保持至今。中国当时的禅宗影响不大,自然无法插足;二是中国东面地势平坦近海,较之向西高原峡谷、气候险恶,又有兽群瘴毒为害来得安全方便;三是人种、文化上一致,很长一段时间文字彼此通达;四是西面来的僧人只是传法,并没有将中国佛学禅学思想带回的任务,仅仅是传而不取;五是自10世纪后,印度佛教逐渐衰微,而中国禅宗经过唐代的兴盛及因安史之乱后社会心理原因,正处在兴旺时期,在诗歌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禅学的影子,形成了向东方传播的一个强劲趋势。其中除南方的今越南因历史、地缘、汉文化影响来往密切外,华人在这一带经商贸易、通婚,都有将佛学与禅学向这一地域传播的条件,他们在6世纪后就接受了中国的禅宗。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寇丹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