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昭慧法师:从普世价值观察女性婚姻观
2009年08月28日 10:11香港宝莲禅寺 】 【打印共有评论0

《佛说玉耶女经》的内容,若从“性别平等”的普世价值以观,立即会令人产生强烈之质疑与反感。但暂置世间价值观不论,从佛法的纯正义理而作检视,也大有问题。原因如下:

一、用诸如“邪态八十四姤”、“女人身中有十恶事”等对女性十分贬抑的说词,让玉耶女态度骤变,从因貌美而自信满满、跋扈蛮横的大女人,变成了楚楚可怜、自称“禀受贱身”的小女子。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似乎证明了:让人将自己看得一钱不值,是打击对方最好的利器。因为你不用征服对方,他(她)就会自动缴械!

然而这种教导方式,激发起的不是自尊、自信、自重的正向情操,而是自卑、自贱、自怜的负面情绪。要知道:“自卑”与“谦卑”不同;谦卑来自“缘起”的观照,体念到众缘方能成事,因此不敢伐善施劳,自然生起对他者的谦冲感恩之情。自卑却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在自他相比的情况下,因条件不佳(如“八十四姤”与“身有十恶”)而自惭形秽。自卑与自大经常是一体两面的——人既可以在自认鄙劣的情况下,产生自卑感,也就可以在自认高超的情况下,成为自大狂。

玉耶女是很不健康的,她的情绪非常两极化,不是自大到不把夫家所有人摆在眼里,就是自卑到选择要当丈夫的“婢妇”。自大的她固然愚痴不善,自卑的她,似乎也看不出其对丈夫打自内心产生尊重与疼惜之情。甘愿成为“婢妇”,依然是为了自求多福——要为人间天上受乐自在的美好未来而预铺坦途。

二、再看玉耶女所选择的角色——“婢妇”吧!做“婢妇”者,丈夫如果宠幸自己,她不会骄慢;设若丈夫不爱自己,她也不会怨恨。被丈夫捶杖殴打了,她得接受;被丈夫辱骂了,她也只能静默忍受,甚至还得“甘心乐受,无有二意”。遇到自己被冤屈了,还不能诉诸公道(“遇己曲薄,不诉求直”)。这种面对家暴与外遇的态度,简直是“被虐狂加虐待狂”,长期生活下来,心理还能保持正常者几希!

这还不说,做妻子的还要“劝进所好,不妒声色”,也就是主动帮丈夫劝进妓妾;让他坐享齐人之福,而不可以生起妒忌之心。

即便说,这种不嗔不嫉的胸襟涵养,有着“修忍辱行”的崇高意义,但我们依然要怀疑:这样的忍辱,有高远的慈悲心或空性慧作为心理基础吗?在整部《玉耶经》中,吾人解读不到这样的讯息。我们甚至可以说:“婢妇”的隐忍,似乎是对丈夫不够慈悲的表现。试问那施家暴而包二奶的丈夫,会不会得恶报?依佛家的因果律来说,当然是会的。然则“婢妇”的隐忍,难道就没有宠坏丈夫,推着丈夫堕入恶道的连带责任吗?

三、经中分析“五善三恶”的内容,并详细说明:“五善三恶”分别会招感何等乐报与苦果。这种戒恶劝善的方式,不外乎是“棒子与胡萝卜齐下”,运用“制约反应学习原理”,来达成形塑行为的目标。但依佛陀本教来看,道德行为应该要源自“自通之法”(即“不忍人之心”)的开发,而不应是来自“如何让自己得利”的精算——前者可据以开发“无我”智慧,后者却依然绕着“自我”在团团转。玉耶女选择行于五善,倘若只是为了避“三恶”之苦报,图“五善”之乐果,而不是打自内心疼惜丈夫与婆家的人,吾人可以同情理解,因为,这是“棒子与胡萝卜齐下”的教育产物,她并没有学习到“众生缘慈”、“法缘慈”乃至“无缘大慈”的佛法精义。

然而从全经来看,我们依然找得到积极、正向、光明的意义:

一、从佛教文献史的角度来看,玉耶女即使真有其人,但我们也大可不必认为:经中训诫玉耶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佛陀所说。我们大可不必坐困在“字字都是圣言量”的愁城之中,面对普世价值的检验,而左支右绌、窘迫不堪,而毋宁将那些易受质疑与反感的说词,视作“反映古印度社会女性处境”的珍贵史料。

二、给孤独长者夫妇对玉耶是很仁慈的。即使她是如此的桀骜不驯,两老依然不舍得对她施加“杖捶”。要知道,媳妇在古印度社会的地位极其低下,在生时宛如夫家仆佣,夫死后还被鼓励随夫殉葬。媳妇饱受夫家凌虐(甚至凌虐至死)的事,即今亦时有所闻。因此,给孤独长者夫妇对恶媳的宽容与护念,在那个“人权”观念不彰的古代社会,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这或许来自他们的道德惯性,或许来自佛陀“护生”教法的深刻影响,亦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三、佛陀临去时对玉耶施以谆谆教诲,要她“当信布施”、“勤念经戒”,并且祝福她能得“五十善神拥护汝身”,“常得其福德,后世当复生长者家。”从这里来看,佛陀确实是打自内心在疼惜着玉耶,仿佛在疼惜着一个可爱的女儿。因此他对玉耶所做的种种劝诫,多少是要让她明白,作为女性,处境是十分艰难的。与其说是用善恶因果理论,对她施以威吓利诱,倒不如说:他不忍见玉耶因其骄纵而受到杖责等苦,不忍见她在“造恶”与“感苦”的循环之中,陷入现生、后世的无限厄运之中。

四、在七种妻子的类型之中,已婚女性不必然要过犹不及地作别人的“怨家妇”、“夺命妇”与“婢妇”,但喜欢发挥母性特质的女人,何妨做一个“心不疲厌,怜夫如子”的“母妇”呢?

天真、可爱、纯情的女孩,很适合当个“若如兄弟,同气分形,骨肉至亲,无有二情,尊奉敬之,如妹事兄”的“妹妇”。

成熟、坚毅而有自信的女性,是妻子中的妻子——“诲训仁施,劝进为道。心端专一,无有分邪”、“进不犯仪,退不失礼”的妇妇。

才情卓越而智慧高超的时代新女性,岂不就是“见过依呵,令行无失;善事相敬,使益明慧;相爱欲令度世,如善知识”的善知识妇!

总之,研读《佛说玉耶女经》,我们必须意识到:本经在长时结集、传诵的过程中,不免掺杂进了父权意识——那不但不符合普世价值,而且相当违反“护生”、“无我”的佛法正理。吾人大可不必将这些统统视作“佛说”,以免“三世佛冤”,但本经依然有其反映古印度社会现况与社会观念的史料价值。

而面对“已婚女性应如何自处?又应如何与夫家相处”这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本经刻划了人性的多元面向,做了七种类型的“实然”陈述,而且只对其中的“怨家妇”、“夺命妇”两种类型,做出负面的价值判断。然则女性在接受婚姻之时,自可依其性格倾向,而于其余“五辈妇”中,做一贴切的“应然”选择。

可以说,“七辈妇”的性格与行为分析,这是经中最为生动有趣,也最为精彩可观的内容。

相关链接:

从《玉耶女经》到当代女性婚姻观

透过《玉耶女经》寻找婚姻危机的解脱之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昭慧法师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