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副编审。
有人觉得“佛经中确实谈到了一些法术,但仅是教会人们寻求大自在、解脱的根本智慧和方法,而绝不是教会人们如何寻求物质享受和精神享乐的智能和法术,佛经中之所以不过多的谈及法术和科学技术就在于要避免误导人们刻意的去追求法术和科学技术而落入外道和魔道。可是当今的人类就恰巧在这一问题上误入歧途,并且在这个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在一定程度上,佛学是提倡和重视智慧和方法的,但是佛法所倡导的是要在正信正见中寻求大自在、大解脱的根本智慧和方法,而绝不提倡寻求物质享受和精神享乐的智能和法术。这也正是佛学的精髓所在,也是一些优秀的宗教之精髓所在。而当今的人类正是在这一点上与佛学的精髓背道而驰,反而认为:宗教提倡严格的高要求的禁欲、持戒是反人道的、反人性的,是应当加以批判和抛弃的,千百年来宗教精髓和世俗人生观念的争论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展开的。”这种看法当然没有错误,但是却忽视了佛教的历史内涵,佛教之所以能够长期以来流传世间,就是因为他以广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了一切。
佛教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发展科学,但是他并不否认科学,他愿意更多地利用科学,于是将一些有科学内容的知识放在佛经里面,用以启发人们的智慧。佛教不是“关于生存技能方面的东西佛经中确实讲的比较少”,而是讲得很多,是将其作为例子或譬喻而出现的,难免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智行法师说:“佛法本身,以现代眼光来看,是最有科学精神,而且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何况其中除了哲学思想以外,有关理论科学、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只是这一宝藏尚未被世人所深入认识,大量开发而已。”我以为这一点讲得很好,点出了佛经里面的科学知识的丰富性实质与特点。
佛教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500余年的历史,佛教一直不断地在人类社会发出光芒。究其原因,除了佛教与时俱进的品格之外,我以为也与它的贴近生活,贴近人世有重要的关系。佛教的历史,是一部从不拒绝科学,并且充分利用科学成果的历史;佛教的大藏经是一部充满时代特点,记录时代科技成果的丛书。佛教讲“五明”,其中“工巧明”就是人间的各种生活知识与学问,包括工艺、技术、算历之学集成。“医方明”指医学、药学、咒法之学,包括生命科学。所以,佛教贴近生活,就要不断地利用已经出现的各种人类经验与知识,其中包括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知识。例如天文学的知识曾经在佛经里被保存下来,《占察经》是佛教(也有说是印度教)天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僧人一行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与天文学家。
贴近人世就要始终为人所用,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愿望,其中也包括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各种科技成果的运用。古代的印刷术的创立,为佛教的大藏经刊印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使佛教文化成果得以传到了今天。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科技所出现的最尖端的电子产品与信息技术都被佛教拿来所用,佛教网络成为佛教弘化的一个重要的方式;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已被佛教寺院借鉴,作为寺院管理的一个最新的方向,深圳弘法寺由于采用了现代管理思想,使传统寺院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迈进了一大步。毫无疑问,未来的佛教,将还会利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时代同步发展。
作者:
黄夏年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