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
2009年07月31日 09:38西藏藏语言文字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藏文文书

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已有了文字,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在它的基础上雍仲本教的创始人丹巴辛绕时期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还产生了天成文和斯益文。那时已有了书法艺术,并产生了艺术流派。

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藏文,并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

在吐蕃王朝时期,先后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吞米桑布扎创制的乌金体叫蟾蜍体。其后陆续出现了列砖体、串珠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和蜣螂体等。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和黎体两大流派。此外,在吐蕃第三十五代赞普赤德松赞时期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专门用于书写密宗内容或用于伏藏的书体。字体多达40余种。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藏文小书册

大约在前弘期和后弘期之间,大书法家琼布玉迟参照绘制坛城的坐标原理规定了乌金体每个笔划的位置、走向及长度,并一一定名,从而实现了乌金体的规范统一。从那时到今天,虽然乌金体书写流派有好几派,然而其大的格局上相去不远。 前弘期至后弘期之间约100年,其间出现了帕萨体。

后弘期以来,藏文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随着弘法,大量的编译、誊录经卷客观上促进了藏文书法艺术、制墨工艺和造纸技术的提高。每有大部头经卷的誊抄工程,便会邀请当时的那些书法高手共同誊录。比如,十二世纪中叶,大译师仁青桑布在组织修订并补译佛经时,邀请了全西藏最著名的书法家们,用兰靛纸和复合纸抄写了几十部经文,并要求卷与卷、部与部书体一致。十三世纪,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修成萨迦南寺。寺内大殿西墙内修起了经书墙,动员全藏区的书法家、誊录师来抄写佛经,“砌”成了由8万多部经书组成的经书墙。

【资讯头条】:纪念马祖道一诞辰1300年活动将在四川马祖罗汉寺隆重举行

【两岸】:台湾慈光寺印象——出家不出世 入世而超越

【素食】:大暑天喝冬瓜鲜荷叶绿豆汤

【众生】:演员邢佳栋:我信佛的缘由

【心灵物语】:珍惜当下,生活并无回头路

【觉悟】:殊胜功德 至心起信 宝箧印陀罗尼咒

【一日禅】:宽容——给大家一片美丽的世界

【观点】:积极借鉴佛教中的生态智慧

【禅茶一味】:乾隆皇帝当了回茶博士

【图片】:吴门首刹:西园戒幢律寺

【书店】:瑜伽师地论—大乘佛教唯识学的基本理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达瓦次仁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