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瑰宝“二唐寺”
2009年11月18日 09:11《佛教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五台山佛光寺

在中华星罗棋布的佛教丛林建筑中,雄踞于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犹如两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南北辉映,镶嵌于天然造化的佛国圣境。佛光寺以历史悠久和绚丽多姿的唐代彩塑、壁画闻名于世;南禅寺则以建寺最早和古朴庄严的唐代建筑艺术享誉海内外。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30公里的佛光山山腰,距台怀镇30公里,地处五台山的南台外围,东南北三面环山,唯向西豁然开朗。整个寺院依山形地势而建,座东向南,参差错落。寺周松柏苍翠,殿宇巍峨,花香鸟鸣,幽静清凉,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台西南四十里,元魏孝文帝建。帝见佛光之瑞,因为名。唐解脱和尚于此藏修。”至隋唐,佛光寺香火兴旺达到鼎盛,名播长安、敦煌,远及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故民间有“先有佛光寺,后有五台山”之说。唐武宗时“灭法”,佛光寺遭到破坏。现存之佛光寺重建于唐宣宗大中11年(公元857年),宋、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

佛光寺殿宇高大雄伟,布局舒朗,主从分明,前院低,后院高,中院花木葱茏,芳香四溢。共设殿堂20余间,僧舍115间。后院东大殿高踞15米的台基上,1937年为梁思成先生发现,认定为唐代遗留的木结构建筑,引起中外人士关注,与琳琅满目的唐代彩塑、壁画、题记并称为唐代佛光“四绝”,荟萃一堂,弥足珍贵。

大殿面宽4间,进深4间,单檐四阿顶。其柱网由内外两周柱组成,形成面阔5间、进深两间的内槽和一周外槽。内后半部建一巨大佛坛,上置佛像。殿前中央5间设板门,二尽端开窗,其余三面围以厚墙,仅山墙后部开小窗,斗拱险奇,梁架严整,殿面开阔,在简单的平面里创造了丰富的空间艺术,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和谐统一,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唐代木构殿堂的范例”。

尤为奇特的是殿内37尊神态各异的泥塑佛像。正中5尊主像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弥勒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瑞相天然,慈祥端庄,高达5米,十分壮观。正中三佛面颊丰润,口唇端正,鼻如悬胆,眼呈鱼形,眉为弧状弯曲,线条流畅,衣纹可见,一派雍容慈颜。两旁的胁侍、金刚、供养人,或谦恭温顺,或威武雄健,或聪慧贤淑、尊尊维妙维肖,各具神采。尤为文殊菩萨,面目慈善,体态丰盈,胸前饰如意头,双乳有螺旋纹,两袖宽大潇洒,裙裾自然翻卷,更具典型唐代风彩。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文峰   编辑: 闫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