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三要》:佛教之涅槃观
警惕恶业(图片来源:资料图)
二、业尽报息则入涅槃:我们的生死身,从过去的业力所感而来。有了这身心组织,便不能没有欠缺,不能没有痛苦。只要你诞生了,这一既成事实,在现生中,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所以,了脱生死,决不从苦果的改变上去著力。也不从业力的消除上去著力,因为有烦恼才会造业,才会使业感果。如果能证无我,断烦恼,得涅槃,业力就不会起作用,生死的连索,便从此截断了。对于这,许多人不明白,发生误会,引起很多疑问。他们以为:有什么业,感什么报,这是佛说的。而且,作业而受果的,即使经过千劫万劫,业力仍永不消失。因此就误解:我们的生死,无法了脱。因为生前作了好多业,还没有受报得了,而今生又作了好多善恶业。将来再感生死时,也还是要造业的。这样,岂不是业力愈造愈多,永远受报不了,这怎能了生死而不受苦果呢?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佛法的因果道理。要知道,有了业要感果,但还要有助缘,烦恼就是业力感果的要缘。如黄豆,是不是会生芽呢?会生长黄豆呢?谁都会说:是的,黄豆会生芽,会生黄豆。但黄豆的生芽结果,还要具足种种的因缘。例如,豆种要没有变坏,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等。如豆种坏了,或没有水分等缘,他是不会生芽的。例此,业力所以会感生死果,也要烦恼来为他作滋生的助缘。如断了烦恼,没有助缘,业力也就无力生果了。所以说:业尽报息,则入涅槃。业尽的尽,不是没有了,只是过去了,再也起不了作用。这样,烦恼一断,业种就乾枯了,生死的果报,也就从此永息。
众生都是有情爱的。母子,夫妻等爱,无论爱到怎样深,都是有条件的爱;只有爱自己──我爱,才是无条件的。所以佛说:“爱莫过于己”。人爱自己的生存;到了病势严重时,还存有大概会活下去,可能会好起来的欲望。到了绝望时,也要把希望寄于未来,这叫後有爱。有的,只要听到死字,就害怕起来。其实,病才痛苦,死了又不知苦痛,怕什么呢?他是怕没有这个“我”呀!怕财富,权位,眷属,都成为不是“我的”呀!由于这我爱的欲求,才会招感生死而不断。如自我的爱见断尽了,永不再感生死苦果;此生的报体结束了,就是入涅槃。出家人死了,一般都说某某和尚入涅槃,这实在太恭维了。如不断烦恼而死去,一定是死生相续,怎能说入涅槃呢?当破了我见,断尽烦恼,证入法性时,名为得涅槃。涅槃是亲切的体证了,但还不能没有苦。有此身体存在,饿了还是要吃,冷了还是要穿,辛苦了还是会疲劳,会老,会病。不过,比平常人不同,虽然身体有苦,而不致引起忧愁懊恼等心苦,这叫有余涅槃,就是上文的“断惑则得涅槃”。到最後死了,这个身心的组合离散了,不再引生新的自体,新的苦果,这叫无馀涅槃,也就是“业尽报息则得涅槃”。
四 涅槃之深究
一、蕴苦永息之涅槃烦恼的根本是我见,是迷于无我的愚痴,这惟有无我的深慧,才能破除他。有了甚深的空(无我)慧,便能破我见,体验到人生的真理,获得大自在。这是现在生所能修验的,也是圣者所确实证明的。等到此生报体结束後,不再受生死果,这就是入涅槃了。大阿罗汉都是这样的,释迦佛八十岁时,也这样的入了涅槃。如进一层推求,就难于明白。一般人想:入了涅槃,到那里去呢?证了涅槃,是什么样子呢?关于这,佛是很少讲到的。总是讲:生死怎样延续,怎样断烦恼,怎样就能证涅槃。入了涅槃的情形,原是不用说的,说了也是不明了的。比方一个生盲的人,到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处求医,一定要问个明白,眼明以後,是什么样子的,医生怎麽说也没有用吧!因为他从来无此经验,没法想像。只要接受医治,眼睛明亮了,自然会知道,何必作无谓的解说。若一定要问明了才肯就医,那他的眼睛,将永无光明的日子。涅槃也是这样, 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在生死中转,未曾证得涅槃,所以入涅槃的境地,怎麽想也想不到,怎麽说也说不到,正如生盲要知的光明情形一样。佛教是重实证的,只要依著佛的教说──断烦恼,证真如的方法去修习,自然会达到自觉自证,不再需要说明了。
凡夫心境,距离圣境太远了,无法推测,也不易说明。但世人愚痴,总是要作多馀的诘问。所以,佛曾因弟子所问而说过譬喻。佛拿著一个火,手一挥动,火就息灭了。佛问弟子:火到那里去呢?这不能说火是什么情形,也不能说火到那里去了。生死灭了,证入涅槃,要问是什么样子,到什么地方去,也与火灭了一样的不可说明。再说一个经中常说的譬喻吧!因冷气而结水成冰,有大冰山,小冰块,什么情形都有,各各差别。这像众生从无始以来,各有烦恼,各各业感,各各苦果,也是各各差别不一。冷气消除了,冰便溶化为水而归于大海。这如发心修行的,断烦恼,解脱生死苦果而入涅槃一样。这时候,如问,冰到那里去了,现在那块冰是什么样子,那是多馀的戏论。既已溶化,不能再想像过去的个体;水入大海,遍一切水中,所以是“无在无不在”。解脱生死而证入涅槃,也是这样,不能再以旧有的个体去想像他。有些人,总觉得入涅槃以後,还是一个个的,还是会跑会说的,不过奇妙的很而已。这只是把小我的个体去推想涅槃,根本不对!如说某人入涅槃,是可以的;以为入涅槃後,仍是一个个的,便成大错。如说黄河的水,长江的水,流到海里,是可以这样的。但在流入大海以後,如还想分别:那是黄河水,那是长江水,这岂非笑话。众生为什么在生死海中,不能彻底解脱?就因为以我为中心,执著一个个的个体为自我,总是畏惧没有我,总要有个我才好。因此,永远成为个体的小我,一切苦痛就跟著来了,得了涅槃的,如大小冰块的溶入于大海,岂可再分别是什么样子!到达涅槃,便是融然一味,平等平等。经上说:“灭者即是不可量”。涅槃(灭)是无分量的,无数量的,无时量与空量的。平等法性海中,不可分别,不能想作世间事物:一个个的,有分量,有方所,有多少。从前,印度有一位外道,见人死了,会说:某人生天,某人生人间,某人堕地狱。但一位阿罗汉入灭了,外道看来看去,再也看 不出,不知道现在什么地方。这是说明了:入了涅槃,是无所从来,也无所去的;无所在,也无所不在的。我们没有证得涅槃,总是把自我个体看为实在,处处从自我出发。听到消除了自我的涅槃,反而恐怖起来。所以理解涅槃是最困难的,难在不能用我及有关我的事物去拟想,而人人都透过我见去拟想他,怎麽也不对,入了涅槃,身心都泯寂了。泯,灭,寂,意思都相近。这并非说毁灭了,而是慧证法性,销解了相对的个体性,与一切平等平等,同一解脱味。到这里,就另有一问题,大小乘便要分宗了!
小乘的修学者,做到生死解脱了,便算了事,苦痛既已消除,也再不起什么作用了。这是小乘者的涅槃观,大乘却有更进一步的内容。这可分两点来说:一、约体证的现(相)实(性)一味说:声闻者证入法性平等时,离一切相。虽也知道法性是不离一切相的,但在证见时,不见一切相,惟是一味平等法性。所以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声闻学者的生死涅槃差别论,性相差别论,都是依据古代圣者的这种体验报告而推论出来。但大乘修学者的深悟,在证入一切法性时,虽也是不见一切相(三乘同入一法性;真见道),但深知这性相的不相离。由此进修,等到证悟极深时,现见法性离相,而一切如幻的事相,宛然呈现。这种空有无碍的等观,称为中道;或称之为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由于体证到此,所以说:“慧眼无所见而无所不见”。依据这种体证的境地,安立教说,所以是性相不二论,生死涅槃无差别论。在修行的过程中,证到了这,名为安住“无住涅槃”,能不厌生死,不著涅槃,这是小乘证悟所不能及的。但大小的涅槃,不是完全不同,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证的涅槃(法性)中,更进一层,到达法性海的底里。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