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你可以,爱》:真爱的四个层面

2012年12月21日 09:21
来源:《你可以,爱》 作者:一行禅师

慈(maitri)

(图片来源:资料图)

真爱的第一方面是慈,是给予喜悦、幸福的意愿和能力。Maitri 是梵文, 在英文可以译为爱。有些佛学导师选择用慈爱,因为他们发现“爱”这个字被滥用了。但我还是选择用“爱”。字有时候会生病,需要医治。长久以来,我们用“爱”这个字来指食欲或欲望,像是“我爱汉堡”。我们要更小心地用字。“爱”是个很美丽的字,我们要归还它原本的意思。梵文的maitri,源自mitra( 朋友)。在佛教中,爱的最基本意义是友情。

要培养这能力,就要谛观和谛听,这样我们将知道做些什么会使别人幸福,做些什么会使别人不快乐。慈,不是给你爱的人不需要的东西。你必须要明白他的情况,或明白你所提供的东西会不会使他不快乐。

在东南亚,有很多人嗜吃一种大大的、有刺的水果叫榴莲,你甚至可以说他们吃上瘾了。榴莲的味道很强,有人吃完后还把皮放到床下,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闻这味道。对我而言,榴莲的味道却是恐怖无比。有一天,我在越南的庙里念经,供桌上有一颗供佛的榴莲。我一边敲着木鱼和大磬,一边念《法华经》,可是一点也没办法专心。终于,我把大磬抱到供桌上,翻过来,盖住那颗榴莲,我才能继续诵经。诵经后,我向佛陀行礼,并释放那颗榴莲。如果你跟我说:“师父,我很敬爱您,我想要请您吃榴莲。”我会苦不堪言。你敬爱我,你要我快乐,但你要我吃榴莲。这就是一个有爱而无理解的例子。你的用意是很好,但你没有正确地理解。

没有理解,你的爱就不是真爱。你必须要有谛观,去明白、 去理解你所爱的人的需要、渴望及痛苦。我们都需要爱。像空气似的,爱很自然地为我们带来喜悦和幸福。我们被空气爱着, 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来得到快乐和幸福。我们被树木爱着,我们需要树木来得到健康。要被爱,我们就要爱;换言之,就要去理解。要爱绵延,我们就要采取适当的行动或非行动来保护空气、树木和我们所爱的人。

在我们的心中,都有爱的种子。我们可以培养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馈的无条件之爱。当对某人有深刻的理解,即使那人曾伤害过我们,我们也会无法抗拒地要去爱他。 释迦牟尼佛授记,下一劫的佛是弥勒佛——爱之佛。

悲(karuna) 

(图片来源:资料图)

真爱的第二方面是悲,也就是止息和转化痛苦、减轻忧伤的意愿和能力。悲, 梵文和巴利文是Karuna, 在英文里,悲通常被译成compassion,但这不完全正确。compassion 是由com( 在一起) 及passion( 受苦) 组成。然而,我们不需要受苦才能解除他人的苦难。譬如说,医生可以在不感染同样的疾病下,减轻病人的痛苦。如果受的痛苦太多,我们可能会崩溃,无力帮助。 然而,在能够找到更好的字眼前,我们还是用compassion 这个字来做“悲”的英文翻译。

要培养心中的悲,就要练习正念呼吸、谛听和谛观。《法华经》形容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谛听世间苦”。悲,是带有深刻关怀的。你知道某人苦不堪言,所以你紧紧地坐到他旁边, 心灵交流,仅是如此,就可以替他带来些许的安慰。

一句慈悲的话、行动或念头,就可以减缓另一个人的痛苦,带给他喜悦。言语可以带来安慰和自信,摧毁疑虑,帮助他人避免犯错,或是打开解脱的大门。行动可以救人命,或帮助他掌握难得的机会。念头也是如此,因为紧跟着念头的会是言语和行动。悲心,可以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带来奇迹。

我初出家时,想不通为什么在这个处处痛苦的世界里,佛陀仍旧有着美丽的微笑。难道他不会受世间的痛苦所干扰? 后来,我发现佛陀有足够的理解、冷静和力量,因此痛苦击不倒他。 因为他知道怎样去对付痛苦,怎样去转化痛苦,所以他有办法对痛苦微笑。我们要觉察痛苦,但也要保持清醒、冷静和力量。 这样我们才有办法转化情况。若有悲,泪水汪洋也淹没不了我们。这就是为什么佛陀依然微笑。看着他、倾听他,以便感受他的苦楚。你和他有深刻的沟通和心灵交流,仅是如此,就可以替他带来些许的安慰。一句慈悲的话、行动或念头,就可以减缓另一个人的痛苦,带给他喜悦。言语可以带来安慰和自信,摧毁疑虑,帮助他人避免犯错,或是打开解脱的大门。行动可以救人命,或帮助他掌握难得的机会。念头也是如此,因为紧跟着念头的会是言语和行动。悲心,可以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带来奇迹。

我初出家时,想不通为什么在这个处处痛苦的世界里,佛陀仍旧有着美丽的微笑。难道他不会受世间的痛苦所干扰? 后来,我发现佛陀有足够的理解、冷静和力量,因此痛苦击不倒他。 因为他知道怎样去对付痛苦,怎样去转化痛苦,所以他有办法对痛苦微笑。我们要觉察痛苦,但也要保持清醒、冷静和力量。 这样我们才有办法转化情况。若有悲,泪水汪洋也淹没不了我们。这就是为什么佛陀依然微笑。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真爱 一行禅师 《你可以 爱》 佛教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